大学选修课如何才能受追捧

2024-04-19 09:06:08 教育百科 投稿:一盘搜百科
摘要因为没排上课,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陈志新将自己的课堂搬到网络上,免费教起了“社会科学概论”课。此举不但受到网友追捧,也引发了人们对大学选修课的关注。那么,高校的选修课通

 因为没排上课,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陈志新将自己的课堂搬到网络上,免费教起了“社会科学概论”课。此举不但受到网友追捧,也引发了人们对大学选修课的关注。那么,高校的选修课通常是怎么安排的?大学生选课会考虑哪些因素?什么样的选修课会特别受欢迎呢?

  问题1

  高校通常怎样安排选修课?

  通过丰富课程拓宽学生知识面

  国际关系学院教务处处长 李亚丽

  高校排课会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要求进行,而选修课的开设原则是在此基础上通过优质丰富的课程尽可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比如,我们学校在安排选修课时,会坚持以下四个原则。

  首先,加强课程顶层设计,服务人才培养需求。学校实行学分制,学分课程由三大板块构成:通识教育课程(含必修和选修课程)、专业课程(含必修和选修课程)、实践环节(全部必修)。目前11个本科招生专业的毕业总学分中都有10学分的通识选修课要求,专业必修课与专业选修课的比例大致是6∶4。学校通过必修课夯实专业基础,通过选修课满足个性化需求,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人文精神、创新能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复合型卓越人才。

  其次,科学设置选修模块,丰富课程体系建设。学校通识选修课程包括国内教师开设课程,以及夏季学期外聘国际师资开设的全外语课程。国内教师开设的通识选修课程分为6大模块:国际关系与全球视野、文明交流与语言习得、文史经典与文化传承、科学精神与创新创业、艺术审美与体能素养、人文关怀与素质拓展,共85门课,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外聘国际师资开设的全外语课程分为7大模块:国际关系、国际经济、法律、信息技术、文学文化、应用技能、管理,约20门课,有利于拓宽学生国际视野。专业选修课为高年级本科生提供了更多选择,有利于学生探索不同研究领域知识,为后续研究生阶段学习指明方向。

  第三,严格教学过程管理,完善质量保障措施。对必修课和选修课的教学管理以及工作量的核定,学校执行同样的标准和要求。教务处和各院系分别负责通识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的规划设置和科学论证,避免因人设课。教师申请新开选修课,需要提前提交课程简介、教学大纲、教案、教材等资料送审,并进行授课试讲。选修课开课人数有底线要求,选课人数不足不能开课。试卷命题、阅卷、评分标准实行教研室、院系、教务处三级审核机制。通过校领导听课、院系领导听课、同行听课,反馈教学效果,重点关注新开课和开新课的教师。学生线上评教分为4个环节:每次课后可以及时进行课程反馈,期中有阶段性评教,期末有定量定性评教,毕业前夕有本科阶段全面评教。通过一整套质保体系,确保选修课质量。

  最后,提前进行选课教育,帮助学生科学选修。在正式开始上课前,学校会对大一新生进行入学教育,其中学业教育为期半天,由教务处负责组织全体新生集体学习人才培养方案,明确选课原则和要求,并指导学生进行第一次选课。后续二级学院会针对本院系学生集中进行选课指导,并不定期组织高年级学生分享学业经验,包括选课策略等。学校实行导师制,每个学生都有一名学业导师提供一对一的学业辅导,包括选课指导。学校所有选修课都实行预选试听制度,学生每学期第一周可以试听不同选修课,并进行退补选课。学校实行学业预警机制,大三结束时会审核学生学分修读情况,对距离毕业学分要求差距大的学生提出预警,并反馈给学生家长,确保学生科学选课,按期毕业。

  问题2

  选修课是想开就开吗?

  教师开课需经过审批

  北京城市学院副教授 邓兴军

  高校教师授课一般分为两类:一是必上课(对于学生来说就是必修课),二是选上课(对于学生来说就是选修课)。如果说教师的必上课展示的是基本专业水平,那么教师的选上课就是展示教学魅力的大秀场。

  教师必上课就是高校面向在校大学生开设的必修课程,上课的学生为在一个院系下一个专业的全部学生或几个专业的全部学生。这种课程学生没有选择权。对于高校教师来说,都有必上课的教学任务,有的高校甚至要求必须给本科生上课。必上课是教师传授本专业技能、展示专业水平的基本要求和重要方式。

  教师选上课就是高校给在校大学生开设的选修课程。尽管学校对上选修课程的学生略有限定,比如,有的文科选修课仅限于理工类学生、有的选修课程仅限于某个年级等,但更多的还是由学生根据专业教学要求和个人兴趣决定。因此,选修课被认为是高校教师展示魅力的大秀场。一些知名教授开设的选修课,往往需要学生抢才能获得上课的机会,很多没有抢到上课机会的学生,宁愿站在走廊里也要听这些知名教授的选修课,这就出现了教室座无虚席,甚至走廊里站满或坐满学生的爆场景象。

  通常,高校鼓励教师开设公共选修课,开设的门类越多,学生选择的余地越大,越能适应更多学生的培养需求,但并不是高校教师都开设公共选修课程。首先,开设公共选修课程属于教师自愿行为,不愿意开设公共选修课的教师对评优、晋升等没有影响;其次,高校教师要想成功开设一门选修课,需要经过学校相关教研室的审核及选修该门课程的学生情况确定。

  一般说来,学校相关教研室会面向所有教师发下学期开设公共选修课的通知。凡是愿意开设公共选修课的教师,根据要求填写并提交“公共选修课开设申请表”“公共选修课课程介绍”“课程教学大纲”等,涉及教学目标、任课教师情况、上课时间、考核方式等内容。学校相关教学单位进行审核后,会给教师开排课单。如果学校没给申报的教师开出排课单,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任课教师及申报的选修课程审核没有通过;二是选报该教师选修课的学生数没有达到限定数。学校在“公共选修课开设申报表”中都会特别备注:一般少于30人不开课(特殊课程可能还会再少一些)。

  要想成功开设一门公共选修课,任课教师必须要认真做好三方面的准备。一是要认真研读自己的经历阅历和专业专长,从而确定自己能开设什么样的公共选修课程,自己能上好什么样的课程。二是要认真研读在校大学生需要什么样的选修课程、喜欢什么样的选修课程,甚至要先给课程起个具有吸引力的名字,确保选报学生总数能达到正常开课要求。三是认真备课。首先不能简单地将自己上的专业课及专业基础课平移至公共选修课中;其次要保证这门选修课能在规定时间内上得有体系;最后,要注重课程内容的趣味性、实用性、前瞻性等,既能充分展示任课教师的最高专业水准,又能吸引学生并让其真正获益。

  问题3

  大学生选课主要考虑哪些因素?

  从四个维度考虑选课方案

  研一学生 赵雨萌

  选课,对于每一名大学生来说,都是一场策略与热情的博弈,需要细致权衡,力求在学业征途上既愉悦又高效地前行。在这个过程中,我主要从四个维度来考虑:学分的满足、兴趣的追求、个人成长的需求以及教师的魅力。

  作为衡量学业进展的要素之一,学分是选课时的首要考量。它直接关系到我能否顺利完成学业并实现学术目标。因此,在策划选课方案时,我会优先确保所选课程满足学分要求。

  紧接着,兴趣成为我选课时的重要指南。我偏好那些能点燃我学习热情的课程,尤其是那些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的科目,它们让我能够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情境中。相较之下,那些仅停留在理论层面的课程,尽管重要,但未必是我的首要选择。

  在个人成长方面,我关注的是专业技能的提升和身心健康的持续增进。专业技能的提升意味着我将选择那些能够让我掌握实用知识、明确未来规划、拓宽视野并促进全面发展的课程。这包括专业核心课程、职业规划、就业指导以及跨学科交流等,它们犹如我职业道路上的助推器,令我毕业后能够飞得更高、更远。身心健康的维护同样重要,我们大学生常自嘲为“脆皮”,因此对养生课程情有独钟。比如中医课,这简直可以称得上是顶级难抢的课程了,在这类课上,我们不仅能学到如何调理身体,还能找到放松心情的小妙招,精神抖擞地迎接每一天。

  至于教师的魅力,可以分为人格魅力和授课魅力两方面。先说人格魅力,这就像是老师的个性标签,能让人感到或亲切或舒适或敬佩。例如,我的中国文化课老师,感觉她一直是面带微笑的,她对生活的热爱感染着每一名学生,我想这门选修课爆满的原因一定有老师人格魅力的加持。授课魅力则体现在老师的教学方法和课堂效果上。我会借助学长的经验,寻找那些讲解透彻并且考试也不会太苛刻的老师。我偏爱那些能够激发学习兴趣,让学习变得不那么像任务,而更像一种享受的老师。

  综上所述,选课对我来说,既是一次对学业规划的深思熟虑,也是一次对个人兴趣和发展目标的探索之旅。我会在确保学分要求的基础上,精心挑选那些能够促进个人全面发展、充满魅力和实用性的课程,以期在大学这个知识的海洋中,不断探索、学习和成长。

  问题4

  什么样的选修课会特别受欢迎?

  把握时代脉搏的课更容易“秒光”

  中国传媒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 王维家

  相比专业课开设的严谨规范,选修课体现出更广阔的开课空间和更大的课程设置自主性,既备受教师青睐,也广受学生期待。从现实看,有的课“门庭冷落”,甚至因选课人数不足而取消;有的课却一座难求,开放即“选满”,名额“秒光”。我认为,开设一门受欢迎的选修课,要在遵循一般教学规律的前提下,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注重前沿性。与必修课不同,选修课的开设具有动态性、前沿性特点,更能把握时代脉搏,适应社会发展,洞悉学生需求,适时推出学生急需的选修课程,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必然会受欢迎。比如随着ChatGPT和Sora的横空出世与飞速发展,AI(人工智能)成为当下学生急需了解掌握的前沿知识,如果能开设这样的选修课,学生定会趋之若鹜,争相选修。事实上,很多学校的爆红选修课都具有这个特点,像一些学校开设的“大数据应用”“元宇宙与媒介演进趋势”“生命科学前沿”等都属于这类课程。

  二是突出实用性。学生的需求多种多样,注重实用性是基本共性。新浪微博联合图数室发布的《2022全国大学生选修课调查报告》显示,选择公共选修课看重“实用性高”的占比高达54.4%。一些网络爆红的选修课佐证了这个调查,像天津大学开设的“恋爱学理论与实践”、华东政法大学开设的“营养十讲”、浙江理工大学开设的“纯天然化妆品diy”、南京农业大学开设的“运动减脂”等课程,皆因其实用性而广受学生追捧。据媒体报道,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开设的“情绪管理”课,每年都能吸引近2000名学生报名选课,在疫情期间尤其火爆。

  三是体现贴近性。贴近专业、贴近生活、贴近思想、贴近喜好,无论是哪一种贴近,都能激发学生的选课兴趣。有些选修课,即使是讲深刻的思想、高深的理论和前沿的技术,也非常受学生欢迎。比如武汉高校网红课“认识武汉”,覆盖20余所在武汉的高校,有20余万名学生追选,被誉为“选上一堂课,爱上一座城”的典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选课的重要考量。《2022全国大学生选修课调查报告》显示,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选修课的人占比最高,达到62%。学生的兴趣属于“需求侧”,教师在开设选修课的时候,要努力做到“供给侧”与“需求侧”相适应。如果教师能深入了解把握学生的兴趣,深刻洞察到学生的需求,这样的选修课必然受到学生的青睐。从那些爆红的选修课看,之所以受到学生追捧,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体验热情是重要因素。比如东南大学开设的“射箭”课,湖北大学、四川大学开设的“攀树”课,青岛科技大学开设的“口哨艺术”课等,学生趋之若鹜不仅是因为课程名称新奇,更在于这些课程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感、体验感,成为网红爆款课自然在情理中。当然,兴趣不能成为一时兴致,选修课科目名称也不能为迎合学生兴趣而猎奇,毕竟课程教学是一个严肃的工作,根本目的是为了育人,促进人的多方面发展。

  选修课名目繁多,课程设计、教学方式千差万别,但不存在高下优劣之分。好的选修课取决于课程内容、授课形式和教学水平。能够激发起学生学习参与兴趣,并能令学生真正从中获得启迪的选修课,才是成功的选修课。

  思考与建议

  用好网络平台 满足新知渴求

  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 胡一峰

  北师大副教授陈志新免费教“社会科学概论”课走红网络的现象告诉我们,课程受欢迎,既需要有质量的内容,也需要创新的形式。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学习需求和学习方式。大学副教授把课堂搬上互联网,让人们打开手机,随时随地都能上一堂高质量的网课,是对网络条件下学习方式新变化的主动适应。现代社会信息爆炸,生活节奏加快,对人们知识更新的要求更高,可以挤出来用于学习的整块时间则变少。可以说,在这个互联网的时代,知识传播从来没有像今天这般迅捷,知识渴求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迫切。

  大学是新知识的策源地和传播器。目前,我国已建成世界最大规模高等教育体系,2021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大幅提升至57.8%,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但还有将近一半的人,没有进入大学的机会。即便对于读过大学的人而言,也不能因手持大学毕业证而一劳永逸,必须在不断学习中充实自己。只有利用一切机会给自己找到“充电器”,才能不断提升能力素质,成就人生理想。近年来知识付费产品在网上兴盛,表明了这一现实。网络化、社交化、碎片化学习潮流的出现可谓势在必然。相较于付费网课,面向大众的网络还应该提供更多免费学习知识的机会。比如,中国大学慕课在线教育平台就汇聚了众多985高校的免费课程,有意愿提升自己的人可以在此获得优质的高等教育。此次大学副教授送课上网,则是为大众提供了另一种网上免费学习的机会。

<iframe allowtransparency="true" frameborder="0" height="250px" hspace="0" marginheight="0" marginwidth="0" name="viewTAG=%2F%2Fsaxn.sina.com.cn%2Fview%3Fadunitid%3DPDPS000000056053%26bidid%3Dpcbottom-c976-3b23-9365-add2portaljs%26bidtype%3DPCWAPBOTTOM%26dsp%3Dpcportal%26reqid%3D05e8d833-fc1d-3041-a636-02ec39ab6b14%26t%3DcGNib3R0b20tYzk3Ni0zYjIzLTkzNjUtYWRkMnBvcnRhbGpzCXBjcG9ydGFsCVBEUFMwMDAwMDAwNTYwNTMJMAlib3R0b21fcGNwb3J0YWwJLQlQQ1dBUEJPVFRPTQkJVjUuMC4wX19fQlhfMTAuMTgyLjUwLjEyNwkJCXNzcElkOlMwMDJ8cHJvdmluY2U6MzAyMDAwfGNpdHk6MzAyMDAwfGlwOjEyMy4xMjAuMTkuMjd8ZGV2aWNlaWQ6fGRpZDp8cGxhdDpwY3xhYnRlc3Q6fG9yaWdpbmlwOjEwLjE4Mi41MC4xMjd8dHJhZmZpYzpwb3J0YWx8ZHluYW1pY2FkOnxjcmU6fGJhY2thZGluZGV4OnxhY3Rpb246LTF8dXA6LTF8ZG93bjotMXxjbnRudW06LTF8Y2h3bTp8aXNTcGlkZXI6ZmFsc2V8QnJhbmRJcDoxMC4xODIuMjkuODg6ODA4MHxGdXlpSXA6fHBsYXQ6cGN8dmVyOnxwb3NpZDotfHBkY29udHJhY3Q6fHBkZGV0YWlsaWQ6fHByb2R1Y3RpZDp8cGRwYWNrYWdlaWQ6LXxjb29raWU6MTIzLjExOC42Ni4xMjJfMTYxNzE3NDIxNi40ODcwNzN8Vmlld0xlbjoxCTA1ZThkODMzLWZjMWQtMzA0MS1hNjM2LTAyZWMzOWFiNmIxNA%253D%253D%26type%3D2" sandbox="allow-popups allow-same-origin allow-scripts allow-top-navigation-by-user-activation allow-popups-to-escape-sandbox" scrolling="no" src="https://mjs.sinaimg.cn/wap/custom_html/wap/20220915/6322d36d0c239.html" vspace="0" width="300px"></iframe>

  客观地讲,与一些大制作的网络视听相比,“社会科学概论”课程视频制作不算精美,但依然受到欢迎,这再次证明了内容为王的传播规律。该课程主要内容是人文社会各学科基本知识串讲。面对人类知识宝库特别是网上庞杂的信息,没有什么比准确清晰的分类说明更重要的了。这类通识类课程好比一本导览手册,让人从宏观上了解人类知识的整体布局、源流演变和发展前沿,帮助有志于专门研究的人快速找到入口。而共同的兴趣以及在此基础上衍生出的话题,又是网络社交的最好纽带,这更为通识类课程受欢迎奠定了基础。

  同时,互联网是个汇聚众智的地方,大部分内容是用户生产的,但众声喧哗的现实也会给错误信息的传播提供可乘之机,因此特别需要专业、准确的内容。大学副教授进驻网络平台,给网民讲课,无疑增加了专业生产在互联网内容供给方面的比重,不但有助于提升网络信息的整体质量,而且为专业人士与普通网友提供了更开放、便捷的交流机会,必将对优化互联网内容生产模式产生积极作用。

  陈志新副教授网络课程目前已上传20余节。第一讲“序言”的播放量最高,达到420余万,有些内容如“美学”则不足2万,差别如此之大,既直观地说明哪些内容更受欢迎,也反映出网友的学习热情还不够稳定。因此,在呼吁倡导更多专业人士开设公益网课的同时,我也建议有关部门和网络平台及时总结经验,有计划地精选课程,让送课上网的正面作用得到更加充分地发挥。

  插画:琚理 供图:IC photo

声明:一盘搜百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888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