耒是什么意思,请问这个“耒”是什么字?
瘣耒是什么意思、鸓、絫、诔、櫑等等。耒的读音:lěi。lěi〔耒耜〕古代指耕地用的农具。古代称犁上的木把。与耒读音相同的字:
1.瘣[ lěi ]〔魁(kuí)瘣〕木根节或枝叶盘结的样子。[ huì ]内伤致病:“譬彼~木,疾用无枝。”结块;肿瘤。子宫下垂。高峻的样子。
2.鸓[ lěi ]〔鸓鼠〕小飞鼠,形似鼯鼠,前后肢之间有宽大多毛的膜,尾长,能在大树间滑翔,常在夜间活动。
3.絫[ lěi ]古同“累”。[ lèi ]古同“累”。[ léi ]古同“累”。
4.诔[ lěi ]叙述死者事迹表示哀悼(多用于上对下)。这类哀悼死者的文章。
5.櫑[ léi ]古代盛酒的器具。饰有饕餮纹的食物盛器。古同“擂”。古同“檑”。[ lěi ]〔櫑具〕古代长剑,木柄上镶有蓓蕾形的玉饰,如“不疑冠进贤冠,带~具剑。”
从农业的产生来看,最初人类发现可以通过种植一些固定的植物来获得果实,于是农耕 应运而生,最初刨地的方式是用手。
进入新石器时代后,人们把石、木打磨或削尖后并辅以 一定的长柄就制成了最古老的农具。“耒”和“耜”是我国夏商时期广泛使用的耕作工具。“耒”是个象形字,形如木叉,上有曲柄,下面是犁头,用以松土,是犁的前身。“耒” 是汉字部首之一,从“耒”的字都与原始农具或耕作有关。考古学家认为,耜是一种曲柄起土的农器,即手犁。各地曾出土木耜、骨耜,青铜耜 出现于商代晚期,实际出土的都是耜头。形制为扁状尖头,装在厚实的长条木板上。木板 肩部连接弯曲而前倾的长柄。柄与耜头连接处有一段短木,末端安横木。使用时,手执横木, 脚踩耜头短木,使耜头入土起土。在古代文献中,存在大量“耒”和“耜”的记载。如《说文》中:“耒,手耕曲木也。” 《礼记•月令》:“天子亲载耒耜。”《后汉书•章帝纪》中有:“耒其柄,耜其刃。” 可见,“耒”和“耜”是古代早期农具,产生比犁要早。耒主要指这种农具的柄,耜 则更多指农具的前端用于翻土的部分,最初为木或骨制,后改为青铜和铁器,相当于今天 所说的“犁头”。
童子是指未成年的人,在武侠小说里把完全没有性经验的男子也称做“童子”,古时还指旧时科举考试科目之一。
具体释义如下:
1、儿童;未成年的男子。
《仪礼·丧服》:“童子唯当室缌。” 郑玄 注:“童子,未冠之称。”
《史记·商君列传》:“ 五羖大夫 死, 秦国 男女流涕,童子不歌谣,舂者不相杵。”
唐 韩愈 《师说》:“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东周列国志》第八十回:“每出游,必载饭与羹于后车,遇童子,必哺而啜之,问其姓名。遇耕时,躬身秉耒。夫人自织,与民间同其劳苦。”
2、古代指未成年的仆役。
《仪礼·既夕礼》:“朔月,童子执帚却之,左手奉之。” 郑玄 注:“童子,隶子弟若内竖寺之属。”
北周 庾信 《道士步虚词》:“青衣上 少室 ,童子向 蓬莱 。”
唐 韩愈 《秋怀诗》之八:“童子自外至,吹灯当我前。”
扩展资料:
汉代察举专设童子科,规定儿童年龄在12岁至16岁之间,能博通经典 可以入选,孝廉试经者拜为郎,年幼才俊者拜童子郎。
察举童子是一种奖励天才儿童的方法,表明我国早在汉代就曾注意到对才能特异儿童的破格举用和特殊培养,这是令人惊异和赞叹的。不过,这种制度,过分鼓励儿童在幼小时期就钻进经学圈子,束缚思想,影响健康,造成儿童的早熟速衰。
同时助长一些人强制儿童机械背诵书本,甚至隐瞒年龄以作弊起仪,这也是应当引以为戒的。后世对童子科称誉者有之,反对者也大有人在,所以,此科时举时废,原因就在于此。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童子
夏朝以农业立国,谷物产量有了提高,当时已用粮食酿酒,有少康“作秫酒”的传说,出土器物酒器也较多,这些都说明谷物的数量较为丰裕。
农业是商代社会生产的主要部门,达到了较高水平。农具主要是耒耜,普遍地耕作方式是协田,即三人协力,三耒共耕,农田管理技术也有提高。青铜农具已在农业生产中使用,对提高生产效率有重要意义,但数量不多。农田是经过疆理、整治规则、耕作较好并配有灌溉沟渠的方块田,也就是后来的井田。林木果蔬、蚕桑生产、畜牧业也有很大发展。
井田制是西周基本的土地制度。在这个土地制度下,西周的农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农具种类较全,但主要用石、木、骨、蚌制成,青铜农具较少。耕作方法盛行耦耕,两人合力而耕。这是耕作技术的一个进步。周人还有计划地实行休耕轮作制,懂得精耕细作,还能使用绿肥和制造堆肥,应用人工灌溉。周的农作物种类和产量都有增加。
农业作为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类的生活提供物质基础,是不可缺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