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吃完奶不睡觉哭闹,宝宝吃饱了为什么还不睡觉?
孩子不是小动物,他的身体有着一套复杂的运行,不是吃饱了就要睡觉的,孩子睡不着可能是因为刚刚吃了饭没有消化,此时如果家长强行要求孩子睡觉,对身体发育并不好新生儿吃完奶不睡觉哭闹。
不知道楼主有没有听说过,幼儿园男孩吃完饭后午睡导致死亡的事情,孩子早餐吃得多,中午并不饿,但是为了不浪费食物还是都吃完了,肚子撑的睡不着,老师却要求每个孩子都午睡,孩子勉强睡下却再也没有醒来。造成这起悲剧的原因是食物倒流而堵塞气管窒息死亡。简单说就是孩子的“贲门”还没有发育好,刚吃完东西就趟平了睡觉,胃里的东西可能倒流到了食管,接着又流到了气管,但是器官很细,如果食物较大卡住了,抢救不及时就会引起窒息。
所以给孩子吃饭,吃多少,吃完以后怎么消化也是有讲究的,饭后最少要半小时~1小时的消化时间,睡觉的时候孩子最好侧卧而不是平躺。
新生儿睡眠不安,哭闹是为什么?
科学研究发现,人的睡眠由睡眠压力和睡眠节律两个调节系统进行调节,睡眠压力是随着时间延长身体需要入睡的压力,可以简单理解成身体的“疲劳程度”。
醒的时间越久,就越累,越想睡觉,一旦入睡,身体得到休息和放松,睡眠压力就会随着时间下降,清醒之后又开始积累睡眠压力。
昼夜节律是人在一天当中跟随日夜变化一起进行的激素分泌变化和循环,使人在白天保持觉醒、清醒,夜间会困和想睡觉。
宝宝刚出生的时候是没有昼夜节律的,只有睡眠压力,他们的入睡控制很简单,从醒了开始就积累睡眠压力,只要入睡了就开始缓解睡眠压力。
大约三个月左右,宝宝开始产生昼夜节律系统。妈妈们可能会注意到宝宝开始晚上越睡越久,白天只有几个分散的小觉,这就是昼夜节律开始形成的标志。
人的睡眠是由多个睡眠周期构成的,每个睡眠周期包括非快动眼睡眠和快动眼睡眠。
非快动眼睡眠:又称之为深睡眠,整个躯体新陈代谢均降低,表现为安静的躺着,全身肌肉放松,呼吸平稳深沉,身体保持静止。
快动眼睡眠:又称为浅睡眠,表现为交感神经兴奋,脉搏呼吸增快,身体活动增多,大多数人在快动眼睡眠期会做梦,并且不容易被唤醒。
每个睡眠周期都会出现这样两种截然不同的睡眠状态,正常睡眠状态下能自然地转换。
睡眠转换时,浅睡眠阶段,宝宝有时看着是醒了,会翻身、乱动、呓语,但不要打扰他,他很快就会重新回到睡眠中。
从睡眠发育的规律来看,自新生儿到出生后3-4个月,大部分的睡眠均为浅睡眠。
这是因为浅睡眠的作用是补充精力,作用于大脑,有利于神经系统的成熟和认知功能的发育,这与婴幼儿大脑的快速发育是密切相关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浅睡眠会慢慢减少,深睡眠逐渐增多,深睡眠的主要作用是使身体肌肉组织得到生长和修复,释放生长激素,促进生长发育。
可见,越小的孩子深睡眠期越长,看起来睡得越不安稳。
那么,孩子睡眠周期是多少呢?大概间隔多久孩子会表现得睡不沉,类似浅睡?孩子白天的小睡时间又是否充足?
一般新生儿的睡眠周期约50分钟,之后逐步延长,两岁时平均75分钟,五岁时平均84分钟,青少年和成人约90分钟,不同年龄总的睡眠时间需求是不一样的。
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对中国0-5岁儿童睡眠时间的推荐:
在0-3月龄约13-18小时;4-11月龄建议12-16小时/天;1-2岁建议11-14小时/天;3-5岁建议10-13小时/天。
美国国家睡眠基金会推荐的睡眠时间见表1。
认识了儿童睡眠的特点,就能够解答开始提出的问题了,孩子的睡眠本身就是一段一段的,会有浅睡眠期和深睡眠期,睡一段后出现翻身、乱动,只要能继续入睡就是正常的。
如果醒来后不能自主入睡,就可能存在睡眠问题了。孩子需要的睡眠时间也不是绝对的,年龄越小,睡眠需求个体差异越大。
期待孩子整夜都是深睡眠是不切实际的,重要的是能满足孩子的生长发育和心理行为的需求,那么他的睡眠的质和量就是得到保证的。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湖南医聊特约问答作者:湖南省妇幼保健院 儿童保健科 廖鸣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