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确定度的计算,积商函数不确定度计算公式详解?
计算方法过程如下不确定度的计算:(假设你给的不确定度是k=1时的标准不确定度即标准差)
求出主值v=f*入,v=40212.00*(8.6853*10^-3) =349.253m/s(这时不用考虑不确定度,且标准化单位)
确定个输入变量的敏感系数,这个值是输入变量在公式中的偏导数dv/df=8.6853*10^-3 和 dv/d入=40212
敏感系数*输入变量的不确定度=该输入变量对于输出变量v的贡献(单位变为m/s)
f的贡献为10*8.6853*10^-3 =0.086853
入的贡献为(0.309*10^-3)*40212=12.426
不确定度合成:把贡献的标准差乘方相加再开根:u=(0.086853^2+12.426^2)^0.5=12.4263
A类不确定度:略 B类不确定度:由于Rx=R1/R2*Rs 因此Δx=Sqrt((Rs/R2*Δ1)^2+(R1*Rs/R2^2*Δ2)^2+(R1/R2*Δs)^2) Sqrt是开根号的意思,每一项的不确定度平方和再开根号 若考虑检流计G的误差:在根号里面再加一项(ΔG)^2,(ΔG是检流计仪器误差限处以根号3) 一般如果R1,R2没给出误差(一般视作常数)那么Δ1=Δ2=0 电阻箱铭牌上有一个参数误差比率f(或者标为K%)。Δs=f*Rs 如果是箱式电桥:Rx=K*Rs, Δx=Sqrt((Rs*Δk)^2+(K*Δs)^2+(ΔG)^2)
1。如果你的系统是线性的,需要两个或以上标准值进行标定。
2。扩展不确定度只是你上面那组数据的标准差乘以2。和推断标准值无关。
3。这组数据的平均值为98.425。也就是说当标准值为103.1时,显示值为98.425。
4。若想计算出105度时的显示值需要另一个标准温度值然后进行线性回归。如果没有温度基准建议自制一杯碎冰块,等其溶化到冰水混合状态时将传感器置于其中。这样标准值为0度,记录显示温度。
5。设定标准温度为Y,显示温度为X,y=aX+b,代入两次测量值。这样就可以通过显示温度大致校正到标准温度了。
有效数字和小数点后的位数是不同的概念。
JJF1059规定,测量不确定度的有效数字位数不超过两位,测量结果和不确定度的末位数要对齐。
因此: 第一,无论测量结果的准确度高低如何,其测量不确定度的有效数字也只能是一位或者两位,所以不确定度的有效数字个数与测量结果准确度高低无关,不确定度的末位数处在小数点后的位置和测量结果的准确度有关联。
笼统地说“有效数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测量值的不确定度(或误差限值)”是不正确的。
第二,根据末位数对齐的规定,测量结果的有效数字个数受测量不确定度的一个或者两个有效数字在小数点后的位置所限,不能多,也不能少。
由于不确定度末位数与测量结果准确度有关联,不确定度末位数所处小数点后的位置决定了测量结果末位数所处小数点后的位置,测量结果末位数所处小数点后的位置不仅决定了测量结果的准确性,也决定了测量结果有效数字的个数,因此我们可以说测量结果有效数字个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但是说测量结果的“有效数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测量值的不确定度”也是不确切的。
很有可能测量结果的末位数0被忽略(例如卡尺检定149.8mm,示值误差为0时,测量结果往往被写成149.8,少写了一个0),或者测量结果的近似计算原因夸大了其末位数在小数点后的位置(例如用三针检定螺纹塞规中径的计算结果,往往末位数超出了不确定度末位数的位置),这两种情况都会错误估计不确定度的末位数位置,根据现有测量结果的有效数字错误判断其不确定度。
但是如果反过来说“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测量结果的有效数字个数”就是对的了。
测量不确定度的步骤可归纳为
1) 分析测量不确定度的来源,列出对测量结果影响显著的不确定度分量。
2)评定标注不确定度分量,并给出其数值 ui和自由度vi。
3)分析所有不确定度分量的相关性,确定各相关系数ρij
扩展资料:
不确定度的含义
指由于测量误差的存在,对被测量值的不能肯定的程度。反过来,也表明该结果的可信赖程度。它是测量结果质量的指标。不确定度越小,所述结果与被测量的真值愈接近,质量越高,水平越高,其使用价值越高;不确定度越大,测量结果的质量越低,水平越低,其使用价值也越低。
在报告物理量测量的结果时,必须给出相应的不确定度,一方面便于使用它的人评定其可靠性,另一方面也增强了测量结果之间的可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