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的性格特点,关羽之死,和其性格有什么关系吗?
对于这个问题关羽的性格特点,豹眼认为有点关系,但关系不大。
豹眼一直对关羽发动襄樊之战的动机存有疑虑,不清楚关羽为何要发动这场战役。
不管关羽性格存在如何缺陷,如果关羽不发动襄樊之战,关羽就不会因此被杀。
不管关羽性格存在如何缺陷,不是非常原因,关羽绝不会冒然发动襄樊之战。
首先看一下襄樊之战发动的时间节点。
217年,刘备接受法正的建议主动发起汉中之战,至219年五月,汉中之战结束。仅仅过了两个月,关羽就发起了襄樊之战,这个有些莫名其妙。这绝不是关羽一时心血来潮,趁着曹操汉中失利,借机攻占襄樊这么简单。
218年七月,曹操在许都治兵,准备救援汉中。九月,曹操率军抵达长安。
在这之后八九个月的时间内,特别是汉中之战最后最为胶着的两个月,是关羽发起战役的最佳时间,为何关羽没有行动呢?
219年七月,曹操已经从汉中撤军两个月,可以说已经有了足够的休整时间,这时关羽才发起战役,这不符合常理。
其次,关羽也是身经百战,有勇有谋的战将,不可能犯下如此低级的错误。
213年,刘备调遣诸葛亮、张飞、赵云进入西川,关羽独自坐镇荆州,已经六年之久。与孙吴、曹魏多有攻伐,关羽稳如泰山,足见关羽的沉稳和谋略。
其三,发动襄樊这么大的战役,必须是刘备、诸葛亮核心领导层一致的决策,不能是关羽一个人的行为。
荆州关系整个刘备集团的命运,能够守得住不出现差错,就是最大的功绩。如果在荆州方向有所作为,也应该是整个刘备集团共同的行动。
最最简单的考虑,也是在刘备从汉中撤军之后,做适当的休整。然后关羽军团作为前锋部队顶上去出击,刘备从成都派遣大将和精锐部队抵达荆州,作为关羽的强力后援。
因此,襄樊之战,整个过程就是一场赌博,毫无胜算的赌博。
如果关羽仅仅带领三万人马,就能够占领襄樊,进而攻下许都,匡扶了汉室的话,曹操也就不是曹操,跟个菜鸟差不多。刘备也不必东跑西颠,被曹操追得像个兔子一样东躲西藏。
比较大的可能就是,刘备自立汉中王,一直隐藏的狐狸尾巴终于暴露出来,匡扶汉室是假,图谋霸业是真。刘备已经同曹操、孙权没有任何区别,在关羽看来就是汉贼无疑。
一心匡扶汉室、忠君无二的关羽,与刘备彻底决裂。
从汉中之战结束到襄樊之战发起,仅仅两个月的时间。在这个时间内,刘备自立为汉中王。刘备以马超、诸葛亮、关羽等一百二十人的名义上表献帝,表达不得已而为之的意愿。
试想一下,关羽在荆州、诸葛亮在成都,刘备不太可能派人四处让这一百二十人签名画押,也就是一个名义而已。
在群臣给献帝上的表中,最后专门注明:臣等封刘备为汉中王,以汉中、巴、蜀、广汉、犍为等郡建国,这是假造圣旨。等到大事确定,愿意接受假造圣旨的罪名,表示死而无憾。
在刘备给献帝的上表中,最后说明:由驿站送还原来朝廷授予的左将军、宜城亭侯的印章和绶带。
意思很明确,就是跟你汉朝廷拜拜啦。
陈寿写作《三国志》,惜字如金,但却全篇抄录了诸葛亮等群臣及刘备给献帝的上表,这很值得品味。
陈寿没有作任何的评论,但从这两份上表来看,就是直接跟朝廷宣布,我们不跟你们玩啦,我们要另起炉灶啦。
自立为王,这个问题不是一般的严重。刘邦白马为誓,“非刘姓不得为王,否则,天下共诛之。”不必说刘备这个刘与刘邦所说的刘差的太远,就是刘姓封王也是朝廷所封,不是你姓刘,就可以自己想立就立的。
在豹眼看来,这是关羽所不能容忍的。在忠君面前,情义微不足道。这就是关羽发动襄樊之战的根本原因。刘备不跟献帝玩啦,关羽也就不想再跟着刘备玩啦。
这就是关羽在最不合适的时机发动襄樊之战,而刘备、诸葛亮没有任何援助行动的根本原因。
一定要说关羽之死是其性格导致的话,那就是关羽骨子里忠心汉室、忠心献帝的性格,导致了他最后与刘备分道扬镳,孤立无援,孤注一掷,以不成功便成仁的行为,为汉室最后尽忠。
关羽之死,死得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