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患寡而患不均啥意思,为什么人们会不患寡而患不均?
——稀缺环境产生零和博弈思考模型不患寡而患不均啥意思。
我们曾经生活在一个产出恒定的供给不足农业社会。
在产出基本恒定的情况下,别人分的多,意味着自己分的少。
人们关注的焦点往往是别人拿多少比例,而非绝对量(自己内心真实想要多少)。
——零和博弈思考模型把我们带入囚徒思维困境。
因为不足而极度希望获得(贪婪)——因为贪婪而认为贪婪是本性——因为贪婪是本性,人永远无法获得满足——因为永远无法获得满足而稀缺。这是一个被过去绑架的模型,沿着这个模型的思维轨道,你的思维会永远在大部分赞同的无间道之内。在这个零和博弈的无间道内,你和陌生人之间无法建立信任。社会运行成本会居高不下。
——过剩环境:患寡而不患不均
人们关注点会转化为绝对量,而非比例(别人获得多少比例)。
这可以使陌生人之间建立逻辑上的信任。
举例来说:中国人在起点投资,要求是控股(70%以上),选择的是高级伙计。在这个框架下,投资方很难信任运营方,因为项目已经变为投资方的项目(孩子)。投资方很难相信养父母会像自己一样热爱项目(自己的孩子)。
但反观起源于硅谷的风险投资框架,则是投资方因为相信项目绝对量足够大,而选择一个能够将绝对量做到足够大的团队,从而保证自己虽然占比不高,但未来可以获得的绝对量却可以足够高。股权设计框架大致是出资方占10%至20%,运维团队获得80%至90%,从而使项目依然是运维方的项目(孩子),这就从逻辑上避免了养父母会不会带好自己的孩子的担心!
因此,相互发现“患寡而不患不均”的群体之间可以做到相互信任,对内形成社会契约与共识,一致对外。反之,则会陷入“相互怀疑+缺乏社会契约+宁与友邦不予家奴”的悲催循环。
——更早发现:患寡而不患不均的群体是未来的开启者
因为这一群体之间能够更容易建立互信,他们之间的交易成本更低,更低的交易成本会很自然的转化为效率的优势和更多利润,利润会带动更多人选择全新的逻辑模型,并形成自我强化,逐渐使人们摆脱原有的思维轨道。人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改变,一生工作40年,是劳动义务。而如果工作时间减少20年呢?还是义务吗?如果降至10年呢(24岁本科毕业,34岁退休),还是义务吗?如果降至6年呢(24岁本科毕业,30岁退休)?还是义务吗?貌似6年是硕博连读,是一项权利!会发生吗?实际无人工厂、无人驾驶、无人零售、智能餐厅…..已经给出了答案!现在生产一辆汽车需要16个总工时,未来,购买一辆汽车也只需要你付出16个小时的劳动,需求能够被超轻松的满足,没有稀缺,也就没有了贪婪。譬如,氧气对你很重要!但你需要囤积空气吗?
不患寡,而患不公是什么意思?
出自《论语》全译:季氏第十六篇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
不患寡而患不均,意义:不担心分的少,而是担心分配的不均匀;
现在政府提倡:不患寡而患不公,一字之改却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
均匀,相当于大锅饭,人人有份
公平,公道,有能力者得之,杰出者多得,比如奥运比赛,金牌只有一枚,在公平竞赛的前提下,胜出的选手获得金牌,其他选手自然心服口服,毫无怨言
一个公字,是当今社会稳定和谐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