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敬畏,何为敬畏之心,要怎么做?
无知者胆大三个敬畏!傻子胆大!!
无敬无畏,活得潇洒也不累!
可坏处也显而易见!
傻子胆大!
傻子也属无知者,无知者胆大!
傻子也可能不贪不狠,
但判断力不够。
另一类的无知,是贪、狠未了,
以染污、少通多碍之心智,
藐视无染通达极致人品的圣人之心智。
心净、心通程度早已相差多个档次,
由此而致的心智开发,
早已经天差地别,
大圣人通天彻地,与道合一,
可是在智障者、自大者、无敬畏者看来,
一切无视、潇洒走一回,
享受幸福才是硬道理!!
对一个道理却视而不见,
那就是: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敬畏意识就是要敬畏哪些方面?
所谓常怀敬畏心,就是心有所畏,行有所止,严格要求自己,那怕在日常小事和生活细节上都守住底线,严于律己。“思”而出乎理智、“做”而有所顾忌、“行”而不忘法纪。
敬畏的词意是:既恭敬又畏惧。
敬畏不同于恐惧。恐惧是一种本能,它是靠直觉瞬间产生的,所恐惧的对象也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而敬畏的形成是人们始终处在“清醒”而又“戒惧”的状态,运用理性思索功夫产生的一种心理情怀,是对恐惧的哲学升华。
敬畏是“敬畏相连,敬中有畏,畏中有敬”。敬畏意识不能简单地被理解为将敬与畏相叠加,而是将二者相融通。
孔子讲,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论语·季氏》)。
孟子说,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孟子·尽心上》)。
荀子对敬畏的内容作进一步提炼:“天地者,生之本也;祖先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荀子·礼论》)后来儒家以此又概括出“天、地、君、亲、师”五者为敬畏的对象。总之,应该敬畏的对象有很多,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敬畏自然、敬畏生命、敬畏人民,敬畏是一种美德,而无所畏惧常常是破坏的根源,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灾难。
康德说,我唯一感到敬重的就是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敬畏对于我们的道德养成,对于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有重要的意义。
敬畏是一种美德,而无所畏惧常常是破坏的根源,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灾难。为人要有敬畏意识,要有对生命、法律、道德等的敬畏之心。俗话说得好“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不到”,“头上三尺有神灵”,其实人的一生总要怕点什么,这就是中国古代的“相克”。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不相克,也就不相生,只有心存敬畏,才能防止心灵和道德的滑坡,才能生生不息。
你对敬畏心是怎么理解的?
⊙2019.01.14
什么是敬畏?敬畏就是人们对待人或事物的一种态度。“敬”是尊敬,仰视的意思;“畏“是严肃,认真,慎重的意思。
面对神圣而崇高的事物时产生敬畏的心态,尊敬,尊重中产生惊恐,惧怕的情绪,其实是人应有的本能,敬畏自然,敬畏道德才是根本。
人生是要有敬畏之心的,对人要敬畏,对事要敬畏,对社会要敬畏,对规章制度要敬畏,对法律要敬畏。如果对上述这些都失去了敬畏,那么这个人什么事情都可能做的出来。
对他人的敬畏其实是对自己的善待和尊重,这就是“尊敬别人就是尊重自己”的道理。相应的,看的起自己才会真正看的起别人。
谢谢,顺颂安康!
一一《养气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