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枝,“南枝向暖北枝寒”比喻什么?
一树春风有两般,南枝向暖北枝寒是说,吹向一棵树的春风分为两股,一股是暖风吹向南枝,一股寒风吹向北枝。从地理上看,南枝向阳得到阳光充足,生长茂盛,北枝背阴,生长缓慢。 一树春风有两般,南枝向暖北枝寒出自一首偈语,这一首偈语是说佛印禅师南枝、苏东坡、秦少游三人之间的一段公案典故。 有一天,秦少游和苏东坡一起吃饭,发现桌上有一只虱子缓缓爬动,苏东坡说:“人的身上实在脏,你看,身上的垢秽都变成虱子”。秦少游听了,就回答:“虱子哪里是人身上的垢秽变成的,是棉絮变成的呀!”一个说是垢秽生出来的,一个说是棉絮生出来的,因此相持不下,互起争执。最后决定去问佛印禅师,请他做个决断。 苏东坡先找到佛印禅师,一再拜托:“禅师!禅师!务必帮我的忙,你要说虱子是垢秽变的,可别让我输给秦少游哇!”佛印禅师含笑点头:“好的,好的。” 苏东坡前脚刚走,秦少游就来了,也跟佛印说:“禅师!你一定要帮我,说虱子是棉絮变的,这样我才能赢苏东坡。”佛印禅师也连连颔首:“好的!好的!” 两个人都相信佛印禅师会帮他,以为胜券在握。 第二天,当着两人的面,佛印禅师一语化解了争执:“说到虱子,他的头部是垢秽变的,身体是棉絮变的。”苏东坡和秦少游一怔,不约而同佩服佛印禅师的智慧,不偏不倚地解决了两人的纷争,巧妙得很。 这一首偈语就是化解争执的妙方,你看一树春风有两般,南面的树枝向暖,北边的树枝向寒,可都是一树两枝,现成的一段西来意,何必分高分低?虱子算什么?佛印禅师劝苏东坡和秦少游:一片西飞一片东,两个人都不必争了。
古诗越鸟巢南枝,越鸟象征什么?
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 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越鸟这意思就是说一种南来的鸟总是把巢筑在树的南面枝头上,比喻远游人心怀故乡。
越鸟也就是象征南来的鸟儿。
对“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两句,古人有不同的讲法。
李善的《文选注》引《韩诗外传》说:“诗云‘代马依北风,飞鸟栖故巢’,皆不忘本之谓也。
”但这 “不忘本”又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看:从远行者的角度来看,当然是从正面写他的思乡念旧之情;从留居者的角度来看,则是说胡马尚且依恋故乡的北风,越鸟尚且选择遥望故乡的南枝,你作为一个游子,怎么能忘记了故乡和故乡的亲人呢?这是从反面来作比喻的。
第二种说法认为,它来源于《吴越春秋》的“胡马依北风而立,越燕望海日而熙”。
这是取同类相求的意思。
就是说,“云从龙,风从虎”,所有的东西都有它相依相恋不忍离去之处;而我和你本来也是相亲相爱的一对,怎么竟然会分离这么久而不能再结合到一起呢?还有一种说法,是隋树森引纪昀所说的“此以一南一北申足‘各在天一涯’意,以起下相去之远”。
这种说法是把出处和取意都抛开不论,只从字面上看,胡马和越鸟一南一北,在直觉上就使读者产生一种南北睽违的隔绝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