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入门基本功,太极拳可以自学练成到什么程度?
太极拳大多时候是自学的,练到什么程度很难讲太极拳入门基本功。
首先,太极拳应该是道家悟出来的,虽然悟者有其它武术功底,但太极拳是一种独特的拳种,甚至有人认为练习其它拳种对于太极拳的练习是一种阻碍。
其次,就太极拳的修炼重悟和觉。首先要懂拳理。太极拳的拳理产生于易经。而易经本义距现在太久。所以学习太极拳拳理是非常必要和必须的,不可能完全自学。
第三,学习太极拳也要经历三个阶段。明理、明劲、明心。不管太极拳练到哪个阶段,只要误入太极拳能不能打的怪圈,太极拳的水平就无论如何也高不了。
第四,一阴一阳之谓道。修也阴阳,不修也阴阳。人生无处不太极。当我们为谋事某物执着时,就算偏重,就是阴阳失衡。致虚极也,收静督也。万物旁作,吾以观其复也。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
第五,何为明师?今人不重先贤,不读经典,只希望有谁可以指点自己以捷径。不可能!太极拳拳论一直都在,有人学习加上自悟成为“大师”,或得其一成二成,便开宗立派现身说法,大多是以讹传讹,混淆视听。传的越多,离本真越远。学习太极拳必须尊重经典,养浩然正气。
若有人问,我自己练到何种程度了?我没有比较过,也不愿去比较。练习太极拳大概有6年时间,从开始的一套陈式小架练起,越练越是模糊,越练越觉得不伦不类,后来通过网络和书籍开始学习拳理。一套七十多式的拳,就始终没有打到底过。或站桩,或一两式体悟揣摩,感受气血顺逆,内脏揉搓。
我之前右肩有很严重的肩周炎,推拿针灸药物都用过,可是效果不好,始终肌肉酸痛紧张,抬手时经常刺痛难忍。后来通过练习太极拳,知道了,肩周炎的病根不在肩而在胸隔膜处。
随着全身感觉的改善,有时也会有新的痛点增加,新的痛点消除。我便感觉,我是通过太极拳与自己的身体对话谈判,逐步改善健康,同时更加坚定自信。
如果这些还不够,我们还需要什么呢?是要天下第一吗?人不能那样傻!
观点可能没有圈点之处,但都是自己的体悟,不喜勿喷。喷我也不会生气,喷人会反噬自己的。[祈祷][祈祷][作揖][作揖]
练太极的二十三项基本功?
1、实的部分身体从上往下放松而沉到脚底,如松而不沉,不是真松;虚的部分身体从下往上放松而飘或提起来,如松而不飘或不提,亦不是真松。太极拳下盘的沉提劲,就是这种练法之一。
2、如在练拳架或练推手时觉得膝盖过分受力,不是真正松膝。不要把膝关节承载过多的身势重量,而是靠松胯把身势重量下沉至脚底。如能松胯,则膝盖松开自然受力。
3、如在练拳架或练推手时觉得腰骨或腰肌过分受力,不是真正松腰。
4、有人说弓步的后脚稍许弯曲是对的练法,有人说弓步的后脚伸直是对的练法,其实这些人不真正懂得弓步的虚实状态。弓步的后脚,不用时为虚,可以稍许弯曲;用时为实,接对方之劲力卸落地面时后脚伸直,发劲时后脚蹬地由实变虚,亦可伸直。
5、有人把肩关节练得很灵活,以为松肩坠肘练到位了。其实“松肩坠肘”的“肩”主要指“肩胛骨”,“肩关节”好松,肩胛骨难松。只有肩胛骨松开后,两手臂才能相通,又利于气沉丹田。
6、何谓腰胯带领四肢,就是说四肢的一举一动都受腰胯带领;如果腰胯在这个势完成运动后,上肢或下肢还有多余的动作,那么,说明腰胯与四肢的运动已脱节。
7、有人用弯曲膝关节来降低下盘重心和身体高度的练法,一不是松沉,而是硬意坐低;二是膝关节僵紧,不利于虚实变化,又容易损伤膝关节。只有松腰、松胯的身势下沉,脚底受力(不是僵滞长时间的受力,而是地面反座力前短时间的受力),膝盖不受力,才是松沉。
8、当练拳中出现肩膀酸痛、腰腿酸痛等,是因为筋骨强度还不够,而不一定是方法错。累是必然的,但也是阶段性的,累过去了就不累了,这才是正常的,但不要以为累是长功夫的标准,更不要去追求疲劳。
9、太极拳的精髓就是练出松沉劲,脚下生根的松沉劲是基础劲,是底层劲,亦叫母劲,其他劲道都是由松沉劲展开生出。如身上无松沉劲而谈练整体劲,那是没用的空话。
10、只有松腰塌胯,才能使身体中正的沉到脚底地面;只有沉到脚底,才能产生地面反座力;只有地面反座力,才能驱使身体由后坐势变为前弓势或由前弓势变为后坐势。与其说实脚是蹬地而起,倒不如说实脚是借助地面反座力而起。
11、松得好不好在推手和散手中可以得到考验,但不能从推手、散手中去作主要锻炼,基本的训练是要从拳架、功法中去练松。
12、练拳开始,坐腿下蹲,这个高度定下后,这一套拳打下来基本上都在这个高度上做纵向和横向的进退,除了“下势”、“金鸡独立”、“蹬脚”等少数拳式之外。这种平送腰胯的练法,不能有较明显的起伏,要靠腰胯带领四肢,凭着两腿前后、左右的虚实变化来行拳。这样的练法长功较快。
13、各派太极拳的最大的特点是讲求松柔,谈“松”是人人说练对的,但谈到“紧”就有些人觉得是练错了,其实这些人不懂真正的“松”是啥东西。松在太极拳中不是为松而松,松的目的是为了用,紧的用途就是一触即发,是刚劲。“松”在外表可以看见,“紧”在外不明显,主要是在内的意会。正所谓“柔中求刚,刚柔相济”。有练家子说:“松紧本是一根绳,松紧紧松刚柔用。找到这根绳子,功夫也就快练成了。”不错,很贴切,松紧本是一根绳,还是个有弹性的绳,这个绳要有意念虚领两个绳头,不然就丢了,找不到绳了。
14、拳论日:“腰如车轮。”“腰如纛。”前者言其松活,后者言其正直。松活就是松腰松胯,使腰部肌肉自然放松,提高腰部活动的灵活性。正直就是腰脊竖起、伸直。有人以为左右扭腰是松腰转动、前晃后摇胯骨是松胯灵活,其实腰是崁在胯骨中点而随着松胯转动的,换句话说,不是转腰,而是转腰胯,不要分开腰和胯。
15、禁用腿和脚,背离了太极拳论,人为的妨害了武术的技击优势。武谚云:“手似两扇门,全凭步赢人(腿打人)”,可见腿脚功夫在武术中的重要性。太极推手禁用腿脚,完全违背了太极拳的理论和实践,太极拳讲究手上八法劲、身中八法形、腿下八法功。如果少了“腿下八法功”,太极拳如何能在武术中对抗搏击中与其它各拳种功夫进行切磋较技。古之先哲有以常山之蛇喻太极技击之功的说法,攻其首,尾进,攻其尾,首进,攻其中,首尾俱进。人的躯干四肢,手身腿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岂能禁用腿脚,作茧自缚。
16、有人一招一式都打的都很规矩很漂亮,如果不懂劲道与势法都是白练浪费时间而已。从某种角度上说:练太极拳不是从套路开始,而是从劲道与势法开始。所以明白的人明白,不明白的人不明白。
17、太极拳中的虚实从意念上说,如果意念集中于右手,则右手为实,左手为虚。再从动作来说,攻防实质的动作为实,迷惑对方的假动作为虚;从动作局部来说,支撑腿为实,辅助支撑腿为虚。在太极拳经典著作中,更是将虚归为阴,实归为阳,认为动则生阳,静则生阴。明白了阴阳变化之理,在实战中就可以利用一切有利位置、方向、角度、位势,有机转化,借力打力。
18、太极拳发人时如无引劲,只能用拔根之法使对方失重跌出,此法多多少少有点犯顶抗之病,属于低级阶段的东西;发人时如含引劲,引之中对方已经落空,无根可拔,那是技在擎,属于中高级阶段的东西。
19、太极拳的“接劲”,是对方以任何方式快速打来时,我方承接运用之法。两力硬碰硬,是为撞劲,当以大力者易胜,或者造成两败俱伤。“接劲”好比一个重球击来,我“能吸住,而复掷出,乃为接劲”。所以,掌握了太极拳的接劲,也就掌握了太极散打的高级技艺。
20、所谓舍己,并非真的“舍己”,是顺应来势,伺机而动;乘虚而入,避实就虚;因势利导,后发先至,这样理解才较为得当。
21、接手是散打中第一阶段的功夫,如方向、角度、力点、速度及手、眼、身、法、步的合一,接手达到熟练程度时,就要训练拳架式子的打法应用,当打法与内功整合之后就可练习自由搏击了。所谓“接手法”,就是实战开始身体第一次接触以及交战中每一次分开又再次接触时所包含的技击技术。因为实战技击开始前,以及交战过程中每一次分开后,交战双方一般是处在安全距离以外的,那么从安全距离到零距离的身体接触之间的这一段时间内所包含的技击技术,太极拳所练的“接手法”不是简单的格挡招架,它的主要任务是控制、揣度、牵动、诱骗对手,为进攻和防守做准备。接手任务完成得好,便得机得势,取得主动;反之,便失机失势,陷入被动。一般来说,实战技击中至少有一次接手。“接手法”既需要明师指点,又需要刻苦训练,还需要有人给你搭架陪练。
22、从推手喂劲到接手喂招、散手拆招,都是和老师或师兄对练,练到纯熟。要真打,找到感觉,练到纯熟,碰到自卫抗暴之时自然就能用,这样哪有练不出功夫。
23、推手是练懂劲功夫,可以完全敞开身心交流;发放手是试劲道功夫,亦可以放心交流;断手是论偷打功夫,难以交流;散手是见真功夫,武不善作,要小心交流。双方动手交流前宜详辨甄别,明确交流规则,崇尚武德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