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水铁路,邻水县城的前世今生 | 绿皮火车
《邻水这座城》最初的那些日子
我一直以为邻水县城就是邻水
巨大的繁华抓住了少年的心
贪食它的喧闹邻水铁路,不安的夜
并打算和她死磕到底
很快,我熟悉了她的街道的长度
转角遇到爱
知道每个门牌都有一个深不见底的故事
我开始把邻水县城定位为一个古老而又破烂的小镇
我对她有了爱,烦恼,恨和逃离
我和邻水县城死磕了三十多年
她偷走了我的青春我得到了她的心
这些都是我和邻水这座城的私人恩怨
正史不会记载的风花雪月
邻水置县于南朝梁大同三年,距今已有1500年历史。邻水吊脚楼
这是离西门旧拱桥不远的地方(估计也就5-10米),拍摄点是现在的滨河路(原来的奶牛场)河边经常堆积一些砖头瓦块,螃蟹很多的。
大西街
西街故事
城门洞
西门城门洞,儿时在河边担水必经之地。文革时赶场的农民进城时在此需要背诵一段【毛主席语录】才允许通过。县城发现流感等疾病时有人在此用调羹往水桶里放漂白水消毒,发放沾有消毒药水的棉签擦鼻子。
护城河
东门
西门
小巷深处
解放街
南门桥
1989年7月10日洪灾中的邻水县城
邻水县城的东、南、西、北四门,赫赫有名。《邻水县志》记载,明成化年间,鼎屏镇扩建县城,“削山砌石为城”,建起高1丈5尺、周长720丈的城墙。明嘉靖年间增修城垣,建迎阳、永宁、镇安、安庆四个城门——这便是最初的县城四门。数百年来,历经战火、重建、改建、更名,城垣与城门几度变迁,直至民国时,城门方以方位更名为东、南、西、北门。 经民国时两度修缮改建的城垣,城墙加高,从西门至北门一线修建了内城墙,西门城墙右侧还增筑了碉楼,适应火器攻防。
1958年,邻水修建北门桥时,北城门拆除;1989年,为了加高临河街道路面,东门和南门也拆除了。城墙也因旧城改造而拆除,完成了历史使命。
西门古老而高大:石砌的墙面,约4米高的城门洞,城门上有间土木结构的屋子。
古老的城垣和四大城门,如今只存留在泛黄的旧照片和老人们的记忆里。
虽然城门已经不复存在,然而,东南西北门仍然是邻水的标志,令人们倍感熟悉和亲切。
1944年的银鼎山
动图
老邻中全景
今日八角亭
今日北门桥
今日东门桥
东门桥黄桷树
南门桥黄桷树
邻水电视塔
银鼎山在华蓥山东麓拔地而起。前人称“其色如银,其形似鼎”,故名银鼎山。山上视野开阔,山崖矗立险峻,最宜登高观景,“鼎山远眺”因而被推为“邻水八景”之首,历代文人雅士纷纷摩崖题刻。在清朝康熙年间,知县姚鸿烈登山遐游,觉“天地精英灵气之气郁勃于山谷”,决意置一“春夏游宴之所”,于是便在山顶平石上建成草亭。嘉庆二十年,知县吴秀良重建为八角亭。这就是邻水著名的标志性建筑——八角亭的由来。300多年来,八角亭几经兴废,多次重建。
银鼎山成为县城文化休闲之地,始于民国15年。那时,驻邻川军旅长王翥将县城后山一带划为邻山公园。公园占地45亩,以八角楼为中心,新建修褉楼、涤烦村、解放亭、纪念碑、洗甲池等一批附属建筑。
1982年,邻水县政府耗时三年重建邻山公园,新增游乐设施,广植花草树木,满山姹紫嫣红,林木蔚然森秀。
邻山公园焕发生机,然而20世纪末,八角楼却临倾危之势。重建的八角楼于2002年初竣。
邻水东方明珠,邻水的地标。
迎新大街
满城尽带黄金甲
老城残影
遛街的人们
邻城新貌
红绿灯路口
邻州广场
电力公司
鳞次栉比
宏帆
同心桥上尝鲜的人们
邻州广场夜色
2018年春节邻城夜色
2020年三月的邻水夜景
老照片来源于网络邻水历史沿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