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C?伪概念还是真趋势?
问:如何让别人一眼就觉得你NB?
答:多说说让别人听不懂的专业术语
。问:那如果别人也是很专业,不好忽悠怎么办?
答:那把原来的专业术语改改换个新词,比如KOC?再不行还有KOA、KOB、KOD、KOE、KOF、KOM……
如今在广告营销圈不认识几个新词都不好意思混下去。要问最近圈内最热的一个名词是什么,那非KOC莫属。今天,你被KOC刷屏了吗?这么一个概念,炸出了两篇10w+。先是前天一篇《KOL老矣,KOC当兴》,作者闫跃龙认为,KOL相对更头部和专业,高高在上,无法转化为私域流量;KOC是朋友,表达更真实,离消费者更近,KOC批量产生的时代已经来了。文章一出迅速引发业内讨论。很快,一篇《KOC,没钱甲方的最大谎言!》隔空开怼,作者姜茶茶认为,KOC就是200块钱以下、不愿意接CPS、粉丝少的KOL。
有人开始估算KOC的大致粉丝量级,认为KOC大概就是公号粉丝<30万,微博粉丝<50万,抖音粉丝<100万,快手粉丝<100万,小红书粉丝<5万,B站粉丝<5万的KOL。有人编起了段子:你投得起的叫KOC,你投不起的叫KOL,而你,永远是别人的私域流量。还有人借机引出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小明千方百计终于加上了女神小花的微信,在他暗自高兴自己终于成为女神备胎离成功更进一步的同时,小花心想又收割了一个私域流量,离成为KOC又近了一步。
KOC到底该如何定义,它和KOL究竟有没有区别?KOC会是趋势吗?喧嚣过后,我们也想知道,KOC的真相到底是什么?
1、广告市场不景气,“穷”咱就选KOC
近年来KOL的真实投放价格过高,回本难度较大,故甲方们将投放目标转向KOC。
对此,广告自媒体人“姜茶茶”表示,感觉到了今年大家真的没钱,大流量用不起了,朋友圈社群的流量就用起来,还起了个名叫私域流量。kol用不起了,就搞个koc,啥koc那不就是预算不超过200的kol的意思吗。
更有网友调侃称:预算2000选KOL预算200选KOC预算20选KFC
正如其所言,如今的广告市场表现不尽人意。
据CTR媒介智讯数据显示,2019上半年,受到经济环境“稳中有变 变中有忧”的影响,广告主对2019年整体经济市场的信心有所波动。致使中国广告市场重新进入调整期,上半年中国广告市场整体下滑8.8%,一季度下滑更是超过了11%。
KOC这个概念出现的主要原因,最主要的原因真的就是“流量太贵,我们太穷” 。这确实是一个“新瓶装旧酒”的概念。说白了KOL就是影响力比较大的品牌广告投放对象,KOC就是影响力相对较小的转化广告、CPS之类的投放对象。KOC的终局就是KOL,因为KOC积累的影响力变大之后也就成了KOL。
2、 找平价代替版KOL,钱是省了,效率真的高吗? 品牌之所以选择KOC,转化效果暂且不说,确实便宜。小红书上一个素人,可能有200块钱就给你推,有的甚至都不要钱,直接CPS(Cost Per Sales,卖一单给一单提成)。可是,我们得冷静思考一下:投放1个能影响10万人的KOL,和100个影响1000人的KOC,哪个成本高? 寻找1个精准的KOL可以参考行业数据直接找商务去聊,流程完善,效率很高。KOL可以独立生产符合自己粉丝口味的内容,效果有一定保障。而找100个KOC,你需要做一套完整的对接流程,包括内容准备、KOC招募、管理、结算、复盘等等,甚至要准备很多的话术、花大量时间来沟通KOC。这时候的你就好像一个微商头子。
3、品牌应该找KOC吗?
前段时间,做内容电商做到淘系NO1的便携榨汁杯品牌的摩飞操盘手唐闻彪说过一个观点:ROI(投入产出比)可能是一个陷阱:“打造爆款就像挖井,你在很多地方钻井可能都没水,但一定要不断投入,坚持,才会看到出水 。”
摩飞在淘宝、京东这样的平台玩儿得很6,淘宝直通车、直播电商什么的在做,但电商平台外,微信公众号、小红书、微商、直营电商、KOL和KOC,都在做整合,不同阶段不同节奏去做,最终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
如果计算投入产出比,有些平台就不会做了,爆款是在天猫引爆的,但别的地方的动作很重要,这就像烧水一样,不能说是最后一秒的火力才把水烧开的,都是一盘棋。
这是一个碎片化的时代,用户注意力越来越分散,流量也越来越分散。 做市场,聚合分散的流量的能力越来越重要了 ;做公关,聚合分散的影响力越来越重要。KOL和KOC无非都是有一定影响力的人,因此KOC是值得去抓的 ,实际上,企业一直都在抓。
4、KOC是个新概念,但在抓住KOC上,企业们早已走出很远。 小米玩得很6的粉丝经济,不就是KOC的持续运营吗?米粉中愿意去影响别人的人, 就是小米的KOC。汽车品牌做车友俱乐部,带着车主吃喝玩乐,不同样是在维系KOC吗?现在兴起的“会员俱乐部”,一定程度上也在跟KOC结合。品牌会重视做淘宝、点评这样的平台上的用户评论的维护,通过发放福利的方式去鼓励用户发表优质评论,这不同样是在维护KOC吗?不论是否认可KOC这个概念,不论对KOC的看法是怎么样的,大家都有一个共识: 品牌是真没钱了 。这时候,搞出一个KOC,又能带货又有品牌,公关营销都做了,品牌效果公关“多合一”,自然很有市场。然而,如果品牌真信了,可能会误入歧途。曾经小米以为抓住KOC,口碑营销就够了,后来华为、OPPO、vivo势头太猛了,小米不也还得找代言人?想要不花钱做市场,或者以为抓住一个秘笈就能独步天下,显然是不现实的 。KOC突然被热议的背后,其实说到底还是一种人口红利枯竭带来的行业焦虑。KOC究竟意味着什么,会带来哪些趋势,可能还需要今天过后,更冷静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