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姐姐有一份有几天,《我的姐姐》原型曝光:姐姐独占2套房产,把弟弟直接送人
文艺片近几年来一直不怎么吃香我姐姐有一份有几天,可能是故事情节的不够吸引人,也可能是观众见惯了这些套路。总之这类影片不再吸引观众的视野,反而商业片在这几年来广受好评。
开年一部《你好,李焕英》靠着细腻的情节,成为了春节档的一匹黑马。影片里“李焕英”的形象,让不少观众有所共鸣,也让张小斐成功收获一批粉丝。
而最近张子枫的电影《我的姐姐》,开播之前的宣传相当到位,让观众们对这部电影期待值还是比较高的。
因为同期竞争压力比较小,所以《我的姐姐》在开播短短几天就有了突破4亿的好成绩,这在文艺片里的成绩相当不错。
观众们一直以来对于张子枫的演技都是格外认可的,在《我的姐姐》里张子枫的演技一如既往地稳,将情绪渲染得很到位,不少网友在影院里潸然落泪。
可最近不少网友发出质疑,编剧将结局的魔改,令很多观众观感不佳。因为是真实故事改编,所以编剧这样的魔改,强行将剧情大圆满,是否显得有些牵强?更有粉丝将《我的姐姐》比做影版的《以家人之名》。
可见观众对其结局的不满,究竟什么样的大结局让观众如此抵触呢?
结局强行团圆令人抵触《我的姐姐》讲述的是父母双亡后,年幼的弟弟究竟该何去何从?这是由一个真实的故事改编,最后的结局是姐姐将弟弟送给了一对农村的夫妻,并没有将他带在身边。
而且她将父母留下来的2套房子独占并卖掉,在一线城市买了一套更好的房子,有一个相爱的老公和一个可爱的女儿。
这样的结局显得格外的真实和现实,毕竟我们的生活没有那么多的救赎和希望,比起姐弟的阖家欢乐,观众们更希望看见真实的世界。
这可能和传统意义上的大团圆结局不同,但它确实存在,这部电影的初衷不应该就是想要展现姐姐这个角色的复杂性吗?
而《我的姐姐》最后的结局,张子枫饰演的姐姐只有两个出路,一是带着弟弟回北京继续学业,二是留在老家照顾弟弟。不论哪种选择,从此她的命运都需要和弟弟绑在一起。
这样将剧情强行大团圆,实际上没有将电影的主题拍摄出来。它主要展现了亲情的可贵,可原本的故事里根本没有展现这一点。
虽然大众都爱大团圆结局,可有些电影并不适合这样的套路,相反血淋淋的现实能让观众思考更多。
姐姐人设严重崩塌近些年来影视剧总喜欢放大主角的光环,往往忽略了现实中的人们,大多都存在一些缺陷。剧里将姐姐安然塑造得非常“圣母”,她愿意为了亲情做出让步,愿意带着弟弟继续走下去。
安然人设得过于完美,让观众觉得编剧实际上对于这个事件的理解不是特别的到位,姐姐的原型非常真实,就是一个薄情寡义且自私的成年人。
作为成年人的她,脑子里考虑的都是自己,并不是自己的弟弟,因为他们之间基本上没有感情,仅靠着姓氏无法将其聚拢在一起。
这个角色非常复杂,在法律上她没有任何义务要抚养自己的弟弟,可在人情世故上,抛弃弟弟似乎有些残忍。就是在法与德之间不断纠结,最终选择了获利较大的一方。
安然在电影前半部分一直在反抗,因为她不愿意自己和弟弟的人生绑在一起,可后半部分的强行煽情,让人忘记了安然为何反抗?
抗争了这么久的她,最终还是要一辈子为了弟弟而活,变成了自己最开始厌恶的模样。
电影也很巧妙地将弟弟塑造成了一个完美的小孩,听话懂事不会大哭大闹,让观众误以为所有的孩子都会这样,或者说会一直这样。
其实导演没必要将剧中的很多人设都刻意美化,毕竟这一类型的电影,正是反映社会问题的大好契机,将人物真实化多样化,才能更好的塑造人物的多面性。
影片改编争议不断之所以不少人将《我的姐姐》称为影版《以家人之名》,就是因为剧情的魔改,让整部剧都变了味。《我的姐姐》不论是在角色的选取,还是整体的画风都相当不错,主题也是很有野心地选择了“重男轻女”。
张子枫妹妹的演技也是特别细腻的,将安然的反叛展现得淋漓尽致。可剧中的很多情节都令人感到诧异,因为剧情太过于刻意,每个情节基本上都是观众意料之内。
与原本的故事有所偏差,想要表达的情感也完全不一样,很多网友觉得《我的姐姐》本可以成为《何以为家》这样的高质量影片,可无奈成了《以家人之名》这样的狗血家庭片。
当然《我的姐姐》也不至于涉及“狗血”,只是它的编剧想要呈现的主题不同。但《我的姐姐》口碑逐渐下降,已经从7.9降至7.2,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观众对这部影片的改编还是有所争议的。
有些观众甚至破口大骂说,这是今年最难看的电影,全片都在借着反抗的幌子来公开“扶弟”,让安然从一个反叛者变成了“扶弟魔”。
很多改编剧情都不能做到百分之百的令人满意,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我的姐姐》这部影片,虽然其中有一些不足,但也不全是缺点,它有着自己的闪光之处。
每一部电影都是整个剧组辛辛苦苦的成果,我们可以不喜欢,但也不至于诋毁。认真给出观影意见,就是给导演最好的回报。
对于《我的姐姐》这部影片你有什么想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