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家楼,朱厚熜与朱厚照什么关系?
明武宗朱厚照、明世宗朱厚熜邵家楼,是同祖父的堂兄弟,明宪宗朱见深的孙子,在宗法制度上来说,属于至亲。
当然,从实际的个人感情上来讲,几乎就是陌生人了。不要说这两位堂兄弟从来没有见过面,就是武宗的亲叔父、世宗的父亲、兴王朱佑杬,武宗当太子和做皇帝时,也只是从朝廷往来公文中、和兴王所上奏章上,才知道有这么个叔父。
这都归结于大明的皇家祖制,各藩王一旦就藩,便几乎不可能再离开藩地外出,与亲生父母、兄弟姐妹们也不复相见,从此在藩地那一片小小天地里,走完富贵而平淡的一生。明室诸藩王,名为天潢贵胄,实际上和高级囚徒也差不多了。虽然简单的几句话,就可以说清楚武宗与世宗的亲缘关系,但是这样就未免太草率了。而且这两位皇帝之间的大明历史,还有着许多的传奇故事,激荡的风云。那么我们就从他们的祖父说起吧。
明成化元年(1465年),广西浔州大藤峡瑶渠作乱,裹挟瑶民,聚集过万,对抗朝廷,叛乱蔓延于浔州(今桂平)、平乐府(今贺州)、梧州府(今梧州)等地。
刚刚继位不久的明宪宗朱见深,授命右佥都御史韩雍赞理军务,率兵征讨。经过奋战,明军于成化二年(1466年)正月,平定叛乱。
战事结束后,韩雍将大藤峡改名断藤峡,在当地设立武靖州,并于各处巡检、千户所,加强朝廷统治。而对于作乱的渠帅首领家属,则全部俘获,送往京师,充为内宫奴婢。
在这其中,就有一位贺县土官之女,名叫李唐妹,因家族长辈参与作乱,也被俘获,送入京师内宫,充当宫婢。入宫后,改为纪姓。
纪氏因为出身于土官之家,所以自小熟识文字,又因突遭变乱,命运颠沛,辗转入宫,所以平日异常低调谨慎,与宫内其他人等都和善相处,颇得好评。于是好人缘的纪氏得到了一个优厚的差使:管理皇帝藏书阁(就是宪宗的小金库)的女史。纪氏十分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差使,将平日的工作管理的井井有条。
成化五年(1469年)九月,宪宗偶尔想查询一下自己的私房钱,于是来到藏书阁,视察一番。当天正好是纪氏当值,面对皇帝的询问,她平稳沉静,一一作答,将小金库的账目明细解释得清清楚楚,丝毫不乱。宪宗知道自己私房钱越攒越多,不由得十分高兴。同时对于这个管理账目一丝不苟、同时又安静沉稳的南方女史也愈发欣赏,于是便兴致盎然地宠幸了她,春风一度。
过后,宪宗便将此事忘记了,但是纪氏却因此而怀有身孕。此时宠冠内宫的,是宪宗自幼时的“侍长”万氏,她比宪宗要大上十七岁,自宪宗还是皇太子时就专宠于他,而且又善妒。宪宗继位后被封为贵妃,气焰嚣张,连宪宗第一位皇后吴氏,都因和她产生冲突,而被宪宗废黜。
万贵妃所生的皇长子,未满周岁即早夭,而自己因年纪大不能再生育,所以对后宫有孕的女子都加以迫害,以断绝后患。宪宗次子悼恭太子朱祐极,就是因为万贵妃的暗害而去世。
这一次,得知纪女史被皇帝临幸,有了身孕,万贵妃愤怒万分,立即命宫中女官去检视,属实的话就立马让纪氏坠胎。但派出的女官怜悯纪氏,所以回来谎报说是病症,不是有孕。万贵妃将信将疑,把纪氏打发到安置犯过失宫女的安乐堂居住。纪氏在这里偷偷生下宪宗的皇三子。
万贵妃得知纪氏产子,暴跳如雷,严惩了谎报的女官后,又派自己宫门门监张敏前往安乐堂,要把小婴儿溺死。张敏心地善良,不愿害死皇子,于是联合纪氏,偷偷把婴儿藏于其他地方,自己找来米粉、蜂蜜等食物,喂养小小的幼儿。
同时,被废的吴皇后居住在西内,离着安乐堂很近,知道了这件事后,一是怜惜无辜小儿,二是怀有对万贵妃的报复之心,于是也参与保护,暗地里往来送交食物衣物。在无数好心人的关爱之下,这个命运多舛的小孩,才得以成活。但是他不敢公开在皇宫里露面,不敢大声说话,连出生时的胎毛也不敢剪,生怕露出端倪,被万贵妃得知。而这一切,宪宗一直被蒙在鼓里,始终不知道。
成化十一年(1475年)五月,已经二十九岁的宪宗,因为之前的两个儿子都早夭,自己多年没有子嗣成活,恐怕有绝嗣的危险,平日里十分的忧伤,经常长吁短叹。一天,在自己梳头时,从镜子里看见头上已经有了很多白头发,不由得又开始感慨:“老以至矣,无子!”恰好给他梳头的是张敏,他听见皇帝感慨,想到安乐堂的小小孩子,心神激荡之下,毅然决定将保守了六年的秘密和盘托出。
于是张敏突然跪下,对着宪宗叩头:“陛下已有子!”宪宗愕然,令张敏详奏。张敏自当年藏书阁的女史说起,把纪氏怀孕、万贵妃逼迫、安乐堂生子、自己藏匿婴儿等事情全部告诉了宪宗!宪宗震撼万分,同时又惊喜交加,于是立即前往安乐堂,要见自己的儿子。
安乐堂中的纪氏,得知皇帝终于要来的消息后,喜忧参半,喜的是儿子终于可以见天日了,忧的是这件事被万贵妃知道后,自己必定不能得活。但是纪氏还是给儿子穿好衣服,笑中有泪的告诉他,等下会有很多人来,其中那个穿黄衣服大胡子的就是你的父亲,你要跟着他走。又牵着儿子的手,深切的说:“儿去、儿去,吾不得生”。
当宪宗急不可耐地来到安乐堂前,一眼就看见了被纪氏拉着手的小孩。因为不敢外出而面色苍白、同时因为营养不良而羸弱瘦小的小人儿在母亲的指点下,拖着长及地面的胎发,穿着四处拼凑而来的百家衣,向自己跌跌撞撞地跑过来,宪宗再也抑制不住自己激动的心情,蹲下身抱起孩子,放在膝盖上,老泪纵横,仔细端详,大声地说:“类我!是吾子!”四周的人也无不落泪。
之后宪宗将六年后才见面的皇三子接回宫,起名为朱佑樘,安排纪氏移居永寿宫,并数次召见她。又向内外诸臣宣示此事,明确了皇子地位。
而万贵妃得知自己被瞒了六年,气急败坏,日夜哭泣,说“小人们竟然敢欺瞒我!”,又在宪宗面前哭闹。宪宗虽然有了儿子,对于万贵妃的纠缠也是无可奈何,只得随她去闹。
同年六月,移居永寿宫的纪氏突然去世,死因不明,很大程度是万贵妃的毒手。宪宗追谥为恭恪庄僖淑妃。而张敏,得知纪氏去世后,惧怕万贵妃报复,也吞金自尽。
成化十一年(1475年)十一月,宪宗诏告天下,正式册立皇三子朱佑樘为皇太子。此后,为了保护已经失去母亲的太子,宪宗生母周太后主动承担起抚育孙儿的重担,将六岁的太子接到自己居住的仁寿宫,亲自照看,并多次告诫孙子,提防万氏的暗害。
在祖母的细心关爱下,皇太子朱佑樘在险恶的内宫中顽强地生长,躲过了无数次的明枪暗剑。同时,在忠心的诸臣,及正直的內官支持下,安然度过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万贵妃挑起的废黜太子、更立邵贵妃所生皇子的易储风波。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正月,五十八岁的万贵妃病死,宪宗十分悲伤,说:“万侍长去了,我也要走了”。八月,宪宗病重,命皇太子在文华殿全权处理政事。九月初九,宪宗去世,皇太子朱佑樘登基继位,成为大明第九位皇帝—明孝宗。
孝宗继位后,追封母亲为:孝穆慈慧恭恪庄僖崇天承圣纯皇后,迁茂陵与宪宗同葬。于宫内建义宦张敏的祭祀祠,时时百济,纪念这个善良的內监。同时对于帮助过自己的宪宗废后吴皇后奉养终身。孝宗不愧为“孝”,仁德纯孝,确实是大明最有人情味的皇帝。
弘治四年(1491年),孝宗的长子,也是宪宗的长孙出生,取名为朱厚照。这也是孝宗唯一成人的皇子。两年后,孝宗立长子为皇太子,明确皇统。
弘治十八年(1505年),三十六岁的明孝宗英年早逝,皇太子朱厚照继位,成为大明第十代皇帝,次年改年号正德。这就是本题的涉及人之一:明武宗正德帝。
好,让我们将时光倒退三十年,继续另一位主角的故事。
成化十一年(1475年),在皇三子朱佑樘正式公开露面后,多年严厉控制内宫的万贵妃顿时有了严重的挫败感,觉得多年的手段一朝崩溃。在朱佑樘被册立为皇太子后,为了不让宪宗将关注全部放在那个小儿身上(指皇太子),万贵妃一反常态,不再阻拦宪宗宠幸宫内其他嫔妃,目的使后宫有更多皇子出生,自己择机选择一个作为扶持对象,日后有机会可以顶替太子。
成化八年(1472年),杭州昌化人,时为杭州前卫军士的邵林,在杭州为漕运护卫军,日常负责运送米粮往返于南北,日子清苦。他有一个女儿,自小聪慧美艳,四乡欲聘其为妻室者甚多。但是诡异的是,下聘者皆在“大定”前意外去世。更有甚者,某军指挥不信邪,硬是顶着邵氏“克夫”的名声,下聘成礼。就在前往邵家娶亲时,突然从马上摔下来死了。这下,邵氏“克夫”的名头算是坐实了,再没有人敢于娶她为妻。
邵林家境贫寒,实在无法养活一个嫁不出去的女儿,无奈之下,将邵氏卖给了朝廷在杭州的镇守太监。镇守太监见到邵氏后,觉得这么美艳的女子,留在镇守府实在是可惜了,在“奇货可居”的心态下,邵氏被太监教授读书、学习书法、练习吟诗作画,逐渐向“才女”转变。
成化十年(1474年),宫中大选秀女,邵氏在镇守太监的安排下,入京应选。貌美聪慧、谈吐不俗的邵氏,果然一举选中,成为才人。
但此时,还是年长皇帝十七岁的万贵妃掌握后宫,轻易不让宪宗接近宫内女子,所以邵氏尽管成功入宫,也没法得到皇帝宠幸,只能孤寂的消磨后宫岁月。
成化十一年(1475年)五月,皇帝居然早就有儿子的消息传遍整个皇宫,气急败坏的万贵妃,视皇子朱佑樘为眼中钉,但是因为宪宗生母周太后的保护,一时也无可奈何。为了转移皇帝的注意力,万贵妃一改常态,从此不再干预宪宗宠幸后宫,让皇帝有更多的皇子,然后择机对付那个让自己大丢其脸的小孩。
万贵妃不再干涉自己的私事,宪宗也是异常得意,于是开始关注身边妃子。这其中,来自江南的邵氏,以其美丽姿色、又兼知书达理、善解人意,一下子获得了宪宗的欣赏。此后,宪宗屡屡宠幸邵氏,而邵氏也十分“争气”,自成化十二年(1476年)起,连生皇四子朱佑杬、皇五子朱祐棆、皇八子朱祐枟,并因此被封宸妃。于宪宗后宫中,风头无两。
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宪宗许久没有查看过自己的内库(即前面所述,纪氏曾经管理过的藏书阁),于是前去视察,却发现自己的私房钱居然都快花光了,顿时大发脾气,就对负责管理的大太监梁芳、韦兴说:“靡费帑藏,实由汝二人!”又说:“吾不深究,待后人罪汝等!”
二人听见皇帝大发雷霆,有隐隐有将自己交给日后的新君处置的意思,非常担心,于是唆使万贵妃,以此事为幌子,说皇帝有意让太子日后算总账,清算大家,让万贵妃恐慌,借机撺掇万贵妃,向宪宗进谗言,废太子朱祐樘,改立邵贵妃(此时邵氏已晋封贵妃)的儿子。宪宗年老糊涂,听信万贵妃的谗言,居然真的要废太子。主持司礼监的正直太监怀恩苦谏,都被贬到凤阳守陵。
万分危急之下,是朝臣们据理力争,同时泰山刚好连续地震。钦天监又上奏地震应在“国本不稳”之象,东宫太子不可轻动。这才让宪宗认为太子祐樘是天命储君,打消了废储的念头(即前文所说的:成化二十一年,万贵妃挑起废黜太子、更立邵贵妃所生皇子之易储风波)。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七月,宪宗去世两个月前,册封皇子为亲王,邵贵妃诸子:朱祐杬为兴王,朱祐棆为岐王,朱祐枟为雍王。
九月,宪宗去世,历经艰辛的皇太子朱佑樘登基继位,即-明孝宗。
孝宗继位后,没有怠慢或者报复曾经威胁过自己太子之位的弟弟们,而是妥善照顾,关爱有加。在弘治五年(1492年),给四弟兴王朱佑杬主持大婚,迎娶王妃蒋氏。弘治七年(1494年),安排兴王就藩湖广安陆(今湖北钟祥市)。
弘治十八年(1505年),明孝宗驾崩,皇太子朱厚照继位,即明武宗正德帝。兴王在安陆,按朝廷制度先后上表,向皇兄致哀,之后再向皇侄恭贺登基,尽到自己为臣子的本分。
正德二年(1507年),兴王的次子,也是唯一成人的儿子出生,取名朱厚熜。这就是本题的第二个涉及人—-明世宗朱厚熜。
对于这个独子,兴王钟爱异常,很小的时候就教他诗词,稍大后,又亲自指导他下学习儒家经典古籍,及修身齐家之道。平常还带着他参加兴王府的日常祭祀和各种典礼。
所以,幼年的朱厚熜,掌握了许多道理,熟悉各种礼仪和规范,有着异乎寻常的、远超年龄的少年老成。而这些少年时的经历,对他日后的人生,产生了至关重要的深远影响。同时,对于父亲的谆谆教诲,朱厚熜铭记在心,一辈子不敢稍忘,父子感情甚厚。这也是日后,他面对朝臣时,即使势单力薄,也绝不示弱,一定要维护父母宗法地位的原因之所在。
正德十四年(1519),四十四岁的兴王朱祐杬薨于安陆王府,朝廷赐谥号“献”,称“兴献王”。而年仅十二岁的兴世子朱厚熜,别无兄弟,更无亲眷,只有一个寡母。就在如此孤独的环境下,少年老成的朱厚熜,开始了单独管理王府的事务。这也可以看出,朱厚熜异于常人的坚韧性格。
正德十六年(1521年),朱厚熜的堂兄,武宗正德帝朱厚照在京师驾崩,没有儿子,也没有亲兄弟,大明皇位一下子空缺。对于何人继承皇统,在辅臣杨廷和为首的文臣们商议后,并报孝宗皇后、武宗生母张太后批准,朝廷以武宗遗诏名义颁旨:“兄终弟及”、“伦序当立”,以兴献王世子朱厚熜亲缘最近、世序最高,命其缩短守孝时间(按制度,兴世子为兴献王守孝二十七个月,此时尚不满二十个月),袭爵兴王,并在朝廷迎接使臣到安陆后,接兴王至京师继承大明社稷。朱厚熜即明世宗。
此后所发生的事情,在我的回答篇《明武宗有多少堂弟,为何偏偏选择了群臣都驾驭不了的朱厚熜继承大统?》一文中,已经叙述得十分详尽,这里就不再重复。有关本题的主旨“朱厚熜和朱厚照什么关系”,也讲述清楚。最后还是总结一下吧:
明宪宗朱见深第三子明孝宗朱佑樘,生独子–明武宗朱厚照;明宪宗朱见深第四子兴王(明睿宗)朱佑杬,生独子–明世宗朱厚熜。
所以,明世宗嘉靖帝朱厚熜、明武宗正德帝朱厚照,都是明宪宗成化帝朱见深的孙子。两个人是同祖父的堂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