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玩手机,小孩玩手机上瘾,怎么办?
家长您好,孩子经常玩手机,会引发很多问题,比如:视力受损孩子玩手机、学习兴趣减弱、性格孤僻、注意力减退、影响睡眠等等,久而久之,会给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危害,需要尽快加以“根治”。
哲学上有句老话,叫“外因是条件,内因是动力”,就是说,孩子的外在行为都是在“特定条件之下,由内在的需要驱动的”。
我们从动力和条件2个方面看,孩子经常玩手机,是由以下5个原因造成的:
一是孩子正处于发育期,好奇心强,心智发展不成熟,造成自控力不足。由于自我约束没有完全建立,孩子的学习的持续性不强,在好奇心驱使下,孩子一旦手机游戏上手,由此形成的强烈的感官刺激和愉悦感,孩子无法用自身的控制力加以克服,时间长了,就造成了经常玩手机的情况发生。
二是孩子用手机上网课期间,没有形成手机使用规矩。这在客观上使手机长期在孩子手上,孩子有机会用手机“不务正业”玩游戏,加之家长失之于管控,造成孩子玩手机上瘾,经常离不开。
三是家长的示范效应,引导孩子的错误仿效。在成人世界手机已经成为人们须臾不能离开的工具,有时在家里,家长用手机的时间很长,忽略了家庭交流与分享,这在孩子眼里,玩手机比一切都重要、都好玩,当有机会拿到手机时,就会从开始的模仿进入到自觉并形成习惯。
四是家长不正确的管教方式造成孩子经常玩手机。有一类家长对孩子长期“宠溺”,无底限的“爱”,造成孩子一有需求,就满足,一不如意就哭闹,家长纠缠的没有办法,就“一个手机解决问题”,一了百了;还有一类家长经常简单粗暴,缺乏耐心说服,而是直接夺走手机在,造成孩子内心对玩手机“极大的稀缺感”,一有机会就玩个不停。
五是孩子的同学、玩伴之间对手机及手机游戏的交流。这种造成孩子“不会手机游戏会没的聊,就掉队了”的错误认知,玩手机,玩游戏就愈演愈烈。综上所述:孩子经常玩手机,是由内在的“好奇”引导,“自控力不足推动”,家长的错误示范、不正确的管控以及孩子周围的不良影响造成的,需要从各个方面加以引导。
对于根治“孩子经常玩手机”问题,我给家长提一个“亲子行动5步走计划”的建议,供您参考:第1步:家长“管住双手,张开嘴巴”,逐步降低孩子“玩手机”的意愿。
家长要通过在家里减少“刷手机”的时间,在手机使用上,给孩子的当好榜样。家长只要回到家,就要有意识地当着孩子的面把手机关到震动状态,告诉孩子:“一家人在一起比手机还重要。”然后,多陪孩子做作业、聊聊天、读读书,以此冲淡孩子“玩手机”的迫切感,让孩子感受到还有很多事情比“玩手机”更有趣,变相减少了孩子玩手机的时间,降低孩子“玩手机”的意愿度。
第2步:适时告知孩子“手机”的真面目,消除神秘感。
家长可以全面告知孩子关于手机的学习、工作和娱乐功能,亲自示范手机的知识查询、新闻浏览以及游戏休闲,告诉孩子,手机和计算器、计算尺等学习用品本质上都一样,就是个工具,它不单可以玩游戏,还可以做很多事情,但是要有时间观念,不能耽误正事。第3步:约定“玩手机”时间。可以跟孩子商定下午放学回家,先做作业,做完作业可以“玩手机”,每次10-30分钟,具体视作业多少,不能影响睡眠。
第4步:家长要严格提醒制度。家长一方面要提醒孩子“玩手机的时间到了”;当约定时间的闹钟响起后,家长要立即提醒“玩手机结束时间到了”。孩子如果耍赖,要以“说话要算数”为理由制止他;如果孩子的情绪受影响,可以适当延长,但以10分钟为期,不能妥协。这样做,让孩子“有了盼头”,也就降低了玩手机的“稀缺感”和“神秘感”,也就让玩手机这件事,跟刷牙洗脸一样,逐步正常化。
第5步: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建立新的兴趣爱好,逐步淡忘“玩手机”。
在“玩手机”正常化后,家长要适时带领孩子专门在原本“玩游戏”的时间,以“吃大餐”或“看电影”等对孩子足够有吸引力的活动,带领孩子到室外去,然后设计“偶遇或者路过”一些诸如:舞蹈、书画、音乐等培训机构,看一看孩子对哪个项目感兴趣,适时引导、学习,并在人前多多展示,逐步形成新的“兴奋点”,也就淡化了孩子对“玩手机”的兴趣。
总之,家长面对“孩子经常玩手机”问题时,要认真分析,制定可行措施,先行降低孩子“玩手机”的意愿,再逐步引导孩子建立规则,固定孩子“玩手机”的时间,使之“正常化”,最后实现用更有利于身心健康的兴趣爱好替换掉“玩手机”的爱好,保证孩子健康成长。以上是我的一点思考,希望可以给您一点启示。
我是老白嘚吧嘚,一个专注教培的耕耘者,点击关注我,可获得相关资料。
也可以在下方留言,我们深度交流,谢谢!
(图片源于网络,如有版权,请联系我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