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咪蒙这一类自媒体人?,自媒体大神咪蒙
简单粗暴,最有疗效“咪蒙”6月份,我曾对咪蒙的最近推送的100条信息做了一个汇总,研究她标题的套路。
现在拿出来与大家分享。
△咪蒙本人照片(来自网络)根据GQ的采访和现南都朋友的八卦,说咪蒙确实对相貌相当不自信。但我看还好,除了胖了很多之外。
“咪蒙”发布的文章观点常引起争议,是否恰当还有待论证,但其强大的粉丝号召力却着实不容忽视,这正是成千上万自媒体编辑关注“咪蒙”、研究“咪蒙”、更有批判“咪蒙”的重要原因。
有个段子说的好:
“咪蒙”养活了一批自媒体人。
“咪蒙”的成功之道,很多人包括“咪蒙”本人都有谈及,不再赘述。
注意力稀缺的移动互联时代,谁能迅速抓取受众眼球,谁便赢在起点。
所谓题好一半文,咪蒙就是“标题党”。仅就其最近(6月2日以前)推送的102条标题内容进行简单分析,总结一般拟题规律:
按照标题内容特点,我将上述102条标题分为六类
1.戏剧性
2.性和腥
3.情绪化
4.反鸡汤
5.贴热点
6.常规
这六类内容标题,蕴含咪蒙区别于传统媒体的微妙之处。
按照各自在样本总量中的占比,分布如下:
注:部分标题在内容上有交叉,为便于展示,同一标题只归于一个类别。
数据显示:
“常规”类标题仅占比19.61%;
非常规类标题占比高达80%以上。
由此得出,“咪蒙”拟题上至少有以下特点:
1.突出矛盾,强化戏剧性戏剧冲突性标题,总占比超过四分之一(26.47%)。
“咪蒙”深谙粉丝的好奇心理,在拟题上尤其擅长夸张手法,力图在短短一二十字里,包含强烈的戏剧冲突。
比如:
《“我要对小三好点,她为我牺牲了很多”》
《我年薪20万,却活得像条狗》
《我前女友和她孩子的五个爸爸》
《因为长的丑,我亏了150万》
《有钱阔太的艰难生活》
《咪蒙:说来惭愧,我的助理月薪才5万》
《我的男朋友,是个黑社会》
2.污。能说性,就不说别的不管是和性和腥有关还是无关的话题,“咪蒙”总能扯上性拟题。
所谓一言不合就开车,“咪蒙”算是自媒体界的老司机。
只要一涉及到性,“咪蒙”标题从不遮遮掩掩地有所隐晦,而是直白露骨“直言不讳”。
《外国人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别人那么大,我想去试试》
《“你会干什么呀”“你”》
《有一样东西,比男人的尺寸更重要》
《上床看五官,恋爱看三观》
《“为了当学生会主席,我让女友去陪睡”》
3.个人情绪化表达,“像是在骂街”很多标题直接带有脏话,非常情绪化个人化的一种表达方式,甚至直接贴标签,开外貌炮、性格炮,各种炮。
最典型的,莫过于此前让其大大增粉的《致lowB》《致贱人》系列,“咪蒙”将此套路沿用至今。
《老娘化不化妆,关你屁事啊》
《贴你妈的标签》
《我犯过无数次傻逼,才学会这6条管理经验》
《欺负我的人很多,你算老几》
《妈!为什么我的名字这么奇葩?!》
4.反鸡汤,毒舌在后鸡汤时期,反鸡汤、黑童话、毒舌是很好的一个营销点,也很受都市年轻人追捧。
想到比较知名的几个经典案例有:
一个是毒舌奶茶,非常成功的一点是激发了用户自主分享推荐;
另一个是分手花店,今年(2017年)5月20日,有一家花店另辟蹊径,退出“分手”花束。
“咪蒙”的标题,也有很多反鸡汤式话语。
坦言自己的欲望,直白讲述对方劣势,尖酸提出自己意见,这很不“鸡汤”。
《我和梦想之间,只差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
《你有没有想过,你会平庸到死》
《我们的青春期,都是丑过来的》
《你哪有全力以赴,你只是尽力而为》
《世界那么大,你只在朋友圈看》
5.贴热点,蹭流量热点,包括明星、事件、IP等,是天上掉给自媒体编辑的“馅饼”。
无数案例证明,如果热点贴的好,往往能带来大流量。
贴热点,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是“咪蒙”拟题的重要特点之一。
《被嫌弃的鹿晗的一天》
《刘洲成:如果早点给我1500万,我怎么会打老婆?》
《我曾经以为,长大后就不再需要妈妈》
《最可怕的是,为人父母不需要考试!》
《看完這篇文章,我感觉背后一凉······》
6.疑问、反问、质问,能问不陈述,就是不好好说话与上述五个特点不同的是,该特点总结于句式结构。
在我所研究的102个样本中,疑问句出现14次,质问句出现6次,反问句出现5次,共计21次,总占比超过20%。
与陈述句相比,问句能表达更强烈的感情,制造更多的悬念,强化矛盾和冲突,在标题中使用问句更易刺激用户。
《她终于嫁给了年薪百万的老公,然后呢?》
《把孩子的玩具随手送给别人,你知道后果有多严重吗?!》
《谁不是一边当老板,一边当孙子呢?》
《你第一次意识到自己长得丑,是什么时候?》
《如何管理你的老板?》
以上总结的6个特征基本涵盖了“咪蒙”所有推文。
GQ文章里说的非常好,“咪蒙”代表了潮流的一种方向,效仿咪蒙的例子不胜枚举。
为什么咪蒙会大火?尤其是得到年轻人的青睐?
我也常想这个问题。想来想去归为一句话
天时、地利、人和天时,说的是时代背景。
地利,说的是我国舆论生态现实状况。
人和,说的就是她长达12年的南都传媒经验+对网民心理的深刻洞察。
是她选择了这个时代浪潮,更是这个时代造就了她。
年轻化、草根化、情绪化的网络表达,正在从“亚文化”“非主流文化”状态变成常态,变成当今时代的“主流”。
潮流终将会退去,我更期待十年八年,甚至三年五年后,潮水退去的海岸,还能留下谁的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