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皇陵地宫亲探记,传说中的沈阳北陵地宫有什么秘密?

2022-02-03 14:53:42 百科大全 投稿:一盘搜百科
摘要看到这个问题,我脑子里的第一反应就是盗墓笔记清皇陵地宫亲探记。古人的墓葬永远带着神秘的气息,让后人不断去揣测。沈阳也不例外,关于北陵地宫的传言是最多的,皇太极就安葬于此。作为沈阳人,我经常去北陵。本地

看到这个问题,我脑子里的第一反应就是盗墓笔记清皇陵地宫亲探记。古人的墓葬永远带着神秘的气息,让后人不断去揣测。沈阳也不例外,关于北陵地宫的传言是最多的,皇太极就安葬于此。

清皇陵地宫亲探记,传说中的沈阳北陵地宫有什么秘密?

清皇陵地宫亲探记,传说中的沈阳北陵地宫有什么秘密?

作为沈阳人,我经常去北陵。本地人都知道,北陵公园如今是对外开放的公园,门票只要6元就可以进入。但是,想要进入北陵内部核心区域的清昭陵需要再花50元。说句实话,北陵内部的清昭陵我长这么大,去的次数屈指可数。然而,北陵所有的秘密大部分都在这里面。

清皇陵地宫亲探记,传说中的沈阳北陵地宫有什么秘密?

清皇陵地宫亲探记,传说中的沈阳北陵地宫有什么秘密?

清皇陵地宫亲探记,传说中的沈阳北陵地宫有什么秘密?

在北陵隆恩殿后,就是宝城了,皇太极的梓宫就在宝城的地宫中。关于沈阳昭陵中暗藏地道、可以直通地宫的传说流传很广,媒体上也曾有过报道。

清皇陵地宫亲探记,传说中的沈阳北陵地宫有什么秘密?

清皇陵地宫亲探记,传说中的沈阳北陵地宫有什么秘密?

转过隆恩殿,可以看到和东陵相似的二柱门和石祭台。所谓“相似”也只是从大体上来讲,在细节处,昭陵的二柱门和石祭台有自己的特色。

清皇陵地宫亲探记,传说中的沈阳北陵地宫有什么秘密?

清皇陵地宫亲探记,传说中的沈阳北陵地宫有什么秘密?

就拿二柱门来说吧,两根石柱上虽然也各立着一只“望天犼”,但与东陵不同的是,这两只犼都用铁链锁住了。传说,当年石匠在雕刻这两只望天犼的时候,不慎将食指砸破,鲜血溅在石兽上,沾上人血的石兽又受日精月华,最终成了精,经常跑到外面去溜达,还有人曾经在浑河边上看见过他们喝水。皇帝知道了非常生气,下令将两个淘气的石兽用铁链锁起来。关内清陵二柱门上的望天犼总是面面相对,而昭陵中的望天犼却面向地宫的方向,据说,这是皇帝有意这样安排,让他们向太宗皇帝道歉呢。

清皇陵地宫亲探记,传说中的沈阳北陵地宫有什么秘密?

清皇陵地宫亲探记,传说中的沈阳北陵地宫有什么秘密?

石祭台是大祭时皇帝或恭代祭祀的王公在此举哀和献奠酒的地方。有人说,地宫入口处在石祭台下。传说,康熙六十年雍亲王恭代谒陵时,还曾“启视此门”,进入到地宫之中。有人不同意这种说法,认为按照当时的礼制,石祭台一经设立,永世不许挪动,雍亲王根本不可能在这里开启地宫。

清皇陵地宫亲探记,传说中的沈阳北陵地宫有什么秘密?

清皇陵地宫亲探记,传说中的沈阳北陵地宫有什么秘密?

二柱门和石祭台背后,就是昭陵宝城了。宝城城门上有一座明楼,明楼中树立的石碑叫“圣号碑”,上面用满、蒙、汉三种文字刻写皇太极的庙号和谥号。皇太极庙号为“太宗”,谥号有25个字,一般简称为“文”,所以大家在清代史籍中看到“太宗文皇帝”,指的就是皇太极。

清皇陵地宫亲探记,传说中的沈阳北陵地宫有什么秘密?

清皇陵地宫亲探记,传说中的沈阳北陵地宫有什么秘密?

1937年,昭陵明楼遭雷击起火,圣号碑也被烧得裂开一条大裂缝。“伪满洲国皇帝”溥仪得到消息后,痛不欲生。本来溥仪在几年前祭陵时就受过刺激,此时听说昭陵圣号碑被毁,更是觉得这是祖先对自己的不满,于是下令一定要修复。直到1939年,明楼才重修好,可圣号碑却不能更换,只得用一个铁箍将碑体箍住,“以免倾圮”。

清皇陵地宫亲探记,传说中的沈阳北陵地宫有什么秘密?

清皇陵地宫亲探记,传说中的沈阳北陵地宫有什么秘密?

传说,每逢阴雨天昭陵圣号碑的背后,会浮现出一幅麻姑献寿图。张作霖统治东北时期,时任“三陵承办”的冯德麟有一次到昭陵巡视,听说了这个传说,于是他站在圣号碑后看了半天,却什么都没看到。冯德麟是土匪出身,仗着是张作霖拜把子哥哥,一向专横跋扈,这回怎么也看不出麻姑献寿图,不由得怒从心头起,干脆找来一个画师,在圣号碑背后真的画上了一幅麻姑献寿图。后来圣号碑被焚烧,这幅荒唐的“大作”就再也看不到了。

其实“神碑幻影”的传说,在福陵和昭陵都有。特别是昭陵之中,不但圣号碑能出现幻影,大碑楼中的神功圣德碑也出现过。“两陵背后生神像,可入陪都志略篇”说的就是两陵这一共有的奇观。

穿过明楼下的门洞,就进入到昭陵的月牙城中。昭陵月牙城与福陵的一样,只不过月牙城正北面的影壁有所不同。昭陵的影壁上镶有花瓶和九朵牡丹花的图案。传说,在这几朵花中,隐藏着一个按钮,触动按钮之后,地宫的大门就会打开。如今到昭陵游览的游客都会听到这个传说,照壁上的九朵花也不知被多少双手摸过了,但地宫的大门始终没有被打开过。

很早以前,就传说称昭陵有一条暗道,可以直通地宫。有人说,这条暗道的入口,在明楼下门洞以北大约两米左右的地方。如今这个地方覆盖着石板,下面是否真的有一条暗道谁也不能确定。不过,昭陵暗道的传闻可不只这一个版本。在这里我归纳了三个版本。

版本一:一只狐狸的故事

1963年深秋,北陵公园管理所的一位工作人员在陵寝西侧风水墙外的树林里巡逻。突然发现不远处卧着一只狐狸。狐狸发现有人靠近,一下子钻到旁边的一个树洞里。这名工作人员找来同事,往树洞里灌水,想把狐狸逼出来,可是却发现这个树洞根本灌不满。于是,他们刨断树根,沿着洞口往下挖。他们挖了大约有1米多深,发现下面有一块大青石板,揭开石板一看,底下是一个砖砌的暗道。

这一发现非同小可,两人赶紧上报。有关部门也觉得事关重大,不敢轻易做主,暂时将这个洞口掩盖起来。两年后,有关部门组织了一支三人探险小队,探查这条暗道。进入洞口他们发现,这条地道高约1米,宽约0.5米,有动物的骨骸四处散落。爬了一百多米后,他们面前出现一个更窄的岔道,前面又被三根直立的石柱挡住了去路。石柱很粗壮,每根石柱高0.75米,宽0.15米,间隙只有0.1米。石柱树立得十分牢固,他们再也无法前行,因此决定暂时撤回地面再想办法,可是进去容易回头难,他们发现在这样狭窄的空间里很难转身,三人不久就完全动不了了,卡在洞中。地面人员只得估算他们行进的距离,在路线上又挖了一个大坑,总算把他们三人挖了出来。

通过这次地下探访,文物考古部门认定,这条“暗道”是北陵陵寝排水工程,并非是传说中直通地宫的暗道。虽然有人质疑,既然是排水道,为何洞中不见流水的痕迹?尽管争议很多,有关部门还是慎重起见,把这个洞口封闭了起来。此后,在昭陵周围还数次发现过暗道的踪迹,但是都被确认是排水道。

版本二:张承健老人在1949年发现暗道?

1949年秋季的一天,年轻的张承建和两名东北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前身)的专家、一位84岁的高龄老人一起开始了北陵暗道发现之旅。那位84岁的老人留着大胡子,虽然已经耄耋之年,他的身体依旧十分硬朗。他自述自己是瓦匠,在1909年曾经参加过北陵的维修,进入过暗道,并且看到暗道里亮着万年灯、悬挂着幔帐、竖立着牌位。

当即,张承建三人在老人的带领下乘坐英国产的毛比勒敞篷轿车,到了北陵,因为北陵神桥前面有很多方石拦路,汽车不能继续前进,于是四人下了车朝着北陵里面走去。到了隆恩门、绕过隆恩殿、穿过大明楼下门洞,那位84岁的老人停了下来,指着门洞北面大约两米的地方,说这里就是暗道的“门户”,当时,那地方正中嵌着一块铺地石板。两位专家愣了一下,思考了很久,说,这事情太重大了,我们还得层层向领导汇报。于是四个人又乘车离开了北陵。至此,他们再也没有去真的撬开石板,进入暗道探究——这事就不了了之了。

那么,那老人口中的暗道“门户”真的可以抵达地宫么?还是老人信口开河胡编乱造的?时至今日,那位当年的瓦匠早已尘归尘土归土,我们无法从他口中知道真假了。只能依据经验来判断。

有的专家认为,如果真有这么一条暗道,那么这暗道很可能是北陵墓道的入口,因为河北清东陵乾隆帝陵就是这样的制式。但是也有专家认为,这不可能是北陵进入地宫的墓道,因为清代墓葬的墓门,一般就在正前方,那么北陵也应该是这样。另外,根据现有的史料记载,北陵自从建陵以来,陵寝从来没有打开过,从北陵墓门的完好程度看,它应该从未遭到过破坏。

版本三:1997年,北陵再次发现暗道踪迹?

1997年4月间,沈阳市修建“大二环道桥工程”过程中,在北陵再次发现暗道踪迹。

陵寝东红门外100余米,大二环路段,施工人员正在挖掘土方、挥汗如雨。突然,一个青墙砌筑的暗道端口呈现在他们眼前。其中有人想起了这些年稍微冷却的昭陵暗道传言,于是赶紧汇报给了文物管理部门。

很快,考古人员来到了现场,发现这道暗道走向为西高东低,该暗道从东红门向东延伸约300米后又向南折下坡,暗道建筑结构与1963年在陵寝西侧发现的暗道基本一致。因为正在施工中,这暗道很快被回填掩埋。

不过,这结论颇让人有些失望,考古人员推测,这暗道其实是北陵排水工程,1963年发现的暗道也是,专家表示,北陵地下有一整套完善的排水系统,这是三百多年前修建北陵时,建筑设计者们对陵寝排水问题所做的周密安排,现今发现的这两处“暗道”应该说只是它整个排水系统的一部分。北陵陵寝建成已三百多年,三百多年来排水一直通畅,很少有积水现象,这对陵墓建筑保护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这是当年昭陵建筑师们精心设计的结果。

昭陵直到现在一直未被考古发掘,暗道之谜也始终没有解开,这也让昭陵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至于皇太极的地宫到底是什么样,如今也是众说纷纭。传说昭陵是“疑冢”“空冢”,但是都没有什么根据,只是传说而已。

地宫上的封土被称为“宝顶”,乾隆时仿照永陵,在宝顶上栽种了一棵大榆树。相传,修宝顶要用“童子夯”,就是在夯土时,选十岁左右男童在土上踩踏,边踩边砌。夯土中据说加入了稠黏的糯米汤,冷却后十分坚硬。另外,宝顶表面还要抹上白灰,使它光洁坚固,不受雨水渗透和冲刷。

走过岁月,今天的昭陵已是世界文化遗产,得到了有效的保护。我们今天漫步在昭陵之中,不仅能看到壮观雄伟的古代建筑、美轮美奂的传统工艺,更能感受到历史的沧桑、文化的积淀。

声明:一盘搜百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888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