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可口可乐艺术绘画比赛?
10月15日下午,以“我的奥运,我的梦想”为主题,可口可乐奥运火炬手广州市中学生选拔暨迈向北京,长跑迎奥运和我的奥运,我的梦想——可口可乐绘画大赛启动仪式在广州市八一实验学校隆重举行。
启动仪式的活动项目分别有“迈向北京长跑迎奥运”和可口可乐艺术绘画大赛活动。绘画比赛的第一名将成为可口可乐奥运火炬手,参加2008年北京奥运火炬接力。
绘画比赛将于2007年9-10月期间,在广州的80所中小学举行,最后选出30幅入围作品。入围作品将在可口可乐奥运广场上展出,通过市民现场投票和专家评选,评选出优胜作品。中学组第一名将直接入选可口可乐奥运火炬手,参加广州的奥运火炬传递活动;小学组第一名将得到去北京看奥运比赛的奖励。
为何可乐能成为美国的军用饮料?
可口可乐之所以能成为美军的军用饮料,其实并没有某些自媒体宣传的那么神,实际上在可乐成为军用饮料之前,它已经是美国家喻户晓的汽水饮料,并且企业具备了相当的规模,每年可动用相当的财力进行广告宣传,甚至将场子开到欧洲。
1900年,可口可乐广告额8万5千美元,1901年,可口可乐的广告额已经达到了10万美元,这在当年不是一笔小数字。1911年,中国闹辛亥革命,而这一年可口可乐的广告费已经暴涨到100万美元。从这些广告费上就能看出,可口可乐并非名不见经传的小饮料,他们的发展也是极为迅猛的。
当然,我们依然得承认,的确是二战将可口可乐推向全世界,从而塑造了一个举世无双的糖水帝国,1948年可口可乐的广告费用暴涨到4000万美元,这完全得益于二战带来的大量军用订单以及全球的产品扩散。
在二战之前,可口可乐已经经历了很长的发展期,1886年药剂师约翰·彭伯顿发明了可口可乐,这个名字来源于可乐中古柯叶和可乐果的成分,前者具有古柯碱,后者带有咖啡因。当然,彭伯顿也没将它当饮料卖,可乐当时的定义只是止咳糖浆和提神醒脑的药水,与王老吉的概念差不多。药房的一些伙计为了推广这种实际具有“大力”成分的药物,故意给糖浆中加苏打水、冰块,这令饮用者赞不绝口。
1888年时商人阿萨·坎德勒收购了彭伯顿的药方,他认为这种东西完全可以作为饮料在街上卖,由此开始了可口可乐的发展。1892年,可口可乐公司正式成立,坎德勒为可乐制造了专用的饮料机和包装,并且在之后的历史中逐渐将古柯、咖啡因等成分剔除了,完成了从药到饮料的转变,很快,可口可乐就变成了我们现在喝的样子。
坎德勒很善于经营,他不惜为之花费巨大的资金进行宣传广告,很快就将可乐这种糖水做到了家喻户晓的程度,20世纪10年代的可乐,说是美国的国民饮料也不为过。早期的可乐带有轻度的兴奋作用,满足人们喝东西解闷的欲望,是实实在在的“肥宅快乐水”。
这里不得不提一下美国的“禁酒令时期”,这种大环境是可乐汽水能够崛起的直接因素,源于19世纪20年代的宗教复兴主义席卷美国,对美国人的生活、法律都构成了不小的影响。有几个比较“传统”的州,自19世纪30年代就已经开始了“禁酒令”,不允许销售酒精饮料,引起了大范围的效仿。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这种情况更加严重,为了节省粮食,威尔逊总统在1917年宣布了禁酒的战时总统令,随后国会通过了有名的“宪法18号修正案”,该法案禁止了美国生产、和消费酒精饮料,于1920年生效。但在该修正案颁布之前,美国已经有四分之三的州在不同的程度的禁酒了。
甭管红的白的啤的,这种宗教复兴主义加上政府对资源消耗的紧缩式政策,令美国人的“酒坛子”被打翻了,人们得以麻醉的酒精饮料一时成为过去式。此举闹得美国民间私酒、假酒和走私酒泛滥,黑帮大肆横行,可见民众给憋到了什么地步。
因此,可乐这种汽水饮料便依靠着“喝酒”这一主题开始蔓延,它被故意制造成酒瓶的形状,人们无法喝酒,总得找些替代品,所以“肥宅快乐水”自然而然的就开始大行其道了。
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可口可乐已经成了一家庞大的企业,新CEO罗伯特·伍德鲁夫非常渴望将可乐推广出去而不是仅限于美国,所以,他们不仅能花费每年100万的广告费,还能赞助1928年的奥运会,并且跑到欧洲去开分厂,到处摆自动售货机,连圣诞老人都被可乐“代言”了。要知道,二战时美军那艘“企业号”航母加舰载机也不过5000万美元。可乐的广告费在当时已经是天文数字中的天文数字。
正因为可口可乐企业规模巨大,广告公关投入巨大,他们很快就在欧洲找到了突破口,20世纪30年代的德国人不仅相信可乐是“德国人发明的”,疯狂的消费可乐,可乐还赞助了1936年的柏林奥运会,甚至参与到对纳粹和希特勒的支持中,其火爆程度非同一般。
你看看,这样一家强悍企业的产品,美军能不注意吗?实际上美军和可口可乐的军供订单几乎是一拍即合,美军需要能提振士气的国民饮料,汽水这东西十分符合他们的要求。“肥宅快乐水”不仅能提供热量,还能提神,关键是美军士兵们许多人就是喝着这种糖水长大的,这让他们觉得安心又舒缓,极大的减轻了战场压力。
同时,可口可乐也是美军的援助物资和“亲善”救济品,它被通过士兵的手散发出去,为美国国家形象增添了无数印象分。
从一开始,可口可乐注定不是个单纯的战场消费品,实际上它本就是美国人战时工业计划的一部分,类似的东西还有吉列剃须刀、荷美尔斯帕姆午餐肉、骆驼牌香烟等等,这些轻工品像美军的重工品一样获得了堆积如山的订单,然后随着美军的脚步被扩散到任何一个他们能达到的角落。然后这些订单刺激了工业的生产,令美国企业迸发出超强的活力。
这即是美国人聪明的地方,作为一个全世界最成功的商业帝国,美国人将经商做到了极致,当可口可乐这些产品随着战争被扩散以后,它们迎来了40年代以后的黄金爆发期,到1958年时,可口可乐完成了4000万美元的广告费,它们在任何一个战后废墟做广告,通过美军拉高这款产品的时髦指数,全世界倾销着自己的产品,然后完成了芬达、雪碧等新产品线的布局。
要知道,二战美军的参战,本就伴随着凯恩斯主义的经济学原理,也伴随着资本主义市场扩张的原始欲望,可口可乐只不过是美国人最成功的一次实践罢了。
这可是连苏联人都无法拒绝的东西,其意义最后已经超过了饮料和经济学的范畴,诞生出了政治宣传意味,如此,美国怎能不好好利用呢?美国士兵的每一口可乐,都是在为国尽忠,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