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株待兔作者是谁,《古文观止》这部小说作者是谁?写了什么内容?
《古文观止》是中國最通行的古文选本,中國散文清晰的发展脉络尽在其中,是一部细致独到的准文学史,一本最佳的古代传统文化读本,代表了中国古典散文的最高成就《古文观止》从文学的角度阐释中华文明的幽深和博大,揭示历代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融各种文学枝巧为一炉,长期以来,被人们作为浏览中國传统散文的规范读本,其书自清初定稿以來,雅俗共赏,流播所及,脍炙人口,熏陶和滋润了三百年间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学子,熟读《古文观止》其中的文章,就能把握中國古代散文发展的大致轮廓守株待兔作者是谁。
"观止"二字,出自《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吳公子季札在鲁國欣赏周乐,观看韶韶箭音硕舞時一赞叹曰"徳至矣哉!大矣"认为其舞蹈美妙绝伦至无以复加的地步,叹道"观止矣"后用成语"叹为观止"來赞赏事物美好到了极点,本书名用"观止"意在说明本书将古文的精华选尽,尽收眼底。
全书一共有12巻,上起周代下迄明未的历文章222篇,论说抒情,写景状物,众体兼备。
《古文观止》的编者原是清朝康熙年间选编的一部供学塾使用的文学读本,其徧者吳乘权,吳大职叔侄俩,两人均是山阴(今浙江绍兴)籍,吳乘权,清初人生卒年不洋,字楚材,一生研习古文,好读经史,吳大职,清初人,生卒不详,字调候是吳楚材的子侄辈,本书原序称他"奇伟调扰,敦尙气谊",嗜"古学"而"才气过人"他一生的经历,是在家同叔父一道教书,编选此书的目的是为了"正蒙养而裨后学"。
《古文观止》是一部比较系统的通史性选本,将历代传颂的名篇尽可能选入,又重点突出,如王勃的,滕王阁序,范仲淹的,岳阳矮记,倝愈,柳宗元,欧阳修,三苏,王安石等有名诗人的大作列入其中,所选既有三四千字的大块文章,是一篇精练的,便于诵读的传统千古的佳作名篇。
在守株待兔这个成语故事中那个农民可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
“守株待兔”故事里那个农民,在田地劳作时,拾到一只撞死在树桩上的兔子,本是偶然事件,但此农民希望偶然性事件成为必然性的常态,把侥幸运气当经验,希望能够不劳而获,坐享其成,能够经常性的拾取这样的兔子。从此好逸恶劳,不再劳作,等着拾兔子。所以,
“守株待兔”故事里那个农民可以用以下词语来形容:好逸恶劳,偶然侥幸,不劳而获,坐享其成,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守株待兔”的故事出自《韩非子·五蠹》,原文如下: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翻译为现代白话文: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截树桩。一天,一只跑得飞快的野兔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死了。于是,农民便放下他的农具日日夜夜守在树桩子旁边,希望能再得到一只兔子。然而野兔是不可能再次得到了,而他自己也被宋国人耻笑。而今居然想用过去的治国方略来治理当今的百姓,这都是在犯守株待兔一样的错误呀!
这个故事包含着两种意义,既讽刺了好逸恶劳懒汉思想,也批判了经验主义.这告诉我们,切不可把偶然的侥幸作为做事的根据,如果抱着侥幸的心理,片面地凭着狭隘的老经验去办事, 墨守成规,不知变通,一般是不会成功的。
该文的作者韩非,战国末年韩国人, 韩国在战国七雄中是最弱小的国家,韩非身为韩国公子,目睹韩国日趋衰弱,曾多次向韩王上书进谏,希望韩王励精图治,变法图强,但韩王置若罔闻,始终都未采纳。韩非博学多能,才学超人,思维敏捷,是法家之集大成者。著作有《韩非子》等。韩非子的文章说理精密,文锋犀利,议论透辟,推证事理,切中要害。“守株待兔”的故事出自《韩非子·五蠹》,所谓五蠹,就是指:1、学者(指儒家);2、言谈者(指纵横家);3、带剑者(指游侠);4、患御者(指依附贵族并且逃避兵役的人);5、商工之民。韩非认为这些人会扰乱法制,是无益于耕战的“邦之虫”,必须铲除。
韩非对韩王讲述这个“守株待兔”寓言故事的目的是劝诫韩王不要死守陈规,要变法、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