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规划中开放,“十四五”,我们将收获怎样的幸福——让改革开放步伐走稳走实
来源十四五规划中开放:人民网 原创稿
编者按:“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7%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24.1%”“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65%”“人均预期寿命再提高1岁”……一个个清晰的数字,宣告了“十四五”时期的奋斗所向,也展开了中国未来的发展图景。
在这个春天,我们眺望五年后的中国,也畅想未来的生活。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钱袋子”更鼓,“家底”更厚;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甩开膀子,铆足干劲儿;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美德蔚然成风,文艺百花齐放;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仰头见蓝,推窗见绿;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老有所养、幼有所育;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安全守护“稳稳的幸福”。
这一个五年的约定深远而广阔,既承载着国家发展的“大愿景”,也蕴藏着百姓人家的“小目标”。如何去实现,如何去奋斗?人民网特别推出《“十四五”,我们将收获怎样的幸福》系列报道,邀请代表委员在开局之年,谈举措,话落实。
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迈出第一步。40多年来,改革开放给党和国家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站在新征程的起点上,“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写入“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如何推动新时代改革开放行稳致远,为高质量发展开辟道路?记者日前采访了多位代表委员。
张占斌委员: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和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对改革开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迫切需要更深程度的改革和更高水平的开放。
改革开放的新步伐怎么迈?全国政协委员、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占斌认为,改革开放总体上要加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体制机制障碍,强化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调动全社会积极性的改革开放重大举措,持续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对此,他提出应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和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要求健全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健全产权执法司法保护制度。张占斌表示,“十四五”时期应建立和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持续破除市场准入的各种隐性壁垒;完善公平竞争制度,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企业优胜劣汰;完善竞争政策框架,建立健全竞争政策实施机制,强化竞争政策基础地位。除此之外,张占斌认为还应继续深化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和数据等要素的市场化配置改革,破除阻碍要素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
在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方面,张占斌强调,要在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的基础上,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促进内需和外需、进口和出口、引进来和走出去协调发展。比如,持续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完善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有序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完善服务贸易体系,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布局,稳步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打造中国商品、中国投资、中国服务品牌。“同时,我们也要筹划做好防控风险部署,切实维护国家产业安全和经济安全。”张占斌说。
张兆安代表: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的动力、活力和潜力
深化改革重要体现之一就是要构建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培育更有活力、创造力和竞争力的市场主体。全国人大代表、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张兆安认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动力、活力、潜力,必须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政府行政能力。
张兆安表示,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要围绕市场主体遇到的突出困难和关切,想办法、出政策、解难题。比如,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留住人才、激发人才创新创业的政策支持,进一步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等。
此外,还要形成高标准的市场经济体系。张兆安向记者介绍,市场经济应该是全国统一的市场,商品和要素在国内应该实现无障碍的双向或多向流动。“通过改革建立高标准的统一市场体系,才能使得各类要素得到有效的配置。”
提升政府经济治理能力也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方面。“这方面最主要的是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比如,简化相关涉企生产经营的审批条件,降低进入门槛,推行‘证照分离’改革等。”张兆安谈到。
李秀香代表:做好“收”“支”工作,完善税制结构
“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更好发挥财政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作用,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完善现代税收制度。
全国人大代表、江西财经大学贸易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李秀香认为,要更好发挥财政在改革开放中的作用,必须做好“收”“支”工作。
“在税收方面应进一步推进税制转型,该减的税要减下去,该征的税也要征上来。”李秀香谈到,可以进一步完善税制结构,比如健全地方税体系,优化个人所得税征收结构等。还可以通过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来培育新的税收增长点。
在财政支出方面,首先要做好护航“六稳”“六保”的工作,保障基础性支出,同时也要过“紧日子”。“我们要把政府的紧日子变成百姓的好日子。”李秀香说,政府应该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压减非紧急非必要开支,但在关系到“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项目、重大科技创新、基础研究方面要舍得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