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盲人针灸师,“盲人中医师”朱丽华:不幸关上你的门,但你帮别人打开了窗
“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朱丽华在18岁时也曾是一名优秀的中学生,她的学习成绩很好,她喜欢在田径场上奔跑,她也曾拥有过一段多彩的时光,但是这一切却在18岁时发生了巨变——朱丽华的双眼因两次意外事故而失明。此后的七年是她人生的低谷,她痛苦万分,陷入沮丧中不可自拔。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在电台广播里听到了张海迪身残志坚的故事,她备受鼓舞,决定重新站起来,勇敢地走出家门。1985年,浙江省举办了第一届盲人中医推拿培训班,她不愿一生无所作为,她愿把一生奉献给自己喜爱的事业。她积极报名参加了此次培训,这段时间她非常刻苦,又要学盲文,又要学技术,最终成为了当地唯一一名盲人中医师。在她学成之后,她回到了福利院做推拿工作,一干就是三十年。在这三十年里,她带出了一百多名徒弟,这些徒弟都是盲人,并且学习包吃住浙江盲人针灸师、免学费,最终都学有所成。
“我像颗流星,要把光留在人间。”从1991年开始,朱丽华一直坚持做慈善,她捐助的脚步从未停止过。截止于2021年,朱丽华共捐助资金达454万元,累计资助贫困学生587人次,这个数字还在持续增加……她的捐款几乎全部来自于诊所的营业收入。我想被捐助的学生一定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将朱丽华的爱心传递下去。
命运给了她一双黑色的眼睛,她却用它来寻找光明。黑暗中,靠自己的一双手,推拿出灿烂人生。相信朱丽华虽然看不到,但是她一定感受到了这世间最美丽的东西——真情。
初心之路丨盲人中医师朱丽华:每次走下领奖台,一切重头来过
澎湃新闻记者 陆玫
朱丽华接受澎湃新闻采访
穿18元一双的布鞋,每天的伙食费约20元,卧室里的陈设只有一床一柜——这是朱丽华。
捐款454万元资助困难学生587人次、一次性拿出53万元帮助困难群众改造房屋、捐款7.5万元为四川阿坝州乡村小学买热水器——这也是朱丽华。
浙江嘉兴市64岁的盲人中医师朱丽华以自己的模范行为诠释了一名共产党人的初心。2019年10月,嘉兴市委发出《关于开展向朱丽华同志学习的决定》,号召全市党员认真学习朱丽华坚守初心,一心向党的政治品格;身残志坚,自强不息的顽强品质;心有大爱,乐于奉献的高尚情怀;勇于担当,奋发有为的崇高追求。
朱丽华诊所里正在工作的盲人按摩师
20岁前,朱丽华的双眼因两次意外事故而失明。1980年代初,因病高位截瘫的张海迪自学针灸技术和外语,无偿为人治疗、从事翻译和文学创作的事迹重新点燃了朱丽华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在嘉兴市民政局的帮助下,她参加了浙江省首届中医推拿培训班。推拿是中医的一个“入脉”,从小就想和爷爷一样当中医的朱丽华如愿以偿。学成后,她被分配到嘉兴市福利院医务室工作,1998年通过考试、发表论文,从中医士晋升为中医师,成为嘉兴第一个盲人中医师。2008年,趁着体制改革的东风,朱丽华创办了丽华中医诊所。
“在我无助的时候,是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给了我关爱和温暖,我要将这份爱传递下去。”3月23日,朱丽华在诊所里接受澎湃新闻(}
丽华诊所的技术人员都是盲人,只要有盲人想学技术,符合条件的朱丽华都免费教、免费安排吃住。这些年,她已经带出100多名徒弟,绝大多数人从原来的家庭“包袱”成了家庭的支柱。
诊所墙上挂着朱丽华与张海迪的合影 澎湃新闻记者 陆玫 图
1991年,朱丽华从广播里第一次听到“希望工程”,月工资58元的她拿出140元资助了云南的两名贫困学生,此后又通过市慈善总会、红十字会等与贫困学生结对,数量越来越多。
“学生是充满希望的。我不求回报,只希望他们以后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也能传递爱心。”30年来,朱丽华共资助贫困学生587人次,累计捐款454万余元。
她的捐款几乎全部来自诊所的收入。朱丽华没有成家,没有购置房产,至今还是集体户口,与人一起住在诊所的一个小房间,里面只有一张床、一个床头柜、一个收音机。
“我每个月吃饭花五六百元,电话费比较多,要100多,衣服鞋子都不太买,布鞋36元两双,能穿好几年。”朱丽华说,生活上要知足长乐,工作上要进取长乐,社会上要奉献长乐,“自己少用一块钱,就能多捐一块钱。”
1990年,南湖革命纪念馆馆舍筹建,嘉兴开展“我为南湖争光辉”捐款活动,她捐了两个月工资116元,“当时我还不是党员,但党和国家培养了我,我对党感恩。”四年后,朱丽华加入中国共产党。“我既高兴又忐忑,怕自己达不到党员标准,但我知道,进了党的门,就要做好党的人,责任感更强了。”她说。2006年,南湖革命纪念馆新馆筹建,她捐款1万元;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她缴纳10万元“特殊党费”支援灾区……
近年来,朱丽华先后被评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自强模范”、“最美浙江人”,她说:“每次走下领奖台,一切重头来过。”
责任编辑:谢春雷
校对:刘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