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必修一试题,高一地理必修一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有哪些?
原创回答高一地理必修一试题:
因为这个问题很容易在教材上找到答案,因此,我想你要的可能并不是教材上的内容。下面我尝试从前后知识关联的角度,或者从应对高考试题的角度来回答这个问题,顺便补充一些解题时常用到但教材中又没有的知识点。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主要有四个方面:
第一,导致在地球上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这里包含四个层面的知识内容:一是地球上有白昼和黑夜的差别(即昼夜之分,有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区别)及成因。二是地球上同地点的白昼和黑夜会不断地更替,更替周期为一天(一个太阳日,24小时)及其对气温差的影响。三是昼半球和夜半球之间的分界线,叫晨昏线圈,是由晨线和昏线两个圆弧组成。四是某地位于晨线上时,即日出之时,位于昏线上时,即日落之时;或者说,位于晨线上地点,同一瞬间日出,昏线上的地点,同一瞬间日落。这部分知识内容的考查,主要在第三、第四个层面及昼夜长短的判断、成因和计算等方面。
第二,导致在地球上产生地方时差。地方时是根据太阳的位置(或太阳的照射情况)来确定时间的,同一条经线上,地方时相同。同一纬线上,东面的地点总是比西面的地点先看到日出。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为12点;晨线与赤道相交的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相交的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8点。其他经线间,每相差15度,地方时相差1小时,且较东的地点比较西的地点时间要早,计算时,要东加西减。这部分知识内容的考查主要是地方时及区时的计算,以及与日期、行程、日出日落时间相关的计算等。
第三,导致地球上水平运动的物体产生偏向。这是由于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导致在北半球水平运动的物体,会产生相对于初始运动方向向右偏的现象,南半球相反。这种影响在气流和水流的水平中表现最为明显,因此,其主要影响与后续章节中的内容关系密切。在各级各类正规学业考查中,一般不会直接考查这个地理意义,但是,这部分知识内容的考查,主要体现在对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以及洋流分布规律、河流地貌的形成等方面。
第四,对地球形状的影响。由于地球自转时,不同纬度的自转线速度不同,赤道上的线速度最大,所受的惯性离心力也最大,向两极逐渐递减。经长期的日积月累,逐渐形成了地球赤道附近略鼓
,两极稍扁的椭球体。这部分内容因涉及较多的数学和物理知识,在地理学科中考查得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