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畔独步寻花7首全,《江畔独步寻花》中,“黄四娘家花满蹊”的下一句是什么?
千朵万朵压枝低江畔独步寻花7首全。
原句出自《江畔独步寻花》,作者是唐代的杜甫。公元760年,杜甫定居成都,把这里当做立身之所。春暖花开的时候,他独自沿着江畔散步,触景生情,一连写了七首诗,《江畔独步寻花 ·黄四娘家花满蹊》是其中一首,原文是: 江畔独步寻花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译文:黄四娘家周围的小路旁开满了鲜花,千朵万朵鲜花把枝条都压得低垂了。蝴蝶在花丛中恋恋不舍地盘旋飞舞,自由自在的小黄莺在花间不断欢唱。
《江畔独步寻花》的七首古诗是什么?
江畔独步寻花(七首之六)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注解:
江畔: 杜甫成都草堂附近的浣花溪边。
黄四娘:杜甫住成都草堂时的邻居。
蹊(xī):小路。
例: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桃树不招引人,但因它有花和果实,人们在它下面走来走去,便走成了一条小路。
参考译文:
黄四娘家的花儿开满了她家门前的小路,成千上万的花儿压弯了一树的枝条。
结伴而来的蝴蝶在花枝上流连忘返,幸福的黄莺在枝头欢快地鸣叫。
扩展阅读: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第二年,唐玄宗出逃四川,太子继位,是为肃宗。杜甫历经艰险投奔肃宗,但得不到重用,反而因直言被贬华州。公元759年,杜甫辞官不做,次年辗转到达成都,在故交严武的帮助下建起了草堂,过上相对安稳的生活。此诗写于草堂建好的第二年,即公元761年的春天。此时的杜甫,经历过沦陷区的生死逃亡,见证过《石壕吏》中“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的人间惨剧,其中更有数不清的漂泊离乱,现在终于有了一个可以安居之处,蜀中的锦绣春风暂时吹散了杜甫的忧愁。所以这位年近五旬(49岁)的诗人饶有兴致地来了一次远足,并写下了包括这首诗在内的一组七首诗,其中第七首中说,“不是爱花即肯死,只恐花尽老相催。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对当下美好生活的留恋,令人心痛,不需要任何翻译和解释。
公元765年,严武去世。失去庇护的杜甫再次举家踏上了漫漫征程。乘舟东下时,杜甫写下:“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江畔独步寻花》(黄师塔前江水东)这首诗的思想感情是什么?
思想感情:1、《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组诗作品,共七首。全诗句突出了诗人内心欢悦、兴奋的感情,歌颂、赞美了春天,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向往宁静的生活的思想感情.诗中成功地运用了移情于物的手法,使物我交融,情景相生,这首小诗读起来就更加亲切有味、朗朗上口了.同时,此诗也运用了动静结合、视觉听觉结合的手法,通过选取繁花、粉蝶、黄莺等形象,描写了春暖花开、花香鸟语的美好景色,抒发了诗人欣喜之情以及希望早日平息战乱,让人们过上幸福安定生活的祈愿。
2、此部分为全诗的第五首,诗题独步寻花,写到黄师塔前看花。“黄师塔前江水东”,写具体的地点。“春光懒困倚微风”则写自己的倦态,春暖人易懒倦,所以倚风小息。但这为的是更好地看花,看那“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这里叠用爱字,爱深红,爱浅红,爱这爱那,应接不暇,但又是紧跟着“开无主”三字来的。“开无主”就是自由自在地开,尽量地开,大开特开,所以下句承接起来更显出绚烂绮丽,诗也如锦似绣。
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