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边界现状,中印战争,中国吃亏了吗?

2022-01-16 20:05:18 百科大全 投稿:一盘搜百科
摘要肯定会先吃亏中印边界现状,实在不行了再打,中国不善于和别人打仗,愿意动嘴,总是吃亏,打完了又不好意思要钱,所以每次打仗就要穷几年。美国打仗是越打越富,他们会要钱。  中国不败而败,印度不胜而胜中国与印

肯定会先吃亏中印边界现状,实在不行了再打,中国不善于和别人打仗,愿意动嘴,总是吃亏,打完了又不好意思要钱,所以每次打仗就要穷几年。美国打仗是越打越富,他们会要钱。

中印边界现状,中印战争,中国吃亏了吗?插图

  中国不败而败,印度不胜而胜

中印边界现状,中印战争,中国吃亏了吗?插图1

中国与印度的边界约2000公里,分西、中、东三段。1947年印度立国后,继承了部分英国殖民者占据的中国领土,到1951年前后,印军侵占中国历届政府从未承认过的“麦克马洪线”以南约9万平方公里的英国殖民者所占的领土。
  此外,在中段和西段,印度亦侵占部分中国领土。1959年,印军越过双方实际控制线建立了43个据点。中国政府提出谈判解决边境问题,遭到的印度方面的拒绝。1962年6月,印军向中国边防部队开枪,打死打伤中国官兵几十人。10月20日,印军2万多人在空军的配合下从东段和西段向中国发起进攻,中国军队进行反击。
  战争打响。

战争过程

1962年10月20日至28日是中国反击的第一阶断。在东段,中国西藏的边防部队收复了达旺地区被印军占领的争议领土;在西段,中国新疆边防部队拔除了印军37个据点。10月24日,中国政府发表声明,提出停止冲突、重开谈判、和平解决边界问题的三项建议。
  印度再度拒绝,并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并不断增兵。

11月16日至21日为中国军队反击的第二阶段。14日和16日,印军再次向中印边境发起进攻。在东线,中国西藏边防部队在东、西段向印军发动反击,至11月21日,击败了各路进攻的印军,拔掉印军据点16处,一直追至传统习惯线附近。
  在西段,中国新疆边防部队拔除印军在班公洛地区的据点。

中印停战

中国政府在战争取得全面胜利的形势下主动全面停火。

11月22日零时起全线主动停火。

12月1日起,中国边防部队开始全线后撤至1959年11月7日中印双方实际控制线内,还将缴获的武器、军车和军用物资交还印方。
  

1963年5月26日前释放和遣返战俘。

战争结果

中国方面:藏南被印方控制

中国总喜欢装大度,抗日胜利了6000亿战争赔款不要.

打越南也是,印度还是.

中法战争与中印战争的区别何在?

对于中印之战。我觉得该退,首先从地利上分析西藏同有争议的藏区中间有巍峨的喜玛拉亚山脉,只有西部有几个地方可以通过。当时我们是赢了,但是如果我们派兵驻守那部分藏区。你要保证后勤通畅,一旦到了冬天,大雪封山怎样保证。而且印度同那部分藏区没有什么特别的地理阻碍,他们完全可以趁冬天时再度发兵重新占领那里,到时候你又去再打一场,就算你又打胜了,能保证不会有下次吗。况且我们在补给上的消耗有多大,我们当时又能耗得起几场。而且当时我们对西藏的补给也不方便,一旦在那里溃败,印度再继续北进,进攻西藏我们不是更加被动。谁又能保证在西藏我们就一定胜。

在政治上我们并没有承认放弃那里。,只是有争议,意思就是将收复那里放在以后条件成熟后。我们主动放弃在政治上处于主动,至少印度没脸继续北进。谈判上我们还理直气壮。

两次战争都是自卫反击战,两次战争我们都打赢了,两次战争我们最后都放弃了,但历史对它的评价却有天壤之别

我认为当时的撤军命令实在是太草率了,就算是因为冬季将至,惧怕后勤供应中断而撤军的话,至少应该在藏南一带密集埋设大量地雷,这样阿三想卷土重来也没那么容易。

  简而言之,无非是一个主动,一个被迫而已。

62年发生的中印战争,是中国军队军力的一个顶峰,中国仅以边防部队3万余人就重创了印军主力,占领全部争议土地,逼得印度全国动员并乞求美国干预,在全世界丢尽了脸,而中国当然威名大振,还落下一个好名声,极大的改善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形象。
  

但这场战争对很多中国人来说留下了很大的遗憾,并因此产生数十年的争议。遗憾和争议的焦点是中国是否应放弃东段九万多平方公里的争议土地。很多砖家和愤青对此愤愤不平,对毛放弃丰饶的东段却保留了贫瘠的西段而气愤不已,愚蠢说,送礼说,甚至于卖国说纷纷出笼,认为毛下令退兵错了。
  

中国到底该不该退兵?我认为,该,十分该!理由是:

(1)经过一个多月的战斗,中国军队战力已达极限。一些人(包括一些前线指战员)虽然乐观的回忆说战斗后来很轻松,但实际上大多数人已感到疲乏了――毕竟在所有作战物资均靠人员运送、翻越4、5千米高的大山,一路作战南下一个月了。
  而敌人虽然被击败了,可这些只是其军队中很少的一部分,在平坦的印度大平原,装备有坦克、重炮、飞机,人数在中国参战部队总人十倍以上的印军(不计印度动员部分),轻易就可将轻装的中国军队全歼。虽然中国有百万大军,可能集结到争议土地上的能有多少!依当时的条件,集结保障3、5万人作战已是中国的极限了,而且还不能长期化。
  

(2)后勤保障是中国退兵的决定因素。其实看过与那场战争有关的书的人,多少可以看到后勤保障的艰辛:往前线送弹药补给全靠人力和畜力;为保障前线,连四岁的小孩都要背四筒八斤重的罐头支前!这种靠牦牛和老百姓的双肩维系的后勤支援,不可能长久,也只短时间的适用于最前线。
  战争主要的物资供应,是靠汽车从数千公里外的中国内地运上来的,运一车油到拉萨要烧掉半车,而当时中国还是“贫油”国,也没有足够的汽车来运输……相比之下,依托印度大平原的印度却能方便使用汽车、火车搞运输。

在另一方面,西藏的冬季是可怕的:道路随时可能被大雪封住,人畜皆不能通行,更别说车辆;中国军队在西藏边境进行战争,装备给养来自中国内地,从中国内地进藏的几条干线公路抛开艰险不说(唱唱“高高的二郎山”吧),随时都有被大雪封山可能。
  在《喜马拉雅山的雪》一书中,第五章就描述了我军后续部队遭遇雪崩的情景,有十五名优秀的开路战士因此尸骨无存……难啊,苦啊!这些绝不是坐在桌前打电脑的砖家和愤青所能想象到的。时至今日,通向西藏和通向军事分界线的道路仍比大多数人想象的要差,墨脱仍是中国唯一不通公路的县。
  

在这种情况下,尽管中国准备了打三个月的物资,仅打了一个月就退兵了,因为大雪马上就要封闭西藏通向印度的崎岖山路,因为内地通向西藏的公路也将被雪封闭,因为前线补给能力已极度透支……在现代战争就是打后勤的现实下,中国唯一的正确选择就是退兵。八十年代印度成立“阿那尔恰努尔”邦时,就因后勤原因中国放弃了对印度开战。
  

综上所述,中国军队退兵是必须的,不如此,这次中印冲突,则将以中国人地两失而告终,喜马拉雅山将成为中国人的一道“哭墙”,愤青们今日议论的就将是“中国为什么不撤兵”了,那些对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自豪和对印度“阿三”蔑视将不复存在!

砖家和愤青应好好想想,打了几十年仗的老毛还不如你等连战场都未上过的人?老毛的威信是如何树立起来的?打仗!批评毛在搞经济上有缺陷或还有依据,但在军事战略上,不论世界还是中国迄今都是无人能及的。
  

中法战争是清朝晚期在抵抗列强侵略中唯一取得局部胜利的战争,虽然结局是“不败而败”,但在当时敌强我弱、列强即将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的前夜,能够取得战争的局部胜利,实属不易。探索战争局部胜利的因素,还历史本来面目,正确认识错综复杂、风云变幻的历史现象是史学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说中法战争取得局部胜利,主要是指在整个中法战争中虽然以马尾海战为主的东南沿海作战中福建水师全军覆没,马尾船厂被毁,台湾基隆失守等,而在中越边境及越南北部中国军队取得了镇南关大捷、谅山大捷等战争的局部胜利。尤以镇南关大捷在历史上留下了英名。

还是有区别的。

中法战争中,中国有一段时间输得很惨,特别是福建马尾一战中福建水师全军覆没,只是后来镇南关一战胜了一场才挽回一点面子。从中、法实力对比看中国还是弱于法国,所以李鸿章倾向于妥协。虽然从签定的条约看中国让步多了一点,放弃了越南,但没有割地赔款在晚清已经是唯一一例了,这全是因为有一场胜仗。

中印战争中,中国赢的干净利落,而且在西线收复的土地现在还在我们控制之下。我军虽然在东线撤军回到战前的分界线,那是因为情况不允许,但我国并没有与印度签条约承认这条边界,所以掌握有主动权。由于我军的辉煌胜利,印度实际上默认了我们在西线的边界线。

其实两场战争的结果都是当权者按照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式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

TAGS: 中印  中国  打仗  吃亏  边界  要钱  意动  现状  
声明:一盘搜百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888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