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帅,民国时什么军衔的人才能叫大帅?
大帅在民国是一个专门局限于军阀们身上的特殊称呼胡帅,如果是对历史了解不足够的人,或许会以为大帅这个称呼在民国历史中是一直被延续使用的。
但实际上这样的称呼只存在于民国上半段时间的北洋政府时期,在蒋介石的国民政府完全取代了北洋政府之后,这样的称呼基本上已经消散在历史之中了。
民国大概在这里我们可以首先了解一下民国这个时代的大概,民国全称为中华民国,这个时代从1912年开始到49年结束,其中经历了37年的时间。
虽然各种各样的军阀混战不曾停歇,但是真正主导过这个时代的政权只有两个,一个是北洋政府,另一个就是国民政府。
北洋政府是从1912年到1928年北伐完全结束前活跃在民国舞台上的。
而国民政府是在1928年的北伐完全结束后才成为民国控制者的。
这就是民国所经历的两个不同时期,我们上面所说到的大帅就是存在于北洋政府那段时期中的。
北洋政府时期的大帅和帅
军阀们互相间称呼、在明面上是不会用上大帅这种名号的,这样的名号一般只会使用在军阀们的地盘中、出现在他们的手下或者普通百姓们对他们的称呼中。
在北洋政府时期,如果只掌控了一个省份的军阀在明面上会被称为督军。
如果是掌握了几个省份的军阀,他们在明面上就会被称为巡阅使。
其中在明面上只有掌握了几个省份的巡阅使才有资格被人们称之为大帅,其他只能控制一个省份的督军一般会在自己相关的名号后面被加上一个“帅”字。
比如张作霖这种掌控了东北数个省份的人物会被人们冠上大帅二字,人称张大帅。
陆荣廷这种只掌握了广西一个省份的军阀只能拥有一个帅字,被人们称之为了干帅。
当然这些都是守规矩、在乎脸面的大军阀,像一些只占据了一两个县城的小军阀就不会在乎那么多了。
他们虽然实力规模远远达不到那些大帅军阀的规模,但是他们在自己的地盘中就是完完全全绝对的土霸主,如果他们强行要求自己治下的百姓和军队称呼自己为大帅,其实也是无可厚非的,并没有人可以阻止他们。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在民国时期能被称为大帅的人要么是位高权重到了极点的军阀,要么是没什么地盘根基的小军阀。
在北洋政府时期,官方明面上授予的军衔最高只有上将军衔,因此当时明面上能称呼为大帅的人物一般都拥有着上将军衔。
而在蒋介石主导的北伐战争结束后,北洋政府时代消失在了历史之中。
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大帅的名号开始被历史的土壤给掩埋住了。
在国民政府时期,无论是权力再如何滔天的军阀,他们都没有沿用以往的大帅名号,最多只从国民政府方面接受了一级上将的军衔授予。
所以说在民国北洋政府时期只有上将军衔、坐拥数个省份地盘的军阀,才能被称之为大帅,除此之外,一些没受到官方认可的军阀也可以恬不知耻地自称为大帅。
念书有用和念书没用,你怎么看?
先要弄清“念书”这个概念,“念书”容易和“读书”这个词相混淆,其实之间有些区別。我们这里说“念书”一般是指“上学”。比如问“你家小孩念书了吗”,就是问的你家小孩上学了吗,问“你小孩念几年级”,也是指上几年级学;而“读书”则指看书学习。
可以肯定地说念书也好,读书也罢,对一个人的成长和立足于社会都是有用且非常重要的!
在现代社会,上学是一个人生命成长的必经历程,只不过因人因条件不同而达到的学历不同而异。况且,处于义务教育阶段年龄的青少年,也必须到相应阶段学校读书,否则将违反《义务教育法》。
读书则是包括上学期间及走上社会后,应该成为其贯穿始终的良好生活习惯、重要生活内容。
念书及读书的有用之处,是一个很宽泛的话题,我以为可以集中概括几点(恕不展开阐述):
一是一个人生命成长的必经历程。
二是为我们立足社会的基础性知识体系予以构建。
三是为我们开发智力,拓展视野提供了各种可能。
四是为我们的精神成长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舞台。
五是为我们愉快生活,享受岁月提供了良好媒界。
古云: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腹有诗书气自华等等,无不道出念书、读书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