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文博,明朝首辅张居正是怎样的一个人?
谢邀赵文博。
张居正是明朝著名的思想家和改革者。
一、生平简介
张居正(1525~1582)明朝大臣。字叔大,号太岳,江陵(今湖北江陵)人。(赵文博《中国通史》以下简称《中国通史》)载:他少年得志,十二岁进学秀才,十六岁中举,二十三岁就中进士,走上宦途。
嘉靖进士,授编修。不久领国子司业,与祭酒高拱相善,旋迁侍裕王邸讲读。穆宗即位,迁礼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总裁《世宗实录》,进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神宗即位,他结中官冯宝逐高拱,遂为首辅。
在任期间,整饬吏治,加强边备,改革漕运,丈量土地,行“一条鞭法”,加强内阁和六部事权,裁省冗官等,朝政为之一新。有《书经直解》、《张太岳集》、《帝鉴图说》。
死后被中官张诚诬劾,遭削籍抄没,子弟戍边。僖宗时,复官爵。
二、是非功过
(一)大刀阔斧改革
张居正在神宗即位后任宰相期间,任劳任怨,为神宗建言献策、处理政事,深得神宗和李太后的重用和信任。他大力推行万历新政,这些改革措施也深得神宗的认同。在得到皇帝和太后的支持下,其加大了对军事、政治、经济等方面改革的力度。在此期间他呕心沥血,勤奋工作,导致他积劳成疾。
(1)整顿吏治
《中国通史》载:张居正提出有名的“考成法”,规定六部、都察院各衙门,凡属应办的公事,都要根据事情的缓急,立定期限办理,设置文簿登记存照,依限办完注销。等等。
《中国通史》载:张居正的为政方针是:“尊主权,课吏职,行赏罚,一号令”和“强公室,杜私门”。考成法实施以后,法必遵行,言 必有效,一时大小官员皆不敢玩忽职守,一切政令“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
(2)整饬边防
《中国通史》载:张居正支持王崇古的建议,改善同蒙古的关系,封蒙古古俺答汉为顺义王,命名其城为归化城(今呼和浩特),并在大同等地设立茶马互市,与蒙古进行贸易。又调抗倭名将戚继光镇守蓟门,用李成良镇守辽东。…二十余年没有战争。
(3)兴修水利
《中国通史》载:张居正用治河专家潘季馴治理黄河、淮河,大大减少了水灾,保障了农业生产,多年弃地得以变为良田。
(4)清丈田地
《中国通史》载:明中叶以来…赋役不均是个严重问题。针对这个问题,张居正提出在全国清丈田地…即清查出了一部分豪强地主隐瞒的田地,有利于抑制地主逃税现象,改变赋税不均状况。
(5)推行“一鞭法”
《中国通史》载:一鞭法是整顿赋役的最重要的措施,主要是解决“役”的征收问题。
一鞭法具有进步意义,《中国通史》载:第一,将力役部分地摊人田赋,有利于减轻农民的负担。第二,把力役改为折银,这就使农民摆脱了一部分封建国家的劳役束缚,对封建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有所松驰。第三,赋役一概征银,这就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又反转来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二)宦海风云
(1)张居正之改革也并非一帆风顺,他遭到了保守权贵们的嫉恨和激烈反对,为了确保新政的稳步实施,他不畏艰难险阻,克服重重困难,使得改革实施十年之久。《中国通史》载:由于他的坚定决心和坚强的意志,使改革得以贯彻执行,并取得一定的成效,得到后来史学家的高度评价。“海内肃清,边境安全”,说万历年初,太仓的集粟可支用十年,国库的钱财多达四百余万,“一时治绩炳然”。
在张居正去世后,反对派对新政进行了猖狂的反攻,导致改革以失败而告终。
(2)张居正经过多年的官场历练及恩师徐阶的影响,他学会了隐忍求全。《明史卷•张居正列传》载:居正为人欣面秀眉目,须发至腹。敢于任事,豪杰自许。然深沉有城府,莫能澈也。
在严嵩与徐阶的政治角逐以及严嵩罢相后徐阶与高拱的权力争斗中,能够左右逢源,在内斗不断、相互倾扎的内阁中,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展现了其为人处事之精明以及极高的政治韬略。后经徐阶推荐,张居正被安排任裕王府讲官,裕王朱载屋即为后来的隆庆皇帝。这一切都为张居正提供了施展才能的机会,使其政治声望逐步提高,为而后一路升迁打下了基础。
隆庆元年(1567年),穆宗继位,他看中了曾为自己讲学的张居正而加以提拔,张居正自此进入了大明王朝的政治中心。
隆庆六年(1572年),隆庆病故,太子朱诩钧即位,改元“万历”。张居正伙同内监冯保排挤走高拱,张居正得以升为内阁首辅,开始了其政治生涯中最辉煌的十年。
神宗即位时年仅十岁,于是国家军政大事基本都由张居正裁决。神宗的生母李太后希望张居正能把朱诩钧培养成一个好皇帝,并能替神宗处理好国事,直到皇帝亲政。
如此张居正既是内阁首辅又是皇帝老师。从隆庆六年(1572年),到万历十年(1582年),这十年期间,张居正身为帝师,他精心安排神宗的培养教育,亲自编写教材,即考究历代帝王事迹《帝鉴图说》;身为首辅,他竭尽全力辅佐皇帝处理国家政务,使得朝政焕然一新,人称张江陵为救时良相。因此李太后和神宗对张居正恩礼有加,“封爵至左柱国加太师、中级殿大学士,增岁禄二百石,荫一子锦衣指挥金事进同知”。
(3)张居正得到了太后和皇帝的赏识,为了升迁与自保,其费尽心机,之前曾与内监冯宝连手,排挤陷害高拱。权势熏天的冯宝乃一小人,阴贼险狠,张居正所恃,惟一冯宝,冯宝所恃不外张居正,二人沆瀣一气,狼狈相倚,权倾朝野,为报冯宝,张居正竟放任自流,这也是张良相的一个弊端呢。
然张居正死后,冯宝亦失宠,在张居正政敌反攻倒算,诽谤污蔑之词不绝于耳,于是凉薄寡恩之神宗夺其官,籍其产,戍其子弟,且任阉竖张诚 勒索财贿,株连亲族,逼死其子敬修,而未闻查究。《中国通史》载:(张居正)被革除封号,抄没家产,他的长子张敬修被逼自杀,次子张嗣修和他几个孙儿被发配到边远地区充军。他执政十年的一些改革,便像皂沫一样地幻灭,明王朝也从此一蹶不振,一天天走向没落的深渊。
结束语:惟张居正功高盖主,权势熏天,光芒万丈。生前得遇荣宠,为明代之冠,而身后尸骨未寒即家破人亡,一国权臣生前是何等风光,竟然落得如此狼狈之境况,真惨不忍睹也!
功名利禄,无非泡影,一经借鉴,量身定制,好自为之才是上策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