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玉清,「守望绿水青山」他用镜头捕捉水上“大熊猫”
楚天都市报12月3日讯(记者高伟 摄影玉清)“看!一大群中华秋沙鸭。”11月28日董玉清,在漳河绿水青山间的一处碧绿水域,一大群水上“大熊猫”中华秋沙鸭正翩翩起舞,董玉清拖着并不方便的左脚,迅速用长镜头记录下这群“国宝级”越冬候鸟。
经过仔细清点,这群中华秋沙鸭有近40只,数量之多实属罕见。 “这是在荆门境内首次发现数量之多而极为珍稀的迁徙冬候鸟。”鸟类观察员曾红旗惊喜地说。
用镜头捕捉水上“大熊猫”
“两年前,我曾在钱河支流发现过一只孤单的雌性中华秋沙鸭。”61岁的董玉清说,这一发现让他对在漳河库区寻找水上“大熊猫”中华秋沙鸭,充满了好奇和渴望。
11月28日清晨,迎着旭日东升,董玉清和荆门市爱鸟文化研究会的三位鸟类观察员,从荆门城区驱车出发一路前行,随后经漳河水库付坝沿漳河镇三化村那条弯曲的山道,翻山越岭行程40多公里,来到漳河库区上游的一个小山村庄,租了一艘游船,逆水行舟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漳河库区越冬候鸟的调查。
近半个月以来,董玉清和几位鸟类观察员,从荆门城区到漳河水库的源头,6次驱车翻山越岭来回行程100多公里,还自掏腰包租船在漳河水库一些偏僻的库汊岛屿水域里调查漳河越冬的珍稀鸟类。为寻找中华秋沙鸭,他们经常是饥一顿饱一顿。
“看!好多中华秋沙鸭在水面起舞。”也许是受董玉清他们一次次爱鸟护鸟行为的感动,在漳河绿水青山间的一处碧绿的水域,大伙突然发现了一大群水上“大熊猫”中华秋沙鸭。
“咔嚓、咔嚓、咔嚓!”董玉清抑制住内心的喜悦,迅速寻找角度,用长镜头记录了这群久违的“国宝级”越冬候鸟。
观鸟员周志成说,这些中华秋沙鸭长约49至63厘米,嘴长而窄,呈红色;鼻孔位于嘴峰中部,羽冠长而明显,成双冠状。雄鸟的头和上背及肩羽呈黑色;雌鸟的头和颈棕呈褐色。
中华秋沙鸭是中国特有珍稀鸟类,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世界濒危动物,它是第三纪冰川期后残存下来的物种,距今已有一千多万年,是中华鸟类活化石。由于数量极其稀少,被誉为“水上飞羽熊猫”。
“在漳河发现国宝级的中华秋沙鸭,并用镜头捕捉这种珍稀鸟类实属难得。”董玉清非常兴奋地说,这证明漳河的水质及生态环境优良,是越冬中华秋沙鸭安全栖息的越冬地。
七下黄荡湖给大雁送冬粮
今年1月下旬,一场十年难遇的大雪,突降江汉之滨的黄荡湖大雁越冬地。下雪后的第二天气温零下7度,董玉清不顾冰雪路滑,冒着刺骨的寒风,从荆门城区赶到沙洋高阳吕集村。
踏着泥泞冰滑的乡村小道,董玉清带领几名大雁护鸟人员,巡湖发现湖泊结下了一层厚厚的湖冰,大雁很难觅食。“黄荡湖大雁缺粮的信息被众多爱鸟人士知道后,大家纷纷捐献购粮款。”董玉清感动地说,他将全部捐款都用来购买越冬谷物,保证黄荡湖大雁的口粮。连续7天,董玉清在冰雪天早出晚归来回100多公里,往返于黄荡湖大雁越冬地,身体受寒后仍然坚持到寒冷的湖区,为大雁投放冬粮。
“整个寒冬,我睡觉都想着黄荡湖的大雁。”董玉清高兴地说,在众多爱鸟人士的帮助下,越冬栖息的大雁种群安全渡过粮荒。
近几年,董玉清对黄荡湖大雁及鸟类栖息地的大力宣传,引起当地政府的重视,一些湖泊湿地的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周边群众的爱鸟护鸟意识增强,每年到黄荡湖越冬的大雁有上万只。
“黄荡湖大雁在全国太有名了,我专门来买《大雁》邮票和原地首发纪念封。”来自武汉的王继红先生高兴地说。8月17日七夕节,《大雁》特种邮票首发在沙洋高阳镇举办,这是我国邮票发行史上首次在基层乡镇举办的首发活动,董玉清拍摄的黄荡湖大雁被印在首发纪念封上。
当天,《大雁》邮票承载一封封家书从沙洋高阳起程传播到全国乃至世界各地。“保护鸟类资源,守护绿水青山,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和义务。”董玉清在现场同时举办了《荆门鸟类科普图片》展览,向来自全国各地的集邮爱好者和当地群众赠送了《沙洋黄荡湖大雁》明信片和《荆门鸟类科普宣传手册》。
用生命呵护珍稀生灵
“蛇咬我一口,能让世袭的猎手放下屠刀,值得!”董玉清回想起多年前差点丧命的往事笑着说。
20年前的一天,董玉清到神农架南坡原始森林拍摄野生鸟类,天气突变下起了暴雨,他和向导老谭躲进一个山洞。突然,一条毒蛇咬到了董玉清残疾的左腿上。老谭眼疾手快,抬腿踢飞了蛇,猫腰走到他的身边,按亮了电筒,一条色彩斑澜的毒蛇正快速地向洞里逃匿。以打猎为生的老谭飞快地举起手中的土铳,董玉清咬着牙制止道:“别打,留它一条生路。” 此时,董玉清被蛇咬伤的地方开始渗出黑血,好在向导经验丰富,帮惊魂未定的董玉清把毒血挤了出来,并为他敷上专门治疗蛇伤的药草。
“我不再以打猎为生了,要做一个真正的向导,不再干对不起子孙后代的事。”董玉清的举动让老谭发自内心地感慨。
1994年,董玉清自筹资金从北京把“为大熊猫献爱心”摄影展,接到荆门巡展成功后,他对珍稀野生动物的处境深感忧虑,更是让他怀念儿时鸟语花香的场景。从此,董玉清爱鸟不仅达到痴迷的程度,而且他对鸟类的保护也是尽职尽责。一年春天,他在荆门山区仙居乡采访时,发现一家个体土特产收购店收购有18只红腹鸡皮,立即报案进行了没收,并通过森林公安将其捕猎者抓获归案。2015年冬季,他与环保人士首次在东宝山区钱河发现一大群越冬鸳鸯栖息,立即自掏腰包印制了5000份《美丽鸳鸯在钱河》年历画,送给周边10多个村的农户,宣传保护鸟类及生态环境。
今年以来,董玉清先后6次救治放归大自然的国家二级保护鸟类猫头鹰共8只,他还救治了一只国家二级保护鸟类——普通鵟,亲手治疗和精心喂养后放归了大自然。在董玉清的影响下,荆门越来越多民间人士加入到了爱鸟护鸟的队伍,荆门人都称赞:“董玉清是一位闲不住的爱鸟专家。”
董玉清是荆门日报传媒集团的一名高级记者,从事新闻和摄影工作30多年,长期致力于野生动物摄影和生态环保宣传,去年退休。20多年来,董玉清为寻觅和保护荆门境内栖息的珍稀鸟类,执着坚守,他的足迹踏遍了整个荆门的绿水青山、湖泊湿地,用相机记录了200多种珍稀鸟类。他主编出版的《中国珍稀野生动物摄影作品集》荣获国家“五个一工程奖”;他摄影出版的画册《中国鸟类》荣获湖北省“屈原文艺奖”;他从小左脚残疾,身残志坚致力生态环境保护及宣传,被评为“全国自强模范”,应邀到北京人民大堂参加表彰大会,受到了国家主席习近平、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等中央领导的亲切接见。
“鸟类是大自然的精灵,是人类的朋友。”2018年3月,依然奔走在爱鸟护鸟路上的董玉清被评为“湖北省十佳爱鸟护鸟人。他说,睡梦中常梦见与鸟相依为伴,拍摄记录鸟种已成为他人生的一大快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