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人事迹,重温旧文 追忆王瑛感人事迹

2022-02-04 14:10:23 推广营销 投稿:一盘搜百科
摘要【编者按】11月26日起,党中央拟表彰的100名改革开放杰出贡献对象名单对外公示。“全国纪检监察系统先进工作者标兵”“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三八红旗手”四川省南江县委原常委感人事迹、县纪委原书记王瑛

【编者按】11月26日起,党中央拟表彰的100名改革开放杰出贡献对象名单对外公示。“全国纪检监察系统先进工作者标兵”“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三八红旗手”四川省南江县委原常委感人事迹、县纪委原书记王瑛光荣入选。王瑛同志奋战在纪检监察一线20年,对党忠诚,鞠躬尽瘁,身患肺癌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发挥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本网特重新刊发王瑛同志病逝后中国纪检监察报于2009年2月发表的追记文章3篇,带大家重温其感人事迹,敬请关注。

感人事迹,重温旧文 追忆王瑛感人事迹插图

镌刻于大巴山的忠诚 ——追记南江县原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王瑛(上)

照片上的她,系着红色的丝巾,温和地笑着,是那么的秀丽温婉,文静祥和。

这是那个被人们传颂,顽强不屈的“拼命三郎”吗?

这是那个被人们铭记,无私无畏的“铁娘子”吗?

这是我两年前见到的那个她吗?

闭上双眼,两年前的那一幕又浮现:娇小的个头,精致的装束,温和的笑容。然而,当握着她的手时,我分明感受到了一种坚定和力量。

没错,就是她——四川省南江县原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王瑛。

睁开眼,目光再次触及她的笑容,我的视线模糊了。

47岁的她,用生命在天地间书写了对党和人民事业的无限忠诚。

她拍了拍我的肩膀:“我不会屈服于病魔,还有好多事情等着我去做呢。”

2006年10月,我去四川采访,与王瑛初次见面。她,齐耳的短发,微弯的刘海,精致的鼻梁上架着一副金边眼镜,展颜一笑,露出洁白的牙齿。我怎么也无法将这美丽的女子与肺癌晚期患者联系在一起。我一时语塞,感觉任何安慰和鼓励都是多余。细心的王瑛似乎有所察觉,她笑眯眯地拍了拍我的肩膀,用那川味十足的普通话说:“我不会屈服于病魔,还有好多事情等着我去做呢。”

与王瑛匆匆一别就是两年。这两年中,我总会在不经意间想起她,并坚信奇迹会在她身上发生。

2008年5月12日,大地震突袭四川等省。我不禁想到了王瑛,她怎么样了?

那时的王瑛,正在重庆接受治疗,她也体会到了强烈的震感。

南江震情严重吗?倒没倒房子?老百姓怎么样?病床上的王瑛担心不已。

用自己的手机打不通、用丈夫的手机打不通、用司机的手机还是打不通……她如坐针毡,一遍又一遍地往县里打电话。

晚上十一点,电话终于通了,王瑛了解了南江的灾情后,要求立即成立县纪委监察局抗震救灾应急机构,严肃工作纪律,所有纪检监察干部立即奔赴抗震救灾一线。当把所有的工作安排好以后,她才想起给巴中的老母亲打去电话。

有人撕心裂肺地哭喊,有人被埋在废墟下痛苦地呻吟……第二天,电视机前的王瑛再也坐不住了:“我必须到最危险、最困难、最需要我的地方去!”

毅然拔下针头,王瑛不顾病痛、不听劝阻,拖着羸弱的身体赶了500多公里的山路回到了南江。

余震不断、碎石滑落……来不及休息,顾不上危险,身体虚弱、不断咳嗽的王瑛带领县纪委监察局的同志们踏着瓦砾碎石,用最短的时间来到了燕山、高塔、八庙等乡镇。组织转移安置群众,一户一户核查灾情,帮助房屋倒塌的农户搭建帐篷……这样“连轴转”地抗震救灾,王瑛一干就停不下来。

7月,正值“双抢”的农忙季节,炎炎烈日,酷暑难当。余震不断来袭,燕山乡田里小麦还没收割,可是这里的青壮劳力还在外打工,家里就留着老人和小孩。王瑛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这可决定着村民们一年的收成啊!她立即组织县纪委监察局和燕山乡的纪检监察干部,帮助农户抢收抢种。

“每天早上天还没亮,她便在田里忙活了。她割麦子的动作很慢,却非常认真专注,豆大的汗珠从她的额头上往下淌,皮肤也被晒得红红的,可她还是每天坚持着。”南江县监察局副局长何勇强忍着眼泪,用颤抖的声音说起了当时的场景,“太阳这么毒,我们七尺男儿个个都累得不想动,可是看着她拖着柔弱的身躯,还带着重病干这么苦的活,心里真不是滋味,一方面替她担心,怕她经不起这种强度的辛苦,另一方面又惊讶,不知道她这么小的个子是怎么撑过来的。”

极度的劳累使王瑛的病情迅速恶化,她走几步路就气喘吁吁、咳嗽不止、大汗淋漓。同事们心疼她,劝她好好休息,可她就是放心不下,始终坚守在“前线”,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把党和政府的关怀及时送到灾区群众心上。

灾后重建期间,资金物资使用量更大、涉及领域和环节更多、时间跨度更长、监督检查任务更艰巨……身体极度虚弱的王瑛多次召开会议,周密安排加强对抗震救灾款物使用的监督管理,制定了相关纪律规定。

村级党风廉政建设督查员被发动起来了,面向社会公开聘请的义务监督员行动起来了。他们深入重点部门、重点乡镇开展救灾款物专项监督检查。县纪委监察局落实专人24小时接访,在重灾乡镇集中设立了现场投诉点,及时调查核实群众反映的问题。

看到工作步入正轨,身体实在扛不住的王瑛才再次回到医院接受治疗。但她的心始终留在南江,留在遭受苦难的乡亲们身上,每次化疗结束,她都立刻赶回南江。

有力的监管,确保了南江2.37亿元抗震救灾资金、32万套衣服、8000床棉被和2000吨其他救灾物资都及时发放到灾民手中。然而王瑛的病情却进一步恶化,癌细胞扩散全身,她已经被折磨得形销骨立。

2008年9月,一名肺癌专家来重庆会诊,对王瑛而言,这是一次极好的复诊机会。此时恰逢省抗震救灾资金物资监督工作组前来检查指导工作,县委决定让王瑛去重庆复诊,由别的同志代她汇报工作,但王瑛却说:“我是纪委书记,全县抗震救灾资金物资监管工作我最熟悉,我不能走。”

就这样,她放弃了最后一次可能延续生命的机会。

在每月一次的化疗当中,病床上的王瑛依然时时牵挂着受灾群众的生活和救灾款物的管理使用,多次打电话要求加强对救灾款物的跟踪监督,常常是一边讲话一边剧烈地咳嗽,放下电话已是筋疲力尽。

2008年11月26日,王瑛专门安排县纪委同志代她到对口联系的乡村走访慰问,了解灾后重建和贫困群众安全过冬的情况。

11月27日,王瑛再次乘车前往重庆治疗。车子刚开出几十米,她使尽力气用微弱的声音询问陪同的南江县纪委常委张晋平:“救灾物资……情况怎样……”张晋平说:“你就放心吧,好好休息,到了医院再向你汇报。”

“离医院大概还有二十多分钟的路程,我看到她的头偏在了一边,开始以为她睡着了,但觉得不对劲……她实在是太累了,就这么静静地走了……”张晋平哽咽着,任泪水顺着脸颊肆意地流淌。

她的手掌重重地拍在桌子上:“如果我怕得罪人,那我就得罪了‘纪委书记’这个称谓!”

关键时刻站得出、危急时刻豁得出、平常时刻更看得出,王瑛便是这样的党员干部。王瑛曾经被四川省纪委、省监察厅表彰为“办案先进个人”,是全省基层纪委书记中唯一获此殊荣的。同事们都敬重她,说她是一个无私无畏的人。但她那娇小柔弱的外形总让我觉得与“黑脸包公”有些不相称。两年前,我曾好奇地问她:“都说干纪检这一行容易得罪人,你一介弱女子,就没有顾虑吗?”

“如果我怕得罪人,那我就得罪了‘纪委书记’这个称谓!”她微笑着对我说,但一个字一个字迸发出的却是一股凛然正气。

王瑛出生在川西北山城小金县。在大山脚下成长的她,有着大山一样的脊梁和不屈。

2003年3月24日傍晚,一名妇女在南江县公安局城东派出所的留置室里自杀了,本应看守她的民警却正在火锅店吃喝。

四川省、巴中市两级公安机关和南江县检察院相继对3.24案件进行了调查,但是相关责任人迟迟没有受到追究。

一个多月后,一封举报“南江县公安局城东派出所干警在办案中玩忽职守致人死亡却逍遥法外”的信访件转到了王瑛手中。

王瑛马上召集县纪委常委一班人分析情况,迅速展开调查。

随着调查不断深入,他们发现县公安、检察、法院等政法部门的20多人牵涉其中,并且县公安局局长、副局长等人有制造伪证、隐瞒真相的嫌疑。

有的同志退缩了:“案子背景复杂,阻力很大,就不要太认真了。”

有人扬言:“敢查这个案子,你几爷子是不想活了!”

此时的王瑛处在了风口浪尖。到了这个份上,继续还是放弃?

“啪!”她的手掌重重地拍在桌子上:“如果我怕得罪人,那我就得罪了‘纪委书记’这个称谓!”她选择了继续。

选择了继续,也就选择了面对接踵而来的阻力。

选择了继续,更是选择了忠诚,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

“邪不压正,只要我们还真相于群众,我们就一定能得到人民的支持。”王瑛鼓舞着第一线的办案人员。

一股凛然正气在传递,令所有办案人员士气为之一振。

随后的5天5夜,王瑛连续战斗在办案第一线,吃住都在办案地点,实在熬不住了就靠着椅子眯一会儿。她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亲自找主要涉案人员谈话,事情的真相很快水落石出。

县公安局局长薛某、副局长柳某均受到留党察看、行政撤职处分,县检察院渎职侵权检查科何某等10名违纪违法人员受到相应的法律制裁和党纪政纪处分。

总算还真相于群众了!回想那些天所承受的压力,悄悄地抹掉眼泪,王瑛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对朋友说:我这辈子平平凡凡没干过什么大事,这次也算是荡气回肠了一把!

当年,王瑛被省纪委、省监察厅表彰为“办案先进个人”。

无私才能无畏。在王瑛眼里,权力是一种责任,党性原则不能做交易,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如果拿这个来做交易,就不配当纪委书记。

2005年5月,一封匿名举报信摆到王瑛的案头,信中反映县水利局副局长周某等人采取非法手段套取水土保持项目资金并私分。周某时任县水利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兼水土保持办公室主任,还是巴中市人大代表。

经过初核,县纪委监察局发现反映的问题属实。案情重大,他们迅速成立专案组对周某等人立案调查,并查实,2002年8月至2003年12月,周某、彭某等人三次采用虚增水保项目手段,从中共套取水保金58万元并私分。

对此案的处理,有人提出:“这是专项资金个案,会影响南江的项目争取。还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电话说情、登门说情也随之而至,涉案人员纷纷通过亲戚、朋友、领导关系找到王瑛,希望她能“网开一面”。

“我只是一个人民权力的保管员!”“国家的专项资金是用来为人民谋福利的,不是给个人谋私利的,必须严办!”王瑛一一回绝。

最终,周某、彭某被开除党籍、公职,受到法律的制裁。

“不能得罪‘纪委书记’这个称谓!”即使在病重期间,癌细胞伤了身体的元气,也伤不了王瑛的一身正气。

2007年1月,南江县纪委监察局在调查南江一国有资产出让的案件中,初核发现县经商委原主任违规出让,涉嫌受贿。

不少人认为,此时的王瑛已是身患绝症,完全没有必要再去“较真”。可是王瑛依旧“初衷不改”,她组织人员深挖细查。

有人给她打电话:“你就安心养病吧,少找气呕!”她没有理会。她和同事们说,她当一天纪委书记就必须尽一天责。如今,主犯及两名同案犯已被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几年来,王瑛直接牵头办理疑难案件、典型案件、大案要案达50多件,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近1000万元。

她握紧拳头,暗下决心:“一定要为改变老区贫穷落后的面貌,贡献自己的力量。”

王瑛工作在南江,家却在几百公里外的巴中市,这么多年她就两地来回奔波。两年前见她时,她已是肺癌晚期,看着有些消瘦的她,我觉得心疼:“你就没想过申请调到巴中工作吗?”

“组织安排我到南江来工作,我就把南江当成了自己的家。”王瑛满怀深情。

在王瑛的日记本里记着这样一句话:作为革命老区的干部,就要为老区人民造福。

南江,一个集革命老区、边远山区、贫困地区于一身的小县。自1997年踏上这块红色土地,这里就成了王瑛心中的“大家”,巴中那儿的是她的“小家”。

目睹革命老区的落后,她握紧拳头,暗下决心:“一定要为改变老区贫穷落后的面貌,贡献自己的力量。”

2002年初,南江县内发生两起损害经济发展环境,致使3名外地客商撤资的案件。

这让王瑛心急不已,她意识到,要改变南江落后面貌,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认真探寻新时期党风廉政建设服务经济建设的新途径、优化经济环境的新举措。她率纪委的同志深入全县48个乡镇和26家企业进行调研,倾听民意、体察民情、研究对策。工作思路在王瑛的脑海中逐渐成形,该是“出击”的时候了。

2004年8月的一天,南江县几乎所有执纪执法部门的领导都参加了一场特殊的“考试”。

在一个大会议室里,凡是在南江县投资办企业的商人,以及有问题要反映的企业、个人,都可以面对面地对相关职能部门进行投诉,而被投诉部门的负责人必须作出解答。

南江水泥集团负责人朱齐正当场投诉,县质量技术监督局的计量测试所卖设备、卖产品给水泥集团,但收了货款却没送货,还有其下属的一个单位,收了水泥集团服务费,却没提供任何服务。

王瑛当天就组织调查组进行调查,后查实,县质监局计量测试所在该企业乱收费5.2万元,违规报销费用11万元。计量测试所所长因此受到留党察看和行政撤职处分。

面对面投诉的方式,便是王瑛和县纪委常委一班人探索的服务经济建设新途径中的一种。随着工作不断创新、深化,“王瑛工作法”应运而生,如纪检监察工作服务经济发展的“五个零”工作法:建立投诉中心,为民服务零距离;召开专题听证会,干群关系零隔阂;开展“三最佳”创评,监督检查零空当;评选诚信先进,再塑形象零起点;实行投诉查结制,案件查处零搁置。

大胆的创新,扎实的工作,换来丰硕的成果。通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南江投资环境大为改善,近3年来全县共招商引资9.8亿元,56家外地客商相继在南江安家落户。

与此同时,王瑛还深刻地认识到,要改变老区贫穷落后的面貌,更离不开过硬的班子和队伍。于是,“建设钢班子,带出铁队伍,工作创一流”成了王瑛追求的工作目标。作为“班长”,王瑛始终以“榜样、标杆”要求自己。

2007年1月,在王瑛的建议下,南江县纪委全会多了一项议程———对县纪委班子成员工作、廉洁等情况进行民主测评。王瑛第一个走上发言席,就自己开拓创新、碰硬精神、清正廉洁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剖析,并当场接受无记名投票测评。面对测评所反映的不足,王瑛又第一个上台,对照问题作了整改承诺。如今,班子成员接受县纪委全会、县党代会民主测评已形成了制度。

在县纪委机关,有两样东西是王瑛亲自安排摆放的。一件是“纪容镜”。王瑛要求把这面镜子放在每名干部上下班必须经过的地方,并在两边写上了“以铜为镜正衣冠,以纪为镜正言行”两句话。另一件是一个牌匾。雕刻着“政治坚强,公正清廉,纪律严明,业务精良,作风正派”五句话的牌匾,悬挂在纪委会议室墙壁正中,让班子成员和全体干部时常看见,时时自我约束。

王瑛还有一个专门的笔记本,上面写着县纪委监察局机关每名干部的名字,谁没有外出学习过、谁需要提高学历,她都记得一清二楚。

这位“班长”真地建出了“钢班子”,带出了“铁队伍”。几年来,南江县纪委监察局先后被表彰为“四川省纪检监察系统先进集体”、“巴中地区纪检监察系统先进集体”;被四川省纪委、省监察厅表彰为“办案工作先进集体”;综合考核连续5年获巴中市第一,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连续3年位居巴中市榜首;县纪委监察局班子年年被县委表彰为“四好班子”。王瑛也先后被中央纪委、人事部(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监察部表彰为“全国纪检监察系统先进工作者标兵”,被四川省人民政府表彰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被巴中市委、市政府表彰为“巴中十年创辉煌劳动模范”。

2006年7月,王瑛被查出已是肺癌晚期。巴中市委考虑到她的身体状况,准备调她到工作任务相对较轻的岗位任职。王瑛婉言谢绝了。她选择了将生命的最后时光留给自己所钟情的事业和热爱的土地。

一种永恒不变的忠诚,奔涌出一种坚不可摧的力量。“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定党的信念,为党旗增辉……”当我看到王瑛面对党旗庄严宣誓的照片时,那铿锵有力的誓言仿佛穿越时空,在我耳边回荡。(中国纪检监察报记者 张 欢)

洒满红土地的真情 ——追记南江县原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王瑛(中)

影集里那一张张照片,她或是系着红丝巾,或是披着红外套,或是穿着红皮鞋;

家里的门、窗户上也都挂着红色的灯笼……

红色,似乎是王瑛生命的底色,印证着她那颗火红的爱民之心、那份火红的公仆情怀。

村民走在“连心桥”上就会想起她

听说王瑛对口联系的上两乡有座桥叫“连心桥”,桥名是村民们特意取的,并请石匠凿的,我很想去看看。

一个多小时颠簸的山路,让我十分疲惫。我在想,这条崎岖的山路上留下了王瑛多少的足迹……

2004年4月中旬的一天,大雨过后,上两乡的一条河水位上涨了30多公分。

这天上午,王瑛赶赴洋滩村检查贫困户帮扶工作。行至银河灌时,她看到一个农妇杵着一根长木棒,背着一袋农家肥,正在艰难地趟水过河。

这条河把洋滩村一个100多人的社划成两半,村民们住这头,田地在河那头,河上没有架桥,抢种抢收要抄近路就只能趟河过去。

“这多危险啊!要是突然来大水了怎么办?”王瑛停下脚步,皱紧眉头,问随行的乡村干部,“咋不想办法修座人行桥呢?”

“规划了好几次,但实在没钱修桥啊,以后我们再想办法吧。”一名乡干部叹了口气。

“这件事不能再说以后了!现在就定!走,我们去看看在哪修桥合适。”王瑛带着乡村干部在河边来来回回走了3次,寻找合适的修桥地点。

王瑛和大家现场核算了建桥所需的物资、经费,研究了建桥方案,并当场表示:“洋滩村是县纪委的对口联系村,农民过河难,我们有责任解决。回去后,我负责给你们协调建桥所需的钢绳、铁丝、水泥和资金。乡村负责组织老百姓投工投劳、开挖基础和安装。基础工程明天就开工。三天后,我专门来检查。”

三天后,王瑛带领县林业局等相关部门负责人来到洋滩村,协调解决了建桥所需的物资、经费。

得知河上要架桥了,村民们欢欣鼓舞。他们一鼓作气,齐心协力,只用了20多天就修了一座长120多米、宽1.5米的铁索桥。

村民吴伯军说起这座桥至今仍很激动:“我们以前做梦都想有座桥啊!王书记给我们架了桥,现在再也不用趟水了!走在桥上就会想起王书记。”

我站在铁索桥头,看到一块大石头上雕刻了三个醒目的红色大字———“连心桥”。

是啊,这座桥不仅仅连接起了河的两岸,更连接起了党心和民心。

老大爷说她比自己的子女还要亲

2008年初,一场罕见的雨雪冰冻灾害,袭击了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南江有的地方积雪厚达20公分,给不少群众的生活造成困难,这让王瑛牵挂不已。她安排好去对口联系的燕山乡看望慰问村民。

慰问的前一个晚上,王瑛被病痛折磨得彻夜难眠。但第二天一早,她仍然早早地起了床,心急火燎地要往乡下赶。同事担心她的身体,建议她推迟慰问。王瑛却摇摇头:“不行,要去,一定要把县委的关心及时送到村民那里。”

冒着大雪,王瑛乘车颠簸了两个多小时来到了燕山乡。看着天气这么恶劣,乡里的同志提出,把受灾农户请到乡政府来。王瑛断然拒绝:“这怎么行,天这么冷,他们又受了灾,必须是我们到他们家中看望!”于是,王瑛和同志们深一脚浅一脚地赶到了秧坝村。当贫困老党员余长太接过王瑛送来的大米、棉被和慰问金时,激动得直抹眼泪。

谈起当天的场景,80多岁的余大爷就反复念叨着王瑛的好:“她先察看了我家的院坝,又到屋里到处察看,生怕有什么疏忽,还问长问短,要我保重身体,有什么困难就提出来。”

余大爷告诉我,那天他就看出来王瑛身体不好了,说话很吃力,出门时咳嗽咳得蹲到了地上,让他看着怪心疼的。他当时就在想,这个女娃娃自己身体都这样了,还在冰雪天来看望大家,真是比自己的子女还要亲。

“背二哥”觉得是她给了他们一个“家”

“背二哥”,南江县这样称呼那些专门从事搬运工作的民工。他们都是从山沟沟里来县城打工的,因为收入微薄,不论春夏秋冬他们都是“天作被盖地作床,背篓笼在脑壳上”。

“背二哥”石新友和他的伙伴们还记得,2004年6月的一个晚上,他们在红星桥街边找了一块地方,刚刚躺下准备睡觉,一个娇小的中年女子走过来,细声地问:“你们这么睡觉很难受吧?蚊虫很多吧?真应该给你们一个可以睡觉的‘家’啊。”石新友奇怪地看了看这个大姐,并没把她的话当回事。

但出乎石新友意料的是,没过多久,附近真的出现了一个“背二哥”宾馆,还听说在那睡一晚只需要5毛钱。

后来石新友才知道,那个大姐原来是县纪委书记王瑛,是她和其他县委领导协调建立了由政府补助、专供“背二哥”休息的宾馆。

“背二哥”廖大爷开始和许多“背二哥”都不相信这是真的,还是在街头睡觉。后来,有“背二哥”去住了,真的一晚只要5毛钱,有电视看,还有热水喝。这一传十、十传百,大家就都来住“背二哥”宾馆了。

这样的宾馆在南江县城已经有了四家。逐渐,这里还成了来县城务工农民的“家”。“背二哥”再也用不着在街头风餐露宿了。

“背二哥”见闻有限、知识贫乏,王瑛便晚上抽空去给他们讲课,鼓励他们“先富脑袋,再富口袋”,给他们“充电”,为他们“加油”;到了春节,王瑛再忙,也要和其他县委领导一起与“背二哥”吃上一个团年饭。

这个凝聚着真情的“家”,温暖的不仅是他们的身体,还有他们的心。他们觉得是王瑛给了他们这个“家”,打心底里感谢王瑛,感谢党和政府。

由她资助的大学生“怨”她没去找更好的医院更好的医生治病

2008年12月,黄霞仍然收到了500元的生活费。她很纳闷:王瑛妈妈已经离去了,我怎么还会收到生活费呢?

黄霞家住南江县八庙乡青宝观村。2007年,她被四川农业大学录取,然而因为家境贫困,加上还要赡养患病的父亲和年老的祖母,她家支付不起学费和生活费。拿着录取通知书,黄霞却只得准备放弃大学梦。

王瑛在八庙乡检查工作时,偶然从乡干部口中得知了黄霞的情况。完成工作后,王瑛顶着烈日来到了黄霞家,拉着黄霞的手说:“你的情况阿姨都知道了,阿姨一定会想办法帮你跨入大学校门。”临走时,王瑛留下了自己的手机号码,叮嘱黄霞开学前一定要来办公室找她。

2007年8月的一天,王瑛主动打电话把黄霞叫到了办公室,得知黄霞还差2000元学杂费时,立即拿出3000元现金交给黄霞:“钱我早已给你准备好了,到学校后,一定要认真学习,将来报效国家。”

黄霞如愿跨进了大学校门,每个月还会按时收到王瑛从南江汇给她的500元钱。

2008年4月,王瑛的病情已经非常严重了,但她仍惦记着正在求学的黄霞。她交给单位一笔钱,要求专户另存,并委托同事按月寄给黄霞。这笔钱,是王瑛获得“全国纪检监察系统先进工作者标兵”后,组织上发给她的奖金。

就这样,黄霞每个月都会准时收到“王妈妈”寄来的生活费,即便是“王妈妈”已经不在人世。

当知道这一切后,感动、心痛、悔恨犹如决堤的洪水从黄霞心中奔涌而出。那撕心裂肺的哭喊,让人肝肠寸断:“王妈妈,您为什么不用捐助我的钱去找更好的医院、去找更好的医生治病啊?王妈妈,您为什么就这么匆匆离开了我们啊?”

其实,何止是黄霞一个,还有耿燕、唐浩……他们都在“王妈妈”的帮助下圆了自己的读书梦。

被处分过的人从她身上看到的是党博大的胸怀和强大的凝聚力

2008年12月1日,是给王瑛送行的日子。在巴中殡仪馆的悼念大厅里,一位男子的举动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他一次又一次默默走到王瑛的灵前,端详着她的仪容,无声地流着眼泪……

这位男子名叫柳昆,是王瑛生前查办的“3·24”案件中的违纪人员。有人说,他该对王瑛恨之入骨;有人说,他该对王瑛敬而远之。但在柳昆心中,王瑛是一个有情有义的好大姐,柳昆从她身上看到的是党博大的胸怀和强大的凝聚力。他敬重她、感激她、怀念她。

当时,33岁的柳昆是县公安局最年轻的副局长。受到查处后,他曾心灰意冷:自己为了单位的事受到撤职这么重的处分,干脆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然而就在柳昆彷徨、迷茫,甚至自暴自弃的时候,王瑛却没有忘记他。王瑛对身边的人说:柳昆本质并不坏,只是一时糊涂走错了方向。我们是纪检监察干部,有责任教育他、挽救他。

王瑛多次找到柳昆交流谈心,不厌其烦地劝导他、鼓励他:“错误只属于过去,未来的路还长,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一定要努力。”

2004年春节前的一个晚上,王瑛来到了柳昆的家。原来她听说柳昆自幼丧父,母亲又年老多病,特意前来看望,安慰因儿子受处分而整日担惊受怕的母亲。原本对纪委很有意见的老母亲感动得老泪纵横。

从那以后,柳昆认真反省,决心以实际行动改过自新。他主动申请到最偏远的村挂职锻炼。

在他驻村的四年间,王瑛仍然牵挂着他,每年都要到他所派驻的村检查、暗访,并指导和帮助他解决了很多具体问题。

2005年8月的一天,天下着大雨,柳昆在观音寺村小学组织村民硬化教室。临近中午,他看见一辆摩托车歪歪扭扭地开过来,停在操场上,而从后座上下来的是来村暗访的王瑛。虽然穿着雨衣,王瑛仍然是满身泥泞,头发因被雨水淋湿而贴在了脸上。看着“狼狈”的王瑛,柳昆忍不住鼻子一酸,泪流满面。

柳昆说:“王大姐这样帮助我,我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工作、不好好为村民服务?”这期间,柳昆与村民一道修公路、建学校、安电话、打水池、建沼气、兴产业……一年中,干出了一般人五年才能干出的成绩。

柳昆的手机里至今还保留着一条王瑛发给他的短信:“真的勇士是跌倒后爬起来继续前行的人。”而柳昆认为,真的勇士,是面对死亡却仍然选择忘我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正如王瑛。

在王瑛热爱的这片红土地上,我无法追踪她所有的足迹;但从南江人民那真情的感念、那模糊的泪眼中,我看到了她那颗赤子之心,感受到了她那份沉甸甸的爱民情怀。(中国纪检监察报记者 张 欢)

永驻心间的爱 ——追记南江县原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王瑛(下)

在王瑛最后用的工作笔记本上,有一页凌乱地写了几排相同的字:“写给儿子的话”。

这几句话都没有下文,这几句话都被泪水浸透……

这是一种怎样的不舍与眷恋,这是一种怎样的揪心与牵挂。

作为一个女人,王瑛深爱着她的家人、朋友,热爱着她的生命、生活;

然而,作为一名县级领导,一名纪检监察干部,王瑛却把她毕生的心血奉献给了她钟情的事业,把她的情和爱倾洒给了南江的百姓父母、群众亲人。

她的爱像大山般博大和深沉。

因为爱,她升华亲情

2005年,王瑛的母亲被查出患有肿瘤,需要到成都确诊。消息传来时,王瑛正在高塔乡前锋村解决纠纷。是回家尽孝道,还是继续化解纠纷?面对群众祈盼的眼神,她强忍眼泪选择了后者。她的耐心和热情,让矛盾双方握手言欢,但老人却错过了手术治疗的最佳时期,只能保守治疗。

王瑛的丈夫张勇手臂长了骨瘤,等待换骨,需要照顾。但单位的工作也让她放心不下。她陪护着丈夫完成手术,还未来得及等他苏醒,就匆忙赶到南江。直到一周后,她处理了重要事务、安排好各项工作,才回到丈夫身边悉心照料。

王瑛的儿子总是穿得很寒酸,读大学时,她每个月也只给他500元的生活费,因为,她还资助了好几个贫困学生。为了补贴家用,她甚至背着家人,悄悄地在一家信用社贷了8万元钱。

王瑛唯一的弟弟王勇,一直在阿坝州一个基层林业站工作,一家的生活来源全靠王勇一个人。连续几十年在高海拔地区工作,王勇身体越来越差,于是请求王瑛把他调到其他地方工作。可是王瑛只是尽力从经济上补贴,因为她知道,在南江还有很多更期待救助、更需要就业的家庭。弟弟因此赌气两年来不给她打电话,甚至不愿接听她的电话……

王瑛把愧疚和自责深深藏在心底,可是,这更让那份情、那份爱显得深沉而又炽烈。

2006年暑期,儿子从学校回家,那时王瑛刚化疗不久,身体非常虚弱,头发大把大把地掉,可是她不想让爱子担心。平时很讲究的王瑛,这次在大热天里硬是坚持了十多天没洗头,直到儿子返校的那天才请来理发师剪头发。可当理发师为王瑛洗头的时候,所有人都惊呆了:王瑛的发根早就离开了头皮,因为汗水才相互粘结在一起,依附在头皮上的。

2008年春节后,王瑛病情开始恶化,她常常念叨自已欠亲人的太多太多。特别是每当看到母亲用颤巍巍的双手为她揉搓大腿的时候,她担心自己走了妈妈会不会跟着倒下;每当看到丈夫用伤残的手艰难地拖地的时候,她就担心自己走后,谁又来关心他;每当看到母子俩脸贴脸亲热合影的时候,她就担心儿子放假回家后找不到妈妈;每当想起父亲临终前曾嘱托她好好照顾弟弟,她就觉得愧对老人的遗愿,愧对艰辛的弟弟。

2008年暑假期满,儿子临走的前一晚上,王瑛默默的收拾,不让任何人帮忙,她给儿子装了两双拖鞋,一双是夏天穿的,一双是冬天穿的。王瑛的朋友提醒她棉拖鞋是不是装错了,她眼眶湿润着说:“没装错,今年我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了,我不想让儿子看见我这样,说好让他寒假别回家了,男孩子马虎,换季了也不知更换衣物,这一走说不定我们母子俩就阴阳两隔了。”那天晚上,她一遍一遍地检查给儿子收拾的衣物,生怕有丁点儿疏漏……

因为爱,她笑对人生

尽管她和家人经受了种种苦难,但几番痛苦的挣扎后,王瑛选择了坚强面对,乐观生活。因为她要用自己无私的爱来延伸生命的极限,升华生命的意义,彰显生命的价值。

2006年7月,南江遭受了特大旱灾,王瑛的丈夫近20天都没见到她,直到她几次晕倒在下乡的山道上,被随行的同事送到医院。然而,心疼她的家人还没缓过神来,检查结果更如晴天霹雳——王瑛已是肺癌晚期。

当王瑛得知自已患的是肺癌时,怔住了。她呆呆地在病床上坐了两天两夜, 一句话也没讲,丈夫为此心急如焚,十多天头发就白了一半。

但是很快,王瑛就恢复了以往的镇静与从容。她主动找来医生:“我不能倒下去,我还年轻,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从那以后她只字不提自已的病情,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一次一次的抽胸水让她面部抽搐,一次一次的推针输液使她血管萎缩,手背溃烂,一次一次的化疗让她大汗淋漓,身上骨头像被无数的虫子在噬咬。但她从不吭声,实在受不了就使劲握握拳,咬咬牙。

邓萍是王瑛的党校同学,也是王瑛生前好友。在得知王瑛肺癌晚期的消息后,马上赶到了医院。可是,出现在她面前的王瑛却是“穿着病服,盘着腿坐在病床上”。“我又没事,干啥子这么大老远跑过来。”王瑛笑容满面,邓萍却泪流满面。

止痛药、口香糖、化妆品,王瑛随身携带的包里总是装着这三样东西。上班疼痛难忍的时候,她就悄悄地服上几粒止痛药;剧烈咳嗽之前,她就反复咀嚼口香糖借此来屏住呼吸;下乡气色不好的时侯,她就躲在角落里迅速地涂上胭脂,抹上口红。她告诉朋友,老百姓看见她面色依然“红润”,心里就会踏实。

到了后期,由于癌细胞已扩散全身,王瑛连完成穿衣这样一个简单的动作都非常困难,但她仍然一如既往地工作着、工作着、工作着。她说,生活不相信眼泪,人就是活一天也要活得快乐、精彩,就是倒下了,也要倒在岗位上。

每天她都要来回爬四层楼梯,她谢绝同事们的帮助,坚持自己扶着栏杆一步一步挪动。她身后总会有人故意走得很慢,其实他们都想跟着王瑛,搀扶她。可是当看到王瑛不时笑着回应上下楼打招呼的人,大家都含着眼泪,克制助她一臂之力的想法。因为他们深深懂得,王瑛的坚强源自内心,因为他们深深懂得,他们的书记,他们的大姐总是想用自己阳光般的灿烂给人传递快乐、送去温暖,所以她必定会自己笑对人生。

因为爱,她绽放美丽

2008年11月 27日,王瑛又要到重庆新桥医院住院治疗了。那天她起了个大早,吃力地起床穿衣后,又坚持着打了一个电话,再次嘱咐单位的同事去她挂联的村看看,确保困难群众能够温暖过冬。然后她让丈夫搀扶着来到厨房,痴痴地凝视着正做早饭的母亲,那无限留恋与不舍的眼神,看得人心都要碎了。出了家门,丈夫背她下楼,她轻轻拍着丈夫做过手术的肩膀,告诉他:“你手有病,不要压疼了。”

这种真挚的爱,这份细腻的情,这颗滚烫的心,又怎是一个“藏”字所能掩饰得住呢?

王瑛的丈夫说,王瑛是他见过的最完美最伟大的女人,永远替别人着想。当他处理完丧事回到家中,看到王瑛已经提前悄悄地将他所有的衣物洗得干干净净,分春夏秋冬折叠得整整齐齐,不禁失声痛哭;

王瑛的婆婆还在念叨,去哪找这么好的儿媳妇,自己身体都成这样了,还老惦记着我们,每次回巴中给我们买好水果,冬天给我们添置棉衣;

王瑛的公公,一名刚烈的军人,儿孙们从没看见他流过泪,却因为王瑛的离去老泪纵横;

王瑛的侄子告诉我们,舅妈虽然在时间和金钱上很“吝啬”,但对亲人在情感上的付出却一点不少。

……

王瑛去世的第二天刚好是她的生日。凌晨两点多,她的同学和朋友都来到殡仪馆,就在灵堂上,流着泪给她敬啤酒,轻声唱着生日歌。他们说,王瑛,你生前总是忙、忙、忙,今天你终于有空了,我们终于可以一起给你过生日了;

“背二哥”来了,他们裤脚还来不及放下,沾满灰尘的手还没来得及清洗,他们高举着“王瑛一路走好”的黑色挽幛,情不自禁地唱起了想念王瑛的山歌;

王瑛捐助过的贫困学生来了,他们哭着说,一定会加倍努力,争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以告慰王妈妈的在天之灵;

被王瑛处分过的同志来了,他们说,不会忘记她的鼓励,会用实际行动来报答她的关爱;

两年不愿相见,不愿接听她电话的弟弟也赶来了,他捶胸顿足,痛悔万分:姐姐,我错了,我不该为难你,还怨你不念亲情,现在看到这么多老百姓视你为亲人,追念你、赞颂你,我已经真正懂你了,姐姐原谅我吧……

是啊,我们也都理解、明白了她!爱,让她焕发出一种神奇的力量,温暖别人的同时也灿烂了自己的生命,她用无私的爱作墨,在47年的人生画卷上,书写了一个大写的“人”! (中国纪检监察报记者 张 欢)

声明:一盘搜百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888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