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写纸的发明写一篇作文?,仿写纸的发明写火药
你知道蔡伦吗?蔡伦用便宜的材料,结合再造丝絮纸的方法,创造了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
古代的时候,人们把文字刻在甲骨上,竹片上,用起来不方便。
为何不去重拣轻呢?丝帛也可以用来书写啊!
它柔软、光滑、轻薄,易于书写,又方便。可是,丝帛很昂贵。
西汉时,有人尝试用植物纤维造纸,有人尝试用蚕丝造丝絮纸,但这些纸不是太粗糙,就是太昂贵。
能不能结合这些方法的优点,造出一种又廉价有适合书写的纸呢? 东汉时期,有个叫蔡伦的人,他受妇女们洗蚕丝和抽蚕丝的“漂絮”过程的启发,挑选廉价的树皮、麻头、破布、废鱼网等原料,先把这些东西捣烂,造成纸浆,使用“漂絮”的方法,让纸浆在席子上干燥,造出了质地轻薄,价廉耐用的纸。
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是胜利者。又一次得到验证。
如何帮助传统手工艺品做推广?
不知不觉电视平台播出的《百心百匠》已经结束,视频在线平台还在延续传统文化柔情。
说来惭愧,已经很长时间没好好的观看《百心百匠》,出差回来后开始刷,还是熟悉的配方,还是感人的故事,还是对传统技术的坚持与传承。
这几天陆续看了媒体对孙冕老师的采访。制作《百心百匠》的初衷,源于孙冕老师在云南的一段经历。
2002年,孙老师在云南一个彝族村,花了几万元,帮村民从四川凉山请来一些彝族工匠,帮助当地恢复了中断70年的制作漆器的传统工艺。
当孙冕返回当地时,他受到了村民的极高礼遇,这让他看到了传统工艺回归的价值,也在他心中种下了保护中国传统文化的种子。
后来,由于工作和生活经历,孙冕又拜访了很多手工艺人,了解了他们的故事,感受到这些传统文化的灿烂和精湛,但在飞快发展的当今社会,传统工艺却又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传播无力、传承困难等,这些复杂的情结,往往让他忍不住嚎啕大哭。
为此,孙冕动用了多年资源,不仅把自己的家当全部押上,且以明星为引爆点,通过邀请明星和他一起寻访拜师学艺的方式,引导社会关注手工艺人。
每期节目虽然只有20分钟,但蔡侯纸、唐卡、皮影戏、宫毯、夏布等被人遗忘亦或即将失传的民间工艺,通过全新方式重新被呈现了出来,让观众深刻感受中华传统技艺之美,而制作一块布有几十道工序,斫出一把琴要耗费几年时间,几十年坚守,这也让观众们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什么是匠人之心。
“一百名工匠、一百个故事、一百种传承”,《百心百匠》通过记录篇的形式,将已经“濒危”的传统工艺进行全景式影像记录,以此来唤醒观众对传统工艺的认知和支持。
节目中古法造纸、皮影制作、古琴修复、北京面人郎等民间手工匠人,展现了中华传统工艺的美妙绝伦和博大精深。
古琴、唐卡、浏阳夏布、武夷山岩茶、宫毯、皮影戏……这些凭借老祖宗的智慧衍生出了值得代代相传的绝技和工艺却在当下面临着被碎为瓦砾的危机。手艺人如何生存,技艺如何传承,这些鲜活而值得留恋的民族文化又该如何解读才能被年轻人接受和重视,早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就像孙老师说的,做这档节目不是为了盈利,而是一种使命感,是一种需要传播和发扬传统文化的责任。向更多年轻人传递和普及中国传统文化和技艺,不仅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之路的探索,也是对泛文化节目内容的一次创新。
在观看《百心百匠》节目的时候,如果你打开了弹幕,你会发现,其实,很多观众都是90后、00后,每次弹幕出现最多的字眼都有“泪目”“感动”“希望这的节目可以多一点”。。。
90后,00后一直都是存在争议的话题,但可以放心的是,所谓的不懂事的90后,00后,已经具备了对社会的认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已经在身体力行的做着传播或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事情,我想,这也是长辈们最希望看到的场面。
《百心百匠》打响了守护民族文脉的第一枪,在现代文明和历史传承的对话里,让濒临消亡的中国传统文化及其传承者重获关注。用孙冕的话说就是,“用年轻人喜欢的表达方式,讲述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价值,捕捉名人嘉宾和传统匠人之间碰撞的火花。”
捧出赤诚之心,向匠人精神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