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巴山,至今仍念大将军指的是哪个人物?
邹容风雨巴山。
这句诗出自近代无产阶级革命家吴玉章创作的七言律诗《纪念邹容烈士》。
全文:
少年壮志扫胡尘,叱咤风云《革命军》。号角一声惊睡梦,英雄四起挽沉沦。
剪刀除辫人称快,铁槛捐躯世不平。风雨巴山遗恨远,至今人念大将军。
译文:
邹容年少时就立志推翻腐败的清政府,18岁的时候(1903年),发表了著名的《革命军》一书,对宣传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思想起了很大的作用。
1902年邹容留学日本时,曾因愤剪去清朝政府的留日陆军学生监e79fa5e98193e78988e69d8331333431376664督姚文甫的发辫。邹容于1903年在上海下狱,1905年死于狱中。
1912年初,南京临时政府即将解散之际,由四川同盟会员申请,经孙文大总统批准,邹容被追封为大将军。
扩展资料:
人物资料:
邹容是中国辛亥革命时期著名的资产阶级革命宣传家。他撰写的《革命军》,在当时风行全国,成为鼓动人民参加革命的号角,讨伐清政府的檄文。
他崇拜明末清初的抗清志士,对科举考试深恶痛绝,也鄙薄儒学及其所尊崇的尧、舜、周、孔等圣人。
当维新运动兴起之时,他阅读《天演论》、《时务报》、《渝报》等书刊,思想得到启蒙,对谭嗣同为维新事业慷慨就义的壮举,极为钦佩,并表示将继承其遗志而完成其未竞之事业。
1902年秋,邹容自费东渡日本。在日本期间,他结交革命青年,阅读西方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的著作和资产阶级革命史,并积极参加孙中山所领导的革命活动和留日学生的爱国活动。
1903年3月底,邹容因参加揭露清廷留日学生监督姚文甫丑行的活动而被迫回到上海。在上海,他结识了章炳麟、章士钊等革命志士,积极参加爱国学社的活动。
邹容在日本时即已撰写《革命军》。回到上海,他请章炳麟为其润色。章读后大为赞赏,为该书作序,称之为“义师先声”。柳亚子等筹措经费,将《革命军》交大同书局印刷,于1903年5月出版发行。
邹容在《革命军》中指出,在推翻清朝统治以后,要效法“美国革命独立之义”,建立一个自由独立的中华共和国,绝不准专制制度在这新的共和国里复活。为此,他在书中提出了25条纲领,为革命后的国家绘制蓝图。这正是《革命军》精华之所在。
在《革命军》中,邹容也提出反帝问题。他号召在革除满洲统治后,“再扫荡干涉尔主权外来之恶魔”。
《革命军》一出版发行,即在当时社会产生巨大影响,被誉为中国的《人权宣言》,短时间内即出版29次,发行上100万册.为清末革命书刊中销售最多之书。
它宣传革命思想,教育国民,鼓舞民众的革命热情,“虽顽懦之夫,目睹其事,耳闻其语,则罔不面赤耳热,心跳肺张,作拔剑砍地奋身人海之状。呜呼!此为今日国民教育之一教科书也”,从而大大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
也正因为如此,清廷与控制上海租界的帝国主义相勾结,制造了震惊中外的“苏报案”。章炳麟、邹容先后入狱,并分别被判监禁3年和2年。1905年4月3日,邹容死于狱中。时年20岁。
邹容死后,人们纷纷悼念他,其所著的《革命军》更是不胫而走。1903年,孙中山亲自携带《革命军》至檀香山进行宣传,与保皇派展开辩论。
1904年,孙中山赴美国旧金山,在那里刊印《革命军》万余册。1906年,孙中山又多次写信要求南洋华侨加快翻印《革命军》,以作宣传鼓动革命之用。
中华民国成立后,吴玉章等川籍革命党人于1912年2月22日在南京举行四川烈士追悼会,孙中山亲临哀悼。之后,孙中山又批准黄复生等呈请,认为邹容“当国民醉生梦死之时,独能著书立说,激发人心”,下令“照陆军大将军阵亡例赐恤”。
重庆蜀军政府把邹容列为四川死难烈士第一名加以表彰。1924年,章炳麟作《赠大将军邹君墓表》,由于右任书写刻石于墓地。
1943年,重庆市将原夫子池洪家院子至苍坪街原邹家祠堂一段街道命名为邹容路。1946年5月,国民政府在重庆南区公园修建了邹容烈士纪念碑。邹容在重庆的友人还筹集资金,在杨家坪创办了邹容中学,以资纪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邹容
千里巴山对四川气候有何影响?
四川盆地北部边缘的大巴山,简称巴山,由米仓山和大巴山 组成,是一系列规则的背斜和向斜组成的宽平平行褶皱带,东西 绵延500多公里,故有“千里巴山”之称。“千里巴山”对四川 有两大重要价值常为世人称道。一是巴山山脉的山脊平均海拔 2000米上下,南陡北缓,山脊宽平,最宽处达80公里,这使它 成为盆地北部一大天然屏障,阻滞或削减了冬季北方冷空气的南 侵,使四川盆地与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地区比起来具有冬暖、春 早的特点。
山区内的自然景观也很有特色。现有以溶洞景观为主 要特色的诺水河风景名胜区和以山峰峡谷为特色的光雾山风景 区,以及米仓山森林公园等。二是大巴山地区是土地革命战争时 期革命根据地之一,红四方面军在大巴山区的浴血奋战,为红军 最终夺取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立下赫赫战功。
现根据地保留下 来的革命遗址有: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红四方两军总指挥部 旧址、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旧址、红军烈士墓及墓碑、红军石刻 标语“赤化全川”以及红四门及城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