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的历史,时值中秋,你知道中秋的来历吗?
中秋的月亮还没来~
气氛已经弄的不行了~
“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中秋节的历史,
只表示时序。
不过,节还是要过的。
每当此日,
帝王们对“月神”行祭拜之礼。
唐代有了“八月十五中秋节”的记载。
中秋节,
盛于宋,
明清时,
已与春节齐名。
说起来,
如此繁华,
离不开皇帝们的捧场,
虽然有粗俗的、温柔的~
01 “老情种”李隆基怎么过中秋?
唐玄宗显然算是个古代的文艺青年,
爱女人,也爱文化。这货生性儒雅,
多才多艺,因此,他的中秋节也是逼格满满。
据唐《逸史》《龙城录》等的描述,唐朝开元年间,八月中秋之夜,月色如银,温柔地洒下层层清辉。
唐玄宗李隆基在宫中饮酒赏月,广袖舒展,琴弦笙歌。
望着皎洁的月光,唐玄宗兴致大发,忍不住开始意淫:
此月普照万方,如此光灿,其中必有好去处。
嫦娥窃药,奔在月宫,既有宫殿,定可游观。
说到此处,唐玄宗仰面长叹:“只是如何得上去?”
一旁的方士罗公远(一说叶法善)说道:“启禀皇上,这有何难?”
说着,掷手杖于空中,即化为一座银色大桥,直通月宫。
于是,唐玄宗与罗公远二人移步踏上银桥,直上青云。
过了桥,走上十余里,见到一座城阙,露下沾衣,寒气逼人,面前有座玲珑四柱牌楼。
抬头看时,上面有个大匾额,写有6个鎏金大字 “广寒清虚之府”。
罗公远说:“此乃月宫也。”
唐玄宗从大门走进去,但见庭前有一棵大桂树,扶疏遮荫。仙女数百,素衣飘然,婀娜多姿,随音乐翩翩起舞于广庭中。
唐玄宗看得如痴如醉,默默记下仙女们优美的舞曲。
回到人间后,
唐玄宗即命令伶官依其声调整理出一首优美动听的曲子,然后配上模仿月宫仙女舞姿的舞蹈,这就是闻名后世的《霓裳羽衣曲》,唐明皇夜游月宫由此成为千古佳话,月宫从此也有了“广寒宫”之称。
显然,这只是古人脑洞大开,
所塑造的帝王和神仙的故事,妥妥是篇爽文罢了。
不过按照真实的史实,
其实唐玄宗在中秋节之前还设过千秋节。
唐玄宗的生日是农历八月初五,曾有一位大臣上奏,请求将其生日设为“千秋节”。
唐玄宗很喜欢“千秋万代”的寓意,
但认为仅仅因一人上表便设一个全国性的节日,欠妥。
于是,第二年过生日时,文武百官便联名上表,一致要求将唐玄宗生日设为“千秋节”。唐玄宗欣然允之。唐教坊为此专门创作了一部大曲《千秋乐》。
当时在“千秋节”上表演的教坊大曲还有《蝶恋花》《清平乐》等,其中最有名的乐舞当数《霓裳羽衣曲》。此曲最初由杨贵妃亲自表演,但宴请宾客老让“娘娘”作舞,有些屈尊,便改由舞艺出色的杨贵妃侍女张云容表演,再后来改为双人表演,最后由15岁以下少女组成的300人的大型舞队表演。
天宝七年(748)三月乙酉日,皇都大同殿的柱子上忽然生出了灵芝,并有珠玉般的“神光照殿”。文武百官联合上奏,“请加皇帝尊号,曰开元天宝圣文神武应道”,并认为过去将皇上的生日设为“千秋节”欠佳,因为千秋万代毕竟有限,希望皇帝顺应天道,将“千秋节”改为“天长节”,让大唐的江山天长地久。唐玄宗龙颜大悦,于是在天宝七年八月己亥日颁诏将“千秋节”改为“天长节”。
后来到了756年,唐玄宗退位,唐肃宗李亨登基后,将自己的生日九月初三日定为“天平地成节”。
由于这两个节日靠得比较近,朝廷便有合二为一之意。八月十五日正好处于这两个节的中间,便将两节折中为“天长节”,而把庆贺的日期改到八月十五。中唐诗人戎昱曾写过一首《八月十五日》,从诗中可以看出这个日子确实跟“千秋节”“天长节”有关:“忆昔千秋节,欢娱万国同。今来六亲远,此日一悲风……梨园几人在?应是涕无穷。”
杜甫也在《“千秋节”有感》中写道:“自罢千秋节,频伤八月来。先朝常宴会,壮观已尘埃……宝镜群臣得,金吾万国回。衢樽不重饮,白首独余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