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vmh集团,“中国的LVMH”深陷债务危机,旗下高端品牌自生自灭无人捡漏
萧田 | 文
在疫情的承压之下,多家日企濒临破产倒闭的深渊lvmh集团。
11月2日,日本百年老牌服装企业RENOWN正式启动了破产程序。
根据信贷研究公司 Teikoku Databank 的数据,这家诞生于1902年的日本一大成衣运营商是自2019年1月以来首次申请破产的日本上市公司。
不过,RENOWN本有改写结局的机会,如果它能及时收回母公司山东如意旗下子公司的53亿日元应收账款的话,结果或许会大不一样。
十年前的7月29日,在RENOWN的股东大会上,原股东们高票通过了中国纺织企业山东如意集团下属公司山东如意科技有限公司收购该公司41.18%股权的议案。
联姻后,双方对彼此的未来充满信心。
RENOWN社长北畑稔表示,此次结盟将使这家处境艰难的日本百年老店能够充实自身资本、降低成本基础并在海外市场扩张,尤其是在快速增长的中国市场;
如意集团方面称,“这是中国纺织企业第一次收购日本上市公司。”此项收购是整个行业里程碑式事件。
谁能想到反转来的如此之快,如意集团带领下的RENOWN并没有在中国的销售网络扩大市场空间加速发展,反倒在与优衣库新品牌争夺市场份额时节节败退。
2020年初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出人意料地对全球各行业造成巨大打击,山东如意不仅没有帮助RENOWN度过难关,还为其带去了更大的经济负担。
悔不当初的RENOWN如今可能要恨死如意集团了。
“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用“大难临头各自飞”来形容如意集团和与日本RENOWN之间的关系并不合适,如意集团未能伸出援手,一个重要的原因也在于自身的捉襟见肘。
同受疫情影响,如意集团今年业绩大幅下滑,日子也不好过。
根据如意集团10月29日披露的三季报显示,公司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则同比大跌70.9%至2063.6万,扣非净利润同比大跌161.48%。
不过,如意集团早在疫情前就显示出公司存在流动性问题,有较大的偿债压力。疫情更像是一根导火索一下子引爆了整个如意集团的危机。
对比去年和今年年中的财报数据来看,截至2019年末,山东如意集团短期借款等有息负债达到14.63亿元,公司资金余额为3.61亿元;2020年年中,如意集团资金余额降至2.6亿元,但短期借款仍有14亿元,长期借款余额也有1.91亿元。
此外,如意集团应付账款达到3亿元以上,而流动负债总额也达到了19.61亿元;还有非流动负债2.15亿元,总共21.76亿元的负债总额,而其净资产仅有27.88亿元。
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债务危机同样存在于公司控股股东如意科技的身上。
2019年10月,如意科技搬来“救兵”济宁城投,后者慷慨解囊斥资35亿元成为其第二大股东,并为其一笔近20亿元的债券提供了担保。
然而国资进场只能“续命”一时,无法救命一世。
更关键的是,济宁城投很快就发现了自己“接盘侠”的身份,今年2月底,济宁城投向仲裁机构申请冻结如意集团控股子公司的股权,双方的蜜月期未持续多久,就不欢而散。
与此同时,如意集团因债务问题和资金流动性陆续受到关注,公司主体及债券接连遭到评级公司降级。
今年3月11日,大公国际将如意集团主体信用等级下调至“AA-”,评级展望调整为负面,旗下多只债券信用等级也遭到下调。
或许是评级机构的“直言”戳到了如意集团的“痛处”,公司当即选择“炒掉”大公国际。几天后,大公国际收到了终止合作的函件。
诚然,如意集团业绩下滑在一定程度上是受到了宏观经济形势不利的影响,但身陷债务危机却完全是自己的原因。
当不起“中国的LVMH”2020年开始,如意系不是在被追债的路上,就是在被起诉的路上。
今年2月,以色列男装集团Bagir宣布准备起诉如意集团,原因是如意2017年曾表示要以1650万美元购买Bagir的股权,但至今仍有1000多万美元未支付;
无独有偶,2018年,如意通过如意时尚以约6亿欧元(约合47.25亿元人民币)估值收购瑞士奢侈品牌Bally,结果是至今仍未兑付收购款项;
除此以外,4月底英国足球名将大卫·贝克汉姆也已经宣布终止与英国高端男装品牌Kent & Curwen的合作伙伴关系。Kent & Curwen是香港利邦集团旗下品牌,后者目前由如意科技控股。
如意集团,原名“山东济宁如意毛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前身是创立于1972年的山东济宁毛纺织厂,是中国最大的纺织品制造商之一。
1993年,如意系完成股份制改造,2002年实现国企改制,随后进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但随着国内生产要素成本上涨、消费者品牌意识增强、国际竞争加剧等因素影响,主要从事原材料种植、纺织品加工、服装贴牌等生产链上游工作的如意集团弊端逐渐显现。
为了弥补这一缺陷,如意系选择收购已有一定市场成熟度的外国品牌,以完整其产业链。
如意集团主席邱亚夫曾表示:“短期内组建一个高端时尚品牌是非常困难的,在创新和设计上中国的服装产业仍旧落后于西方。没有30至50年的发展,你很难做到。”
既然追不上,那就把它买下来,钱可以解决的问题那都不是问题。
他立下了豪言:要用5-10年造出个千亿级时尚产业集团,做中国的LVMH!(LVMH是全球最大的奢侈品集团,旗下拥有路易威登、迪奥、纪梵希等顶级品牌。)
从2010年到2019年的10年时间里,如意系拿了超400亿元进行全球“大收割”。如意集团旗下国际品牌包括了瑞士奢侈品牌Bally、日本RENOWN、德国PeineGruppe、法国轻奢集团SMCP、英国品牌Aquascutum雅格狮丹、香港利邦、美国LYCRA莱卡。
如意集团这匹纺织行业的最大黑马通过对一系列知名品牌的投资并购,横扫欧洲,成了国际轻奢时尚领域的重要玩家。
与此同时,如意系在全球拥有4家上市公司,A股如意集团(002193.SZ)、中国香港的利邦、日本的Renown和法国时尚集团SMCP,在此概念的包装下股价和业绩双双齐飞。
然而疯狂的买买买也致使现金流逐渐吃紧,为2019年的债务危机埋下伏笔。据 Vogue Business 估计,截止 2019 年 6 月,如意的债务规模达到了 341 亿元,债务规模相比 2013 年时翻了三倍。
如意“中国的LVMH”的名头在最近一两年已不再被提起。如今这个昔日不可一世的时尚巨头正与中国版LVMH的目标渐行渐远。
如意不如意轻奢理念传入到中国不过30年,目前正处于一个成长期,相较于传统重奢品牌集团,轻奢品牌公司在中国区域的渗透率还比较有限。
以轻奢巨头Tapestry集团为例,除了Coach外,基本市场还集中在美国和北美地区,2019财年,Michael Kors和Kate Spade北美/美国地区的收入占比分别为68%和78%。
换句话说,轻奢品牌在中国市场的潜力还未完全释放。将重心放在对轻奢集团的生产经营以创造可持续收益之上的如意这条路算是走对了。
但问题是,如意这条路既然走对了但是为什么没有“显灵”?
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如意收购的部分品牌在被收购前一直处于连续亏损状态,想要短期内在中国市场扎稳脚跟,扭亏为盈并非易事。
以文章开头的日本老牌服装企业RENOWN为例,在上世纪90年代初,日本资产泡沫经济爆发之前,RENOWN凭借出色的销售业绩,坐上了第一大成衣运营商的位置。
但随着日本整体经济环境疲软,人口萎缩、消费能力不足给整个服装产业带来巨大冲击,RENOWN集团销售业绩逐年下滑,甚至出现了管理层和大股东夺权的闹剧。
此前,发达国家企业则凭借研发设计、品牌营销优势牢牢占据着产业链上游,受限于研发、技术创新、品牌营销等门槛的中国纺织服装企业,一度想要冲出在国际产业分工体系中的弱势地位。
如意的想法就是通过收购RENOWN形成产业链整合协同,比如获得RENOWN的设计研发能力、品牌知名度等,以此提高企业向价值链上游攀升的能力。
但是“急功近利”的它却反忘了一个事实,走下坡路的RENOWN能有多少养料供如意集团学习和精进。
最为关键的是,如意系的频频并购,主导者都是控股股东山东如意科技集团,其擅长以政府做杠杆、大举发债和借债。
2019年1月,如意科技一笔关于耗资26亿美元的收购,得到过山东省新动能基金管理公司4亿元“外援”。夸张的是,两者又发起设立新动能如意股权投资基金,最后以4亿撬动了170亿元的跨国收购。
作为上市公司控股股东,过度依赖短期借款的如意科技,随之而来的自然是高企的财务杠杆及现金流风险的上升。
时代潮水向东而去,如意系的轻奢时尚集团梦依旧长路漫漫。
这个长于中国齐鲁大地上的“草根”巨头,正在面临史上最大的资金和信任危机,或许在成为时尚帝国前,也该停下来,让企业的“灵魂”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