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事之秋的意思,‘多事之秋’如何保健养生?
多吃水果防止秋燥
入秋之后多事之秋的意思,天气干燥,容易让人口干舌燥、鼻子出血。一些人还会感到鼻腔似烟道般干燥,一不小心还出血;喉咙也痒痒的,频频干咳,有时有少量的粘液痰,却总是咳而不爽;嘴唇一碰就干裂,痛得喝水吃饭都困难,这就是中医常说的“秋燥”。
预防秋燥症,首先应从精神调养、饮食调整和加强锻炼等多方面去协调。应多吃水果和蔬菜,比如:水果可选橙子、柠檬和乌梅等,同时,还要保持心理愉快,不烦躁。
夜晚寒凉防止受寒
夏季高温时,不少人习惯开空调睡觉,外加电扇对着脸部吹,而到秋季,夜晚偏凉,夜间太长时间开空调睡觉,容易受凉气的侵袭。空调风过多地吹在熟睡者的头面部,第二天极易引发偏头痛和面瘫。
早饭一碗粥晚饭一碗汤
立秋之后,是冰箱病的高发季节。不少人因为直接食用从冰箱里取出的饮料和食物,频频引发胃肠炎等急性病。这是由于经过炎夏的消耗,入秋后,人体的消化功能逐渐下降,肠道抗病能力也减弱,稍有不慎,就可能发生胃肠方面的不适。
因此,入秋后要格外注意饮食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饮食上,可推行“早饭一碗粥、晚饭一碗汤”,同时,大鱼大肉等容易生火的食物尽量少吃,饮食结构以清淡为主。在吃海鲜和烧烤时,一定要注意新鲜度。
轻松平缓量不过大
秋季早晚温差大,气候干燥,要想收到良好的健身效果,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秋来清晨气温低,应根据户外的气温变化来增减衣服,锻炼时不宜一下脱得太多;锻炼后切忌穿汗湿的衣服在冷风中逗留,以防身体着凉。
由于人的肌肉韧带在气温下降环境中会反射性地引起血管收缩,因而极易造成肌肉、肌腱、韧带及关节的运动损伤。因此,每次运动前一定要注意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
秋天是锻炼的好季节,但此时因人体阴精阳气正处在收敛内养阶段,故运动也应顺应这一原则,即运动量不宜过大,以防出汗过多,阳气耗损,运动宜选择轻松平缓、活动量不大的项目。
此外,对于运动者来说,要特别注意防秋燥,每次锻炼后应多吃些滋阴、润肺、补液生津的食物,如梨、芝麻、蜂蜜、银耳等,若出汗较多,可适量补充些盐水,补充时以少量、多次、缓饮为准则。
准妈妈如何度过“多事之秋”?
首先,年轻的准妈妈们要注意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即“感冒”。 初秋时节,各地的气温日差都很大,所谓的“中午开空调,晚上盖被絮”。这种气温的骤降,让人不易适应,就是秋季感冒的主要诱因。平时,我们的鼻腔、口腔黏膜周围,都附着许多各种各样的病原微生物,只因为身体有一定的抵抗力,它们无机可乘,故不能危害身体。
可是当我们着凉时,身体的抵抗力大大下降,病菌病毒便乘机长驱直入,侵犯人的身体,从而导致感冒。 所以,准妈妈们要随着气候的变化,及时添加衣服,注意保暖。夜晚入睡时,一定要盖上被单、毛巾被之类的被褥抵御夜凉侵袭。要加强房间的空气流通,避免病毒及细菌的繁殖。
另外,要减少到人流量大的商场、超市、车站等地方去,避开可能的传染源。这样,就能有效地预防病毒感染,保护胎儿的健康。 假如发生感冒时,我们既不必惊慌,也不可不当回事。应多休息、多饮白开水、多吃易消化的食物,症状严重时,要及时就诊于自己的主治医师,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一些药物,以改善症状,减轻痛苦。
切记:不可自行用药,不可滥用抗生素!只有当感冒并发咽炎、支气管炎、肺炎时,才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加用抗生素。
其次,要注意预防秋季腹泻,即“拉肚子”。 秋季腹泻大多数是病毒污染所致,与一般饮食不洁引起的肠炎不同。经过炎夏的消耗,入秋后,人体的消化功能逐渐下降,肠道抗病能力也减弱,稍有不慎,就可能发生腹泻。
由于气候转凉,人们的食欲随之旺盛,使胃肠功能的负担加重,也会导致胃病的复发。
第三,要注意营养均衡,即“进补”要适宜。 秋高气爽,正是人们开始进补的时节,然而对于身怀六甲的准妈妈来说,可不能随便进补。金秋时节,大闸蟹肥满美味、甲鱼鲜嫩可口,让人馋涎欲滴。
然而它们具有活血化淤的功效,有可能会导致流产。曾有报道,一位妇女连续三年在秋季流产,初步诊断为习惯性流产,但多项检查及化验均未见异常,细心的主治医师发现,她爱吃的大闸蟹和甲鱼才是胎儿的致命杀手,经医生指出,该妇女次年顺利生产一健康男婴。所以,秋季不能盲目“进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