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方丈,如何看待快手大网红老方丈被封杀?

2022-02-04 13:40:23 推广营销 投稿:一盘搜百科
摘要这次“网红方丈事件”里网红方丈,其边缘娱乐形态求取正当性。不难总结出,某些娱乐界大亨,面对市场利益时,以恶搞博出位,而面对质疑时,旋以“多元化”做遮羞布,有着把网民和观众玩弄于股掌之上的自信。“多元化

这次“网红方丈事件”里网红方丈,其边缘娱乐形态求取正当性。不难总结出,某些娱乐界大亨,面对市场利益时,以恶搞博出位,而面对质疑时,旋以“多元化”做遮羞布,有着把网民和观众玩弄于股掌之上的自信。

网红方丈,如何看待快手大网红老方丈被封杀?插图

“多元化”的娱乐旗号,并不见得给予了网民和观众审美、审丑、审穿越的自由。以市场机制运作的娱乐圈,在借助职业化的营销手段,来强行抓住我们的眼球、锁定我们人性中的不堪来营造共鸣时,多元与自由的其他维度,就已经被抢占了。

今天,你“被多元”了么?

曾几何时,社会学家们开始对“多元”这个词感到心疼,它已经被过度使用而磨损得非常脆弱了。最初的多元主义,强调的是对边缘与弱势的尊重,和对世态和谐的向往。随着“后现代”的来临,多元主义认可了每一个个体的自主性与可贵。

然而在时至今日的部分娱乐和媒体圈里,多元主义的标签却屡屡被强势者盗用。那些从角落里翻出来的噱头,从弱势者那里寻来的兴奋点,用“聚焦小众、呈现多元”的理念一包装,再助以强势营销,几乎殖民了主流的文艺形态。真是钱赚了、名聚了、牌坊也立上了。

貌似链接随我点、频道随我换,但也只能在一筐利润空间巨大的“烂苹果”里,选个不太烂的,或者发酵得别有滋味的。

在目前的文艺市场,利益仍是主导因素,往往抓人眼球的铺天盖地而来,而优质或严肃的作品却乏人问津、生存惨淡。对比西方较为成熟的文艺界来看,国内的文艺评介尚不发达,宣导机制也不成熟,理性的品味分层、或者说多元潮流的并蓄,也尚为奢望。

在这个人人都有渠道宣泄表达欲的时代,为什么你那点儿“小清新”没有人尽皆知,而“网红方丈事件”那些无意调侃有意戏谑却一再风骚独现?所谓的多元主义显然没有贯彻到位,多元里面并没有你那一元。在继“被增长”、“被代表”之后,估计我们也要无奈地“被多元”了。如果要提自由,不如这样表述:举着多元主义大旗的娱乐大亨们,请还我自由!

工具主义:当传统被消费、情感被利用

与此同时也不难观察到,“网红方丈”的关涉者,除了把受众被动“多元化”以外,甚至还有着因增加“传统文化”的曝光率而表功的心态。让人啼笑皆非。正如北大禅学社撰文指出的,这属于粗劣抽用中国文化符号,借以显异惑众、吸金赚名。

在唯利时代,媒体和娱乐界“工具主义”地提取和呈现信息的方式,更值得我们警惕。

看多了某类畅销书籍、高收视率节目,可能你也会慢慢发觉,被吹得神乎其神的“企业文化”,也许是一种更深入骨髓的压榨,对类似“宁静致远”的文化解读,越来越像更加厚黑的人谋。

虽然是歪解,但它们有市场!哪管价值沦丧,哪管洪水滔天!

按娱乐圈的行销逻辑,如果你珍视传统,那么传统可以被包装成奇葩来贩售;如果你重视情感,那么痛点可以被揭露出来赚取点击。一切事事物物,究竟由什么方式呈现出来,取决于你的兴奋点如何被利用。这就是娱乐界最流行的“工具主义”。

在“工具主义”风行的后娱乐时代,是不是有必要提醒一下自己:是不是文化、传统、信仰被利用了?是不是我们自己也被利用了?

文化自觉:反思与自警的重启

这是个浮躁的时代,不假。有些秘书往往能摸索出,领导的阅读上限最多三千字,要诱导领导决策时,又臭又长的严密论证肯定不好使,而简短给力的“口号式”依据往往更讨巧。

不得不让人气愤。要使用“存在即是合理”,请先读黑格尔!要讨论“网红方丈事件”,也无不由衷地请诸位耐下心来,略观个中理路。

中国网民貌似日渐习惯了短平快式的微博体,习惯了只拐一个弯儿的思考方式,习惯了被图片hold住、被口号感动,习惯了不明就里乱拍砖。难道在这虚拟的网络上,我们就从此失却了“真理越辩越明”的土壤?从此失掉批判的能动性,乖乖被眼球牵着脑子走,就此陷入“群氓时代”?

北大禅学社的“文化自觉”一词提得好。自觉不单体现在我们重拾传统精髓、重构文化自信上,也体现在我们面对消费时代的媒体、网络和娱乐圈时,能够重启独立的反思能力,重设自警机制,做一个有智慧的网民,筑一个有智慧的民族。

警惕“被多元”,警惕“被工具”,让我们从“网红方丈事件”开始吧!

点击关注凤凰佛教头条号与智者为伍 ,携善者同行。

声明:一盘搜百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888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