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思捷,曹丕与曹操、曹植并称三曹,那么,曹丕在文学上都有哪些成就呢?
曹操,曹丕和曹植并称“三曹”,是建安文学主要的代表人物凯思捷。最近在写作历史纪实小说《悠悠子衿女儿情–一代才女蔡文姬》,查阅了这一时期大量的历史资料,由于蔡文姬是当时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音乐家,因而对这一时期的文学史更为看重,对题主这个问题,做一下粗浅地解答。
01
曹操作为一个杰出的诗人,是建安文学新局面的开创者。其诗仅存二十余首,全部是乐府。以《薤露行》《蒿里行》为代表的诗作,描述了汉末战乱和人民的疾苦;以《短歌行》《观沧海》《龟虽寿》等诗作表现了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求贤如渴的宽阔胸襟,充满积极进取的精神。
曹操不仅仅是政治军事统帅,也是当时文坛的领袖。
02
曹植才高八斗,就文学成就来说,是“三曹”中最突出的。其生活和创作以公元二二零年曹丕称帝为界线,分为两个时期。
其前期诗作《赠丁翼》《名都篇》《白马篇》《薤露篇》等等,都表现了其建功立业的理想抱负。
其后期诗作《七哀》《赠白马王彪》《野田黄雀行》等等,表达了对自己怀才不遇,对政治上相互倾轧的愤懑和抗争的思想。
其诗不仅精神慷慨,而且艺术性很高,是建安文学杰出的代表,又是五言诗的奠基者。
03
相比于曹操和曹植,曹丕在文学上成就差得很多。
其由于宫廷生活的限制,在政治和思想上趋于保守,诗歌题材狭窄,缺乏风力。现存诗约四十首,描写游子思妇的居多。
其中,《杂诗》《于清河见挽船士新婚与妻别》是比较好的作品。
《燕歌行》二首,描写一个妇女在不眠的秋夜思念远在他乡的丈夫,是其最著名的作品。
其一尤为出色:
“秋风萧瑟天气凉,
草木摇落露为霜。
群燕辞归鹄南翔,
念君客游思断肠。
慊慊思归恋故乡,
君何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房,(qiongqiong)
忧来思君不敢忘,
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
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
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遥相望,
尔独何辜限河梁?
这首诗写景抒情都很细腻,语言清丽,艺术上很成功。它是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一首七言诗。
梁肖子显《南齐书.文学传论》:“魏文之丽篆,七言之作,非此谁先?”
但他逐句押韵,说明七言形式还未成熟。
曹丕的风格纤弱,沈德潜说:“子桓诗有文士气,一变乃父悲壮之习矣。”是很中肯的评论。
而其所撰写的《典论》是一部政治,社会,道德,文化论集,是曹丕关于国家一系列大事的论文总集。但可惜的是,大多已经失散。仅其中的《典论.论文》完整地保留了下来。《典论.论文》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文学专论,对后世研究当时的文学思想,意义重大。
曹丕自己的诗歌创作成就不高,但他以太子,帝王的身份大力提倡文学,对建安文学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每天晚上做摘抄,坚持一个月,会有什么改变吗?
我是语文老师,也是一名写作爱好者,从我自己的经验来看,摘抄要想带来改变,也就是有用的话,一定要做到两个方面:
1,明确摘抄的目的。
这个目的不是收藏别人的金句,也不是为了感动自己,更不能为了摘抄而摘抄。我常常告诉学生,也告诫自己,没有摘抄的冲动时就不要硬着头皮,为了完成任务而去做这件事。那样做,结果只有一个,打发时间,增加了摘抄本的厚度,仅此而已。
摘抄的目的是什么?解决问题的需要。我必须有需要解决的问题了,然后再去寻找选择合适的书,去摘抄能帮到我的句子、文段,那才管用。
这个起因和先头的东西没处理好,摘抄就毫无意义。我有很多学生,从小学一直摘抄好词佳句,然而作文水平依然不行,为什么?他们以完成摘抄为作业,不是为自己做这件事,而是为了老师、家长,或是为了炫耀自己的工作量,仅此而已。
2,掌握摘抄的要义。
摘抄绝不是把别人文章中的精华部分复制到自己的笔记本上,这样只是变成了自己的藏品,好看但不起作用。我的学生们经常会拿出厚厚的摘抄本来,也分门别类记录了,比如写景写人的好词佳句,古人诗词,但是,在他们的作文中,从来都没有用上过,我问他们抄这些干什么,为什么不用,他们说想不起来用。
一切收藏的东西不使用,不发挥它应有的价值,就是埋葬,终究不见天日。
怎么才能让摘抄管用呢?做这几件事:第一,把自己为什么摘抄的原因搞清楚,想明白了再动笔;第二,把摘抄的内容搞通透,试着用自己的话去解释它,掰开来揉碎了,不能囫囵吞枣,整句整段搬过来了事;第三,把它的用途写出来,在摘抄的文字后面,至少写出3条将来可以使用的地方,也就是你会在什么情况下怎么使用你摘抄的内容,这样,当你以后遇到相似的场景时,你摘抄的内容就会从脑子里浮现出来。你用上了的东西,才是真正有用的。
没有强烈的摘抄冲动不抄,这一步是有目的的输入;摘抄的内容理解不了就绝不抄下一处,非得真正弄懂了,哪怕用一大篇文字来理解摘抄的一个短句也在所不惜。我常常这么做,自以为大有裨益。这一步是深加工,把别人的好东西转化为我的东西,为后面的运用做准备;摘抄的内容一定要有多种使用场景,这一步是有意识的输出,绞尽脑汁把可以用上的地方都想出来,后面想到的再及时补充进去。只要有合适的机会,就一定拿出来用。只有运用了,知识才有价值。
至于所谓的坚持一个月一年什么的,那没什么意思,还是为了在别人面前秀自己的努力。每天在同一水平上重复,做一辈子也是低质量勤奋。不会带来实质性的变化。举个例子,把三本书每日不间断地摘抄下来,坚持半年,抄完了,绝不如只搞懂了一本书里的3句话,然后时不时的运用它们带来的变化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