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篇创业经历的文章,满意加分,有创业经历的简历
一个大学生的创业故事
街头擦鞋阿婆给了我创业灵感
1997年我刚毕业那阵子,也想找个体面的白领工作。在自己创业之前我干过两份稳定的工作,一个是公司职员,另一份是信息台的工作,工资500元,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如果不是那天午后遇到一个阿婆,可能我的人生还将延续一成不变的轨迹。
那天我正准备外出,看到个摆摊的阿婆,我觉得她一把年纪了还在做擦鞋的体力活,生活肯定挺苦的。我随口问了一句:“阿婆,您一个月能挣多少钱呀?”阿婆头也没抬地说:“千把块吧,勤快的话还可以多挣点。”我本来是抱着可怜老人家的心态,没想到她的收入比我高出一倍。看来,该可怜的人不是她而是我。回去后,我的心里就有了想法——开个上档次的擦鞋店。
有了开店想法后先做市场调查
心里有了开店的想法后,我每天有空就上街观察擦鞋的人怎么工作,客源是什么样的人群,擦鞋者集中的地段,哪些客人是那些擦鞋匠没有想到或是不敢发掘的,我把这些都记在了小本子上,作为创业的最初积累。
擦鞋在很多人眼里都是不起眼的工作,我的父母当时一听我的想法认为我是有毛病,好好地读了几年大学出来,怎么会想到干这个。他们说,如果朋友亲戚问起我的工作,叫他们怎么张嘴?
女朋友的离去,也给我迎头浇了一盆冷水
不过,我觉得自己的想法没错,高档鞋的清理和保养在当时是个空白,现在人们生活好了,有很多人的鞋都不便宜,他们不愿意交给不懂行的人来擦,这是个多大的市场呀,我为什么不从这里挖到人生的第一桶金呢?
跑遍宾馆茶楼找不到合作伙伴
3个月后,我把工作辞了,埋头写了一个星期,拿出了一份详细的《合作计划书》,在地图上标出了高档的营业场所,开始寻找合作伙伴。当时成都人的意识里还是觉得擦鞋难登大雅之堂,擦鞋匠的存在只限于街边的小餐馆什么的,富丽堂皇的大厅和擦鞋匠简直是不搭界。好几次,我刚走到大堂就被迎宾员“礼貌”地“请”了出来,身后还传来大堂小姐的嘲讽:“这个人烧昏了头吧,跑到这找钱?”
如果她们知道我是个大学生,可能更加大跌眼镜吧!
一段时间里,我每天都去那家高档的茶楼,连续一个星期后,经理终于松口见我一面,他漫不经心地翻了一遍我的计划书,然后说:“小伙子,相信我吧,你就是走遍成都也不会有哪个经理愿意与你合作的。”这个经理没说错,我跑遍了成都有名气的宾馆、茶楼,还是一无所获。
5元钱擦一次鞋,第一个顾客给了10元
既然没有高档的场所愿意和我合作,我决定采取“曲线救国”的方式,从自己摆摊开始“原始积累”。成都的太升南路是有名的通讯一条街,每天人来人往,也是不少老板客商的聚集地,我想抓住他们构建我的特殊顾客群体。
1998年3月17日,我把寻呼机卖了,置备了一整套擦鞋工具,站在太升南路边上,响亮地吆喝起来:“擦鞋,5元钱一次!”当时,周围看热闹的人以为自己的耳朵出了错,街边擦鞋行情是1块钱,只见有人降,不见有人加。每当有人问价,我就极为清晰地重复一遍,而且申明不擦价格便宜的鞋。一位50多岁的先生成了我的第一位客人,他要擦的是他脚上那双800多元的“老人头”。说实话,我当时挺紧张的,但我没有再提钱的事,我戴上棉手套,排出一排软硬不同的鞋刷,开始干活。半小时后终于擦完了,那位先生拿过鞋仔细打量了一番,然后摸出10元钱递给我:“小伙子,你的劳动值得我花10元钱!”到今天,我一直珍藏着这10元钱,它带给我无比的信心和勇气。
稳稳当当走好第一步,总有一天攀上100层
第一天练摊下来,我收入85元,比预想的情况好多了。6年来,这个数字不断上升,我完成了第一个5年计划:在成都购房安家。现在我正朝着人生的第二个五年计划奔跑:扩大星级连锁店的规模。最近我每天都接到浙江、福建及四川各地咨询加盟的电话,真是越干越有信心,浑身是劲。
我认为专业对口固然是最好的,不过如果善于动脑,即使暂时没有干上对口的工作,一样可以活学活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比如说我干的擦鞋和我原来所学的市场营销专业看上去一点不搭界,但是在擦鞋开店的过程中,我照样经常用到原来在学校所学的营销策略,比如说选择哪个地段摆摊开店,前期市场调查,还有顾客心理学等知识。如果不是当年学了这些东西,没准我也是个“一元擦一双”的普通擦鞋匠呢!
我觉得大学生其实有点像学校出产的产品,走向社会肯定有个适应过程,现在的学生都挺有主见的,如果把自己的价值定位好,朝着一个明确的目标循序渐进,终有一天会把自己的梦想变为现实。现在大学生一步到位找个特别满意的工作不太容易,最好还是先就业再择业,就像100层楼梯,调整好心态就像稳稳地走好了第一阶,一阶一阶慢慢走,总有成功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