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为什么选择终老常州?,常州苏东坡纪念馆
常州,是苏东坡的喜爱之地,也是他最后的归宿。苏东坡却先后十三次到过常州,留下了“赈灾江南、夜泊郊外”、“焚券还宅”的常州故事。常州更有“报恩寺藏苏墨迹”的惊险传奇。苏东坡在由黄州移官汝州途中,两次上奏神宗皇帝《乞常州居住表》:“臣有薄田在常州宜兴县,粗给饘粥,欲望圣慈,许于常州居住。”
苏东坡曾浪迹大半个中国,那些他“从政”或者“从文”的地方,因苏东坡而闻名,被世人所瞻仰,如杭州、黄州、惠州。常州虽然不及这些地方有名,但苏东坡曾13次到过这方热土,并最终定居!
一、饱览群书幸结识,心存敬意
苏东坡与常州的情缘,在那个交通不便,信息不发达的时代,应该也是从书中开始吧。
少年苏东坡读书勤奋,博览群籍,通过阅读《春秋》、《史记》、《文选》、唐诗等典籍诗文,对江南常州的历史、人文、风光、物产等就有所了解,怀有好感,甚至心驰神往。常州是吴文化主要发祥地之一,它最早的古名叫延陵。春秋吴王寿梦的第四个儿子季札,因让王位受封于延陵,史称“延陵季子”。
苏东坡年长后曾撰《延州来季子赞并叙》(延州也曾是季札的封地,季札被人们尊称为延陵季子或延州来季子),盛赞季札继承发扬光大先祖泰伯之贤德,三让王位,弃国如遗,并称颂他是“古之真人,有化无死”。苏东坡在其它一些诗文中,也曾赞扬过季札,并在为人处世中以季札为表率,崇尚仁义、诚信。因此,苏东坡对这位常州最早的开拓者、人文始祖是十分敬仰的。南朝齐梁时期,常州又出了文采风流的“诗人皇帝”梁武帝萧衍和编纂我国第一部诗文总集的昭明太子萧统,苏东坡早年读过众多典籍,对他们也都留有印象,后在多篇诗文中提及这两位常州先贤。
二、“鸡黍之约”牢记心底
早在仁宗嘉祐二年,21岁的苏东坡赴京考试,在琼林宴上,苏东坡认识了数位常州考生。与来自江南的三位常州籍进士——宜兴县蒋之奇、单锡和晋陵县胡完夫一见如故,莫逆于心,又共赴琼林苑盛宴,同席畅叙,自此结缘。叙谈中这几位常州友人向苏东坡介绍了江南的秀丽山水,地缘溪明,古洞奇溶,玉潭凝碧,还叙说了延陵(常州古称)季子让国躬耕、唐相陆希声退隐颐上等故事、苏东坡听着这些故事,心向往之,当即订下“鸡黍之约”,约定假以时日来常居住。
因此也有另一段渊源产生,胡完夫的侄子、常州才子胡仁修是苏辙的女婿,即为苏东坡的侄女婿,可谓亲上加亲。
三、多次造访,更加笃定
苏东坡自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至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这30年间,曾来常州13次。
熙宁四年(1071年),苏东坡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受到排挤,六月离京贬任杭州通判,乘船赴杭第一次经过常州。
熙宁五年(1072年),苏东坡任杭州通判的第二年,夫人王闰之生第三子苏过。宜兴的甥婿单锡等专程赴杭拜访,按宜兴地方习俗“送汤”祝贺,并热情邀请苏东坡到宜兴游览。
1073年(熙宁六年),苏东坡任杭州通判时受命赴润州(镇江)、常州赈饥。船抵常州时,正值除夕,泊于常州东城门外,留下了《除夜野宿常州城外》诗二首。此后,在常润地区工作了约五个月之久,公事办完已是熙宁七年(1074年)的阳春三月,又书下了《常州太平寺观牡丹》等诗篇。期间,单锡陪同苏东坡在宜兴游遍了秀丽溪山(张公洞、玉女潭、张渚桃溪、善卷洞等名胜),览赏了丰美物产,感受了淳朴民风,促使苏东坡下决心卜居宜兴,退隐田园。
熙宁七年(1074年),苏东坡曾两度来常,且逗留较长时间,除上述诗词外,还曾留下多篇诗文佳作。如《钱君倚哀词》,熙宁七年(1074年)五月,钱公辅在常州家中逝世,苏东坡因在朝中就对他十分敬佩,其子钱世雄(字济明)在杭州又为同僚加好友,故亲往吊唁,并怀着异常悲痛的心情以赋体作哀词,可见其对常州好友的感情至深,也更加笃定来常定居生活。
四、亲朋好友在,终老此地
熙宁七年(1074年),苏东坡在寄陈述古诗中曾提及“卖剑买牛吾欲老”,但这个愿望当时未能实现。
过了将近十年,在经历了“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五年之后,于元丰七年(1084年)移汝州团练副使。苏东坡赴汝途中不顾路途遥远绕道江南来常州,在宜兴处理黄土村田产纠纷,为维持全家生计,与蒋之奇同往宜兴闸口塘头南庄买了一份田产。
是年十月二日,苏东坡在宜兴舟中,书陶渊明“丈夫志四海”诗并跋后,以怡然自得的心情撰书超逸豪迈的名篇《楚颂帖》。
撰书《楚颂帖》后不久,元丰七年(1084年)十月十九日,苏东坡在扬州上表,乞居常州,不料似石沉大海。元丰八年(1085年)正月初四离泗州,他未见朝廷回音,再次上表乞居常州。两次上表神宗皇帝《乞常州居住表》、《再乞常州居住表》。
次年,得神宗诏旨,允许他留在常州居住,并给予了常州团练副使的虚职。这样,
苏东坡与常州结下不解之缘,结交了名士钱济明、单锷、胡仁修、报恩寺长老等人,
来来往往,畅游江南,留下诗作。这一阶段,苏东坡的心情颇为愉悦,热情流露于文字:“船入荆溪,殆是前缘”,“遂筑室荆溪之上而老矣。”
然而,苏东坡这次居常不久,告下复朝奉郎,元丰八年(1085年)七月下旬,他离常赴登州任,一度又离开过这方故土。
此后苏东坡又经历官海浮沉,晚年竟远贬惠州、儋州。他仅带儿子苏过和侍妾朝云赴岭南,将全家安顿在宜兴,常州成了苏东坡家人赖以存活之地。即便这样,他仍一直对常州满怀深情,重书在常州创作的诗作以表思念。其间,常州人葛延之因崇仰苏东坡人格,竟千里迢迢赴海南岛探望苏东坡,捎去了常州人民制作的龟冠。苏东坡十分感动,命笔答谢常州人龟冠之赠。
绍圣四年(1097年),苏苏东坡再次遭贬至儋州,儋州在海南岛,地处荒僻,蛇兽横行,瘴气丛生,苏东坡和他的家人在此受尽了磨难。
三年以后(1100年),宋徽宗即位,大赦天下。苏东坡这才获赦,得以北归。苏东坡和他的家人于第二年,建中靖国元年(公元1101年)六月到达真州(今江苏仪征)。此时的苏东坡年事已高,又一路舟马劳顿,加上前几年在海南水土不服,一向健康的他终于病倒了。病中的苏东坡更是归心似箭,他决定移舟东下,返回常州。船抵城内顾塘桥,苏东坡全家寓居白云溪畔孙氏之馆。是年7月,因热病不愈,遗憾离世。
人是怕孤独的,尤其是老人。苏东坡也不例外。他选择晚年归居常州,是因为常州有他的患难之交邵民瞻,有报恩寺的长老和僧人朋友,他可以坦然走向死亡。苏东坡生于四川眉山,一生宦海浮沉,颠沛流离,奉命流寓多处,惟有中年乞居常州和晚年终老常州是他自己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