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歌现在叫什么,古代的朝歌现在指的是什么地方?
朝歌(zhāo gē),是中国商王朝国都 ,3000年前的商朝武丁大帝是朝歌城市的奠基者,商王武丁时期,将商的国都迁到了沬邑,武丁、武乙、帝乙、帝辛四个帝王以沫为都,商纣王执政时期将沫改为朝歌朝歌现在叫什么。
朝歌位于中原腹地,是现在河南省鹤壁市的淇县,如今这里还保存着不少朝歌的遗迹。这里曾经是商王朝的都城,不过在商朝的历史中,他们曾经换了很多的都城,这里也是他们最后一个都城,后来著名的纣王,正是在这里被周人灭掉,商朝也就此结束。不过在商朝被灭亡之后,朝歌仍然掌握在商人的手里,周选择用分封制度拉拢人心,也给商人优厚的待遇,准许他们建立自己的诸侯国。
可惜商人的辉煌,还是随着商王朝的衰败一去不复返,之后朝歌再也没有被当做国都,也渐渐走向衰败。根据后来的考古,在鹤壁等地也发现很多朝歌的遗迹,其中还发现著名的鹿台遗址,在这个周围,被认为是朝歌城的旧址。
朝歌具有3000多年的古都史,是《封神榜》故事发生地,中国华夏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淇园是商朝的国家园林,还有三海子、摘心台、鹿台、淇水关、折胫河、三仁祠、箕子庙等历史遗迹。陶渊明、柳宗元、王十朋、于谦等都曾到朝歌并作赋题字。
商朝首都是安阳殷墟还是朝歌城?
有几个问题可能需要先说一下——第一,“首都”这个叫法,是现代词汇。商朝的时候,称“亳”或者“大(天)邑商”,现在学界的规范说法是“商王都”;第二,“殷墟”,是指殷商遗址,并非地名;第三,安阳和“朝歌”是一个地方,盘庚迁殷后王都没再迁徙;第四,商朝,自建立中央王国开始,前后有七个王都,不只两个。一,商王朝起始时间,有两个说法。古本《竹书纪年》称,商代“用岁四百九十六年”——就是公元前1553-前1027年;现代学者多认为商代共526年——前1572-前1027年,这与孟子的说法一致。这五百余年时间里,经历了从“天乙”即大乙“汤”开始至帝辛“纣”的十七世三十一王。汤灭夏之前,商族有过六王。 二,成汤经过多年战争,先翦伐夏诸侯,再在鸣条之地打败夏桀。三千诸侯拥立成汤为天子。汤迁九鼎于亳,商王朝建立。这是商朝第一个王都。结合考古发现,学者们认为,此“亳”当在河南偃师商城遗址。具体考证很详尽,不必赘述。 三,有意思的是,在河南郑州也发现了一处“郑州商城遗址”。此处遗址开建时间还早于偃师商城,分好几个地质层,后期的规模大于偃师遗址。学者们对于商朝王都的判定标准是一致的——文献记载、都邑规模加王室宗庙。对此,有“王都与别都说”、“数都并存说”、“主都辅都说”。比较被接受的,是认为此处曾是商族建国前的城邑,偃师遗址成为王都后,这里又被扩建,王都遂迁徙至此。自成汤建国,至中丁,共有七王居于这两个王都。这个阶段,学者们称为早商时期。 四,然后中丁迁都于隞(áo),文献中还称嚣或敖。古时,隞嚣同音,实际是一个地方。关于隞的地望,有三种说法,其中的荥阳隞地说得到了考古证实,其处于荥阳西北20公里的石佛乡小双桥,这里发现了大型中商初期遗址。中丁至盘庚的九王,被称为中商时期。这个时期,迁都频繁——即史称“九王五迁”。 五,中丁之后,经历卜壬(外壬),到戋甲(河亶甲),又迁都于相。关于相于何处,也有三种说法,多数学者赞同“内黄说”,一些学者还更具体地认为在内黄和安阳之间。
六,戋甲之后的商王祖乙,把王都迁至邢。史上关于“邢”的地望有四种解释。商代有邢国和邢侯,周朝仍有邢国,均于现在邢台之地。学者们认为祖乙之王都即在今邢台。邢台葛家庄中商遗址应为邢都。
七,祖乙之后,又经历祖辛、羌甲、祖丁,到南庚,再次迁王都至奄。根据文献,奄于曲阜奄国之地。但目前考古发掘的证据似还不够充足。迁隞、迁相、迁邢,三个王都均沿黄河迁徙。南庚迁奄,则打破了以往的规律,还待考古的进一步证实。 八,南庚经阳甲,至盘庚再次迁都至殷——一般认为,位于安阳小屯。好在殷墟发掘已经提供了足够证据。自盘庚之后,经小辛、小乙、武丁、祖己、祖庚、祖甲、康丁、武乙、帝辛(纣),商朝王都再未变动。当然,都城中心有所变迁,但均未离开殷地。古本《竹书纪年》说,帝辛登基后,继续扩大王都,大兴土木,在南面建了朝歌,朝歌是别宫离馆。商史著名学者宋镇豪、王震中说,现在勘查发掘商朝殷王都已达36万平方米,还没扩展到朝歌,但朝歌属于王都核心的一部分是可以确定的。从盘庚到帝辛这个阶段,被称后商时期。九,算下来,商朝前后有七个王都。前两个,正在国力强盛时期。尤其是从偃师迁往郑州,属于“改善居住条件”。后面的五次迁都,都是迫不得已。这源于商朝中期九位商王的“内忧”——不尊祖宗“父死子继”的规矩,激烈争夺王位造成了“九世之乱”;内忧带来“外患”——周边方国诸侯趁乱而不服辖制,甚至乘虚而入,挑起战事。 抢夺到王位的新商王,一为避开旧王势力反抗;二为逃躲方国诸侯侵袭,只好迁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