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新闻,第二轮第三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启动

2022-02-04 22:01:21 百科大全 投稿:一盘搜百科
摘要经党中央环境新闻、国务院批准,第二轮第三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今天(6日)起全面启动。8个督察组将分别对山西、辽宁、安徽、江西、河南、湖南、广西、云南8个省(区)开展为期约1个月的督察进驻工作。进驻期

经党中央环境新闻、国务院批准,第二轮第三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今天(6日)起全面启动。8个督察组将分别对山西、辽宁、安徽、江西、河南、湖南、广西、云南8个省(区)开展为期约1个月的督察进驻工作。进驻期间,各督察组分别设立联系电话和邮政信箱,受理被督察对象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来信来电举报。

为统筹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生态环保督察工作,落实“六稳”“六保”要求,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办公室专门致函上述省(区),有力有序推进边督边改,禁止搞“一刀切”和“滥问责”,简化督察接待安排,切实减轻基层负担。(总台央视记者 王晨)

(编辑 赵羽祺)

2020年国内国际十大环境新闻出炉

澎湃新闻记者 吕新文 实习生 邓玥

3月16日,中国环境报社在北京发布了2020年国内国际十大环境新闻。中国环境报社总编辑陈廷榔对本次评出的国内国际十大环境新闻进行了解读。他说,今年入选的环境新闻反映了在生态环境保护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标志性事件,代表了今后一个时期内生态环境保护发展的方向和大趋势,也反映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大成就和重要举措。

本次评出的2020年度国内十大环境新闻是: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任务;“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9项约束性指标和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中国提出力争实现2030年碳达峰和2060年碳中和目标,并宣布国家自主贡献一系列新举措;开展第二轮第二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国务院有关部门纳入督察试点;中办国办发布《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生态环境部建立环评审批和环境执法“两个正面清单”,支持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促进复工复产;《长江保护法》揭开母亲河保护新篇章;固体废物零进口目标如期实现;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发布;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实现全覆盖。

本次评出的2020年度国外十大环境新闻是:联合国举行首次生物多样性峰会,为2021年各方在COP15共商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凝聚共识;联合国倡议经济绿色复苏,呼吁各方促进清洁和绿色发展;美国在《巴黎协定》上“一退一入”,应对气候变化立场出现转变;欧盟持续推行绿色新政,助力2050年“零排放”目标;中非环境合作中心成立,南南合作迈上新台阶;多国提出“碳中和”时间表,全球气候行动加速推进;日本福岛核污水排放计划引争议,国际原子能机构将应邀派专门小组赴日;山火、洪水等极端天气令全球处于“气候灾难”边缘;各国高度关注塑料污染,陆续制定出台禁限令;中德欧领导人举行会晤,中欧决定建立环境与气候高层对话机制。

本次发布仪式由中国环境报社主办。中国环境报社党委书记、社长李瑞农,中国环境报社总编辑陈廷榔,中国环境报社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赵莹等出席仪式。

责任编辑:蒋子文

2019年国内国际十大环境新闻

来源:中国环境报

环境新闻,第二轮第三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启动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19年10月28日至31日在北京举行。

环境新闻,第二轮第三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启动

第二届全国生态环境监测专业技术人员大比武,充分展示新时代全国生态环境监测队伍精湛的技术水平和良好的精神风貌。

环境新闻,第二轮第三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启动

7月1日起,《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上海步入垃圾分类强制时代。

环境新闻,第二轮第三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启动

第48个联合国世界环境日全球主场活动在中国浙江省杭州市举行,主题为“Beat Air Pollution”(蓝天保卫战,我是行动者)。

环境新闻,第二轮第三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启动

第25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西班牙马德里召开,会议对2020年前盘点、适应、气候资金、技术转让和能力建设、支持等议题展开了讨论。

环境新闻,第二轮第三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启动

2019年夏季,欧洲多国出现极端高温天气。

环境新闻,第二轮第三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启动

印度首都新德里遭遇严重空气污染,能见度低下,城市被雾霾笼罩。

环境新闻,第二轮第三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启动

2019年国内十大环境新闻

1、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10月28日-31日,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在京举行,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全面建立资源高效利用制度,健全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严明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这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和战略谋划。

2、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9月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统筹谋划,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着力加强生态保护治理、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3、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全面进入施工期

11月1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正式揭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实施迈出新的重要一步。2018年1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宣布,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2019年,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国务院批复《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标志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全面实施。

4、今后每届党的中央委员会任期内均开展例行生态环保督察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6月印发《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规定》明确,原则上在每届党的中央委员会任期内,应当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和政府,国务院有关部门以及有关中央企业开展例行督察,并根据需要对督察整改情况实施“回头看”;针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视情组织开展专项督察。7月-8月,第二轮第一批8个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陆续进驻上海等6省(市)和中国五矿、中国化工2家央企开展督察,央企首次成为被督察对象。

5、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明显,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2019年,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聚焦标志性战役,重点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加大投入,强化监管,协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取得关键进展。全国未达标城市PM2.5浓度继续下降,2804个县级及以上水源地的10367个环境问题整治完成率达99.9%。长江入河排污口、渤海入海排污口现场排查工作全部完成。治理黑臭水体按“摸清底数、试点示范、全面完成”3个阶段有序推进。

6、北京世园会向世界发出绿色发展倡议

4月29日-10月7日,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在北京延庆举行。此次世园会以“绿色生活,美丽家园”为主题,向世界阐释绿色发展理念,发出绿色发展倡议。共有全球11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举行了100余场国家日和荣誉日、3000多场民族民间文化活动,吸引近千万人次参观,展出规模之大、参展方数量之多,刷新了A1类世园会历史纪录。北京世园会展示了中国绿色发展的成就,体现了中国坚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心。

7、“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启动

5月,“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在深圳正式启动。国务院办公厅年初印发《“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提出开展“无废城市”建设试点。4月底,从60个候选城市中正式选定“11+5”个城市和地区作为首批试点。各试点城市和地区按照“一城一策”原则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并相继通过评审。首批试点城市将通过具体实践,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模式,为2021年后“无废城市”试点次第推开探索路径。

8、第二届监测大比武展现生态环保铁军风采

为全面提高全国生态环境监测水平,打造生态环境保护铁军,4月-10月,生态环境部等6部委联合举办第二届全国生态环境监测专业技术人员大比武,本届大比武活动分为生态环境监测综合比武和辐射监测专项比武。共有来自1390家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的6198名技术人员报名参加省级比赛,其中社会环境监测机构数和人数占到四成;来自全国33支代表队293名选手在南京参加了全国决赛,充分展示了新时代全国生态环境监测队伍精湛的技术水平和良好的精神风貌。

9、立法推进垃圾分类实施

7月1日起,《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上海开始步入垃圾分类强制时代。2017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要求,46个城市先行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到2020年底,基本建立垃圾分类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2025年前,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目前,一些重点城市在城区范围已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多地开始对垃圾分类工作进行严格考核。

10、首部《中国的核安全》白皮书发布

9月3日,国务院新闻办发表《中国的核安全》白皮书。这是中国发表的首部核安全白皮书。白皮书阐述了中国核安全观的核心内涵,即“四个并重”:发展和安全并重、权利和义务并重、自主和协作并重、治标和治本并重。作为构建透明、公平、合作、共赢的国际核安全体系的重要倡导者、推动者和参与者,中国在做好自身核安全的同时,认真履行核安全国际义务,为全球核安全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力量。

2019年国际十大环境新闻

1、世界环境日主场活动在中国杭州成功举办

6月5日,第48个联合国世界环境日全球主场活动在中国浙江省杭州市举行。今年环境日世界主题为“Beat Air Pollution”(蓝天保卫战,我是行动者),关注当前国际社会面临的最严重环境问题之一——大气污染防治。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表示,中国20年来积累的治理大气污染经验,为全球其他城市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城市提供了宝贵经验。

2、第25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西班牙马德里召开

12月2日-12月15日,原定于智利举行的第25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转场西班牙马德里。本届大会对2020年前盘点、适应、气候资金、技术转让和能力建设、支持等议题展开了讨论。大会期间,中国代表团始终发挥积极的建设性作用,虽然大会在核心议题《巴黎协定》第六条的相关谈判中未能取得一致意见,但中国仍将继续推动相关各方争取早日达成共识。中国将坚定不移实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与各方一道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3、第四届联合国环境大会呼吁创新发展模式

3月11日-3月15日,第四届联合国环境大会在位于肯尼亚首都内罗毕的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总部举行。来自联合国170多个成员国的部长共同通过了“变革蓝图”,决心通过创新、开发中不以牺牲地球资源为代价等举措,推动全球环境治理进程。此外,与会代表还讨论了海洋塑料污染和微塑料、化学品和废物无害化管理等议题。来自各国的4700多人参会,人数创下历届新高。

4、《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主题发布

9月,《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官方网站向全球发布了2020年《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主题——“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Ecological Civilization-Building a Shared Future for All Life on Earth)”。这是联合国各环境公约缔约方大会首次以“生态文明”为主题,彰显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鲜明世界意义。此次大会将于2020年10月在中国云南省昆明市召开。

5、美国政府正式启动退出《巴黎协定》程序

11月4日,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发布声明,宣布美国正式启动退出《巴黎协定》的程序。《巴黎协定》于2016年11月4日正式生效,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继《京都议定书》后第二份有法律约束力的气候协议,为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作出安排。根据《巴黎协定》规定,该协定生效3年后(即2019年11月4日),缔约方才能正式要求退出,退出过程需要一年时间。数据显示,从2017年1月到2019年9月初,特朗普当局已放松了128项环保法规。美国的一系列“开倒车”行为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批评。

6、欧洲多国遭遇热浪袭击,全球变暖议题再引关注

夏季,欧洲多国发生极端高温。巴黎历史最高温刷新到42.6摄氏度,德国也刷新高温纪录,达到41.2摄氏度。高温肆虐西欧等地后,持续向北蔓延,芬兰南部达到33.7摄氏度。此外,高温也影响到格陵兰岛冰川及北极海冰。科学家对热浪模拟计算后表示,如果没有气候变化,这样规模的热浪几乎不可能。高温警报让包括欧洲在内的世界多国再次认识到应对气候变化的紧迫性。为应对气候变化,英国重新修订了《气候变化法案》,正式确定了到2050年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的目标,成为第一个以法律形式推行“净零排放”的主要经济体。

7、亚马孙雨林大火给南美洲埋下环境隐患

8月,亚马孙雨林发生严重火灾,引起全球关注。因当地农民为放牧或种植农作物蓄意引燃,各处起火点不断蔓延,火灾绵延两月,直至10月形势才趋于平缓。据统计,亚马孙地区8月至9月共发生约8万起火灾。巴西政府及时组织灭火救援行动,采取多种举措有效遏制了火情。亚马孙雨林大火对南美洲地区生态系统和气候带来严重影响,或将进一步加快安第斯山脉的冰河融化速度、中断水供应,影响数千万人。

8、印度遭遇严重空气污染,多地进入公共卫生紧急状态

11月以来,印度遭遇严重的空气污染。首都新德里空气质量指数 (AQI) “爆表”,部分地区进入“公共卫生紧急状态”。据当地警方调查,旁遮普、哈里亚纳和北方邦等地农民焚烧秸秆是此次空气污染严重主因。印度政府采取了关停学校,叫停新德里周边燃煤发电厂,以及实行车辆“单双号”限行等措施,以应对重污染天气。

9、菲律宾—加拿大的洋垃圾“六年之争”收场

5月,菲律宾与加拿大之间持续六年的“洋垃圾之争”收场。2013年-2014年,加拿大运往菲律宾标注为“塑料”的集装箱被海关查出实际为生活垃圾、塑料垃圾甚至成人纸尿裤等,勒令加拿大运回,但一直未得到回应。今年,菲方再下最后通牒。5月31日,载有重达1000吨69个垃圾集装箱的船只最终开往加拿大。

10、“我们的海洋”大会关注塑料垃圾

10月23日-24日,“我们的海洋”第六次会议在挪威首都奥斯陆召开。在此次大会上,各界与会代表达成370项关于保护海洋环境的承诺,总值超640亿美元。会议期间,各方围绕气候变化对海洋的影响、海洋塑料污染和可持续渔业等议题展开了交流讨论。

声明:一盘搜百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888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