钺的拼音,斧钺是如何从武器转化成礼器的?
似乎前几个回答里都涉及到了一个问题:以为有个更先进方便的武器,斧钺笨重,跟不上时代了,只能退化为礼器钺的拼音!
这个逻辑很可笑了。军权、国权为何不用先进之物,而用退化的老古董呢?这根本就是凭空猜想的了。
斧是较早出现的工具了,旧石器时代就已经有了。之所以“斧钺”二字是主刑罚的,不能光看“斧钺”这两个字,要看“刑”字。刑字的意思,就是开刀。用刀给人身体造成不能恢复的伤害。比如割掉鼻子,这就是劓刑,砍掉脚就是刖刑,孙膑之所以叫孙膑,是因为“膑”,膝盖骨被剜掉了。
但是古时的刑,是不对自己人使用的,因为这种部落或者部落联盟,管理其实很简单,刑主要是针对敌人的。让敌人受刑,当时最方便的是用斧子。
要作战,那也会出现叛徒之类的。这些人虽然是自己人,但犯了错,怎么办呢?也开始对他们加“刑罚”。后来,因为兼并或者群聚等,管理越来越难了,人多了就需要更好地管理办法,刑罚是个很好的办法。那么内部的自己人也开始要受刑罚了。
所以这玩意儿,从根上,便有血腥、惩罚、警告的成分。
后来虽然兵器在发展,但它的象征意义还在那里,也有习惯上的自然。所以后世把受刑罚叫斧钺,苏武就曾说:“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
但还有更重要的意义,比如我们用斧子砍木头,不规则的地方,会被斧子修正,这叫斧正。新人写了作品,让前辈作家看看,也会说:敬请斧正。
也就是说,之所以用这个“斧钺”作为礼器象征,主要的用意就是匡扶正气、秉承正直的国家或军权威严。有校正修整之意。帝王用它“斧正天下”!大将用它“斧正军纪”。
至于很大的“钺”,实际上是因为礼器而礼器,就是为了这个和地位配合,所以造型上做出了更大、更厚重的样子,并非有人用这么大的兵器作战。一个国家,要让国家威严、帝王威严厚重,自然是大一点的好。何况,这么大的天下,需要大斧子匡正。
形容出战的成语?
断发请战、干戈征战、鞠旅陈师、秉旄仗钺、1:成语:断发请战 读音:[ duàn fà qǐng zhàn ]释义:旧时指将士急于出征,士气高昂2:成语:干戈征战 读音:[ ɡàn ɡē zhēnɡ zhàn ]释义:干戈:古兵器,泛指武器;征战:出征作战。指武装作战,转战南北。3:成语:鞠旅陈师 读音:[ jū lǚ chén shī ]释义:鞠:告;陈:陈列;师、旅:军队。出征之前,集合军队发布命令。4:成语:秉旄仗钺 读音:[ bǐng máo zhàng yuè ]释义:秉、仗:拿着;旄:古代军旗的一种;钺:古兵器,象斧。手执指挥全军的旗帜和受命出征的黄钺。比喻掌握着军事大权。5:成语:御驾亲征 读音:[ yù jià qīn zhēng ]释义:御驾:皇帝的车驾,指皇帝。皇帝亲自率军出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