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运动导火索,五四运动最终怎么结束的?
我是金十七,欢迎点阅及关注五四运动导火索。
五四运动是在实现了斗争目标后,理性结束的,可以说得上胜利结束了。
五四运动有两个基本目标:一是惩办买国贼章宗祥、陆宗舆、曹汝霖;二是反对把山东权益转让给日本,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在运动中,由于大批学生被捕,又衍生出第三个目标:释放被捕学生。
我们先看第三个。学生的被捕和释放,经历了两次。第一次有学生被捕是在1919年5月4日。当天下午,爱国学生在赵家楼曹汝霖家中,先是痛打驻日公使章宗祥,遍寻曹汝霖不着后,愤而放烧宅。军警赶到,共抓捕学生32人。5月7日,经蔡元培营救,所有被捕学生被释放,回校上课。
(赵家楼故址)
第二次学生被捕是在6月3日。当天,学生因不满政府为曹、陆、章三人辩护,举行大规模街头演讲,军警抓捕170余人。6月4日,学生举行更大规模的街头运动,有700余人被捕。
6月5日,为声援学生,全国各大城市爆发了罢工、罢课、罢市运动,当天,北洋政府释放了此前被捕的870余名学生。
第二个目标是罢免章、曹、陆三人。6日10日,北洋政府将此三人撤职。
第三个目标是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6月23日,时任大总统在会见山东各界代表时表示,政府已经电令中国代表团拒绝签字。6月28日,中国代表团在巴黎正式拒绝在对德和约(即《凡尔赛条约》)上签字。
至此,五四运动达成了全部目标,胜利结束。
五四的精神和由来的区别?
五四青年节指的是指14至28周岁期间的人群,国家规定是需要放假半天的,五四青年节的由来已久,而青年节的设立是为了纪念1919年5月4日中国学生爱国运动,下面小编搜集了五四青年的由来以及介绍。
五四运动的导火索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借口对德宣战,攻占青岛和胶济铁路全线,控制了山东省,夺取德国在山东强占的各种权益。1918年大战结束,德国战败。1919年1月18日,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平会议”。北京政府和广州军政府联合组成中国代表团,以战胜国身份参加和会,提出取消列强在华的各项特权,取消日本帝国主义与袁世凯订立的“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归还大战期间日本从德国手中夺去的山东各项权利等要求。巴黎和会在帝国主义列强操纵下,不但拒绝中国的要求,而且在对德合约上,明文规定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北洋政府竟准备在“合约”上签字,从而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的反对。 导致激起青年们发起“五四运动”。这就是导火索!
青年节的由来
五四青年节,是为纪念1919年5月4日爆发的五四运动而设立的。它来源于中国1919年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1939年,陕甘宁边区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规定5月4日为中国青年节。1949年12月,中国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正式宣布五月四日为中国青年节。青年节期间,中国各地都要举行丰富多采的纪念活动,青年们还要集中进行各种社会志愿和社会实践活动,还有许多地方在青年节期间举行成人仪式。五四精神的核心内容为“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现在在网络上面有一个搞笑的说法,由于五一只放三天假,导致中国学生非常不满,于是,五四运动就此爆发啦!@~~这些都是误解,真正的五四节是为了几年五四运动而产生的。
五四精神
五四精神的核心内容为“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我们应该为了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为了国家的繁荣和富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积极进取,勤奋工作。
什么是五四精神呢?
有的认为是爱国主义,有的认为是民主与科学,有的认为是解放思想、不断创新,有的认为是理性精神、个性解放,有的认为是勇于探索、追求真理,有的认为是破旧立新的革命或变革,有的认为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等等。这些说法都是有道理的,事实上也是联系在一起的。
爱国主义是五四精神的源泉,民主与科学是五四精神的核心,勇于探索、敢于创新、解放思想、实行变革是民主与科学提出和实现的途径,理性精神、个性解放、反帝反封建是民主与科学的内容。而所有这些,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振兴中华民族。因此,纪念五四运动,发扬五四精神,应该把这些方面结合起来,为振兴中华民族而努力奋斗。
总之,五四精神代表着诚实的,进步的,积极的,自由的,平等的,创造的,美的,善的,和平的,相爱互助的,劳动而愉快的,全社会幸福的统一体现。
因此五四精神就是升华了的爱国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