郢都是现在的什么地方,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邺都是哪里?
谢邀郢都是现在的什么地方。邺都;古地名。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国都。楚人有将都城命名为邺的习惯,由于历史的原因,楚国的都邑曾几经迁徙,其所迁的都邑之多、迁都之频繁,是其他周初诸侯。
楚纪南故城是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都城,当时称为“邺都”,因为城在纪山的南边,也称“纪郢”。西晋学者杜预在《左传》的注释中始将邺都改称“纪南城”。从公元前689年楚文王迁都邺至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取克邺都,前后共400多年,楚国共有20代国王在此建都。
楚国全盛时期,邺都纪南城也成为楚国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是当时南方的第一大都会。
楚国国都郢都在今日哪里?
郢都:楚文王自丹阳迁于此,今在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故江陵)西北,今纪南城。
郢,古地名。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国都。楚人有将都城命名为郢的习惯,由于历史的原因,楚国的都邑曾几经迁徙,其所迁的都邑之多、迁都之频繁,是其他周初诸侯所难以比拟的。
1、丹阳:熊绎始居于此,在今湖北省枝江市或河南省淅川县。
2、鄀都:楚昭王自郢迁于此,在今湖北省襄阳市宜城东南。
3、鄢都:楚惠王曾居于此,在今湖北省襄阳市宜城。
4、陈都:楚顷襄王二十年自郢迁于此,在今河南淮阳。
5、巨阳:楚考烈王十年迁于此,在今安徽省阜阳市北。
6、寿春:楚考烈王二十二年迁于此,在今安徽省寿县。
春秋时楚国都城郢是什么地方?
楚国春秋时期的都城史书上记载为郢都。 郢都简介: 郢都是楚国的都城,位于湖北省荆州北面离城8公里的纪南城。曾经有二十个王以此作为都城,历时四百多年,因此成为了当时南方一个大都会。当时各国之间的商业相当频繁,各国的都城,同时都是商业中心,郢都当然也是重要的商业中心了。此外,由于它是长江中游水陆交通的中枢,因此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公元前278年,郢都遭到秦国军队入侵,因而变成废墟。 郢都相关故事: 道家的始创人老子和爱国诗人屈原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人,屈原更在楚国的都城郢都度过他的大半生。怀王三十年,屈原回到郢都,楚怀王不但不听屈原的忠告反而将其逐出郢都,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挥兵南下,攻破了郢都,屈原在绝望和悲愤之下于同年农历五月初五写下《哀郢》,之后怀大石投汨罗江而死。秦国占领郢都后改为南郡。
秦始皇灭六国是现在的哪些地方?
公元前230年,秦王嬴政扫平六合的战争拉开帷幕,至公元前221年,用近十年的时间,先后灭掉了韩、赵、魏、楚、燕、齐六国,至此,“战国七雄”局面结束,秦国成为天下唯一的霸主。
在灭六国战争前,秦国的疆域并不大,商鞅变法之后,秦国将都城迁到咸阳,当时的疆域包括今陕西大部、山西西南一小部分、河南西部部分区域以及甘肃东南部、四川部分区域。
而随着灭六国战争的推进,秦国的疆域越来越大,到了统一六国后,秦国的疆域达到了400万平方公里左右,划分为40多个郡,直接管辖1000多个县,成为了当时亚洲最大的、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
而被灭掉的六国,原本的国土,都成为了秦国广袤疆域的一部分,六国子民,也都有了一个共同的称号,那就是大秦子民。
按照我们如今各省各地市的行政划分,春秋时代的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的疆域,主要集中在我国目前的中东部地区,北部一度到达如今的朝鲜半岛,而南部则达到了江苏、浙江部分区域,因六国均在崤山以东,故该六国也被称为“山东六国”。
韩国:疆域最小、实力最弱的国家
韩国原为春秋战国时期晋国的韩氏贵族,“三家分晋”后,韩氏家族得以独立,成为了一个诸侯国家,也是六国中,疆域面积最小、实力最弱的一个国家。
韩国的疆域,东临魏国,西靠函谷关,可以说在当时是占据了军事要道。原本韩国的都城在平阳,也就是如今的山西临汾,但在公元前358年,韩昭侯启用法家的申不害为相国后,将都城迁到了如今的新郑。
由于占据军事要道,韩国连年就处于战争不断的状态,申不害为相后,韩国执行苛刻政治,虽然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很快就再一次由于战争,陷入了衰落。
俗话说,狮子要挑软的捏,由于韩国的疆域面积最小,实力也最弱,再加上占据了函谷关这个军事要道,有道是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因此,韩国就成了被秦国第一个灭掉的国家。
在被灭掉前,韩国曾派出著名的辩论家韩非子前往秦国,试图游说秦王嬴政先攻打赵国,这样韩国就能得以喘息。
但丞相李斯识破了韩非子的计谋,他唯恐嬴政被韩非子的巧言蒙蔽,因此先下手为强,对秦王嬴政晓以利害,最终嬴政逮捕了韩非子,并在狱中逼其自尽。
公元前230年,秦王嬴政派大将史内腾率兵攻打韩国,在强大的秦国面前,韩国基本上就是无力抵抗的状态,战争毫无悬念以秦国胜利结束。
韩王安也在战争中被俘,关押在陈县,在几年后的公元前226年,韩国旧贵族发动叛乱,秦始皇下令将韩王安处死,韩国宣告灭亡。
截止韩国灭亡时,韩国的疆域主要包括如今的山西中部、河南西部以及陕西东南部等区域,都城则在如今的河南新郑。
赵国:实力最强横的国家
赵国在巅峰时期,实力是非常强横的,自古就有“燕赵之地,多慷慨悲歌之士”这种说法,当地的民风也相当彪悍,因此,在早期,赵国在六国中,是一个让秦国十分忌惮的国家。
赵国与韩国一样,也是“三家分晋”的产物,都城位于今河北邯郸,“三家分晋”后,赵国国土面积剧增,同时由于拥有名相蔺相如以及大将廉颇,在这两位忠君爱国的臣子辅佐下,赵国的实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
因此,秦国对于赵国,一直没有敢大规模用兵,一直到大将白起在长平,击败赵军并坑杀其士卒四十万人后,赵国的实力大损,以此为契机,开始了灭赵国的战争。
而赵国对于秦国,属于世仇,秦王嬴政的父亲秦异人,曾在赵国为人质十余年之久,秦王嬴政的童年时期,也在赵国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因此,在长平之战后,本着趁你病要你命的原则,嬴政趁机灭掉赵国。
公元前229年,秦赵之战打响,在最初秦国打得并不顺利,因为赵国应战的,是有着“战国四大名将”称号之一的李牧,但在秦国利用反间计后,赵王迁听信了谗言,李牧被害,赵国就此失去了抵抗秦国的中坚力量。
在李牧死后不久,秦将王翦出兵赵国,赵国大将赵葱战败,秦国攻破邯郸,赵王迁以及赵国宗室被俘。
赵国在巅峰时期时,其疆域极大,都城位于今河北邯郸,包括今河北中南部、山西的西北部、山西东部部分区域、河南的北部以及山东西部大部分区域等地区。
魏国:承受“连续暴击”的国家
魏国也是“三家分晋”后分裂出来的国家之一,并且在刚分裂后,实力是这三家相对较强的,但由于在历史上,承受了“连续暴击”,因此才逐渐衰落。
“三家分晋”后,时任国君的魏文侯进行改革,启用李俚进行变法,魏国在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很快发展起来,到了公元前344年,魏惠王将国都迁到了大梁,也就是如今的柯南开封后,魏国达到了其鼎盛时期。
公元前354年,魏国出兵攻打相邻的赵国,双方互有胜负,但在齐国增援赵国后,局势发生变化,尤其在齐国派出田忌、孙膑之后,采用“增兵减灶”之计,击败魏国。
此战,让原本实力中上的魏国一蹶不振,再也没有精力和别国交战。
公元前225年,秦国大将王贲围兵大梁,并采用将大梁周边的水,利用水路倒灌入城,逼迫魏王假不得不出城向秦军投降。
在大梁城陷落后,秦军又将安阳邑魏国余部消灭,至此,魏国灭亡。
魏国的疆域,包括如今的山西南部部分区域、河南中部、河南东部以及安徽西南部等区域,都城则在如今的河南开封。
楚国:疆域最大的国家
楚国是战国时期疆域最大的国家,鼎盛时期,国土横跨我国如今的十个省,东至浙江,西至湖南,北临河北,南到江苏。
楚国的起点很低,在立国之初,穷的连祭祀先祖时,去偷了一头牛才完成,但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在楚成王时期开始崛起,并不断的将周边小国吞并,逐渐成了一个中南部大国。
公元前704年,楚武王熊通登基,楚国进入了高速发展的阶段,尤其在邲之战大败晋国后,楚国问鼎中原,成为了一方霸主。
国力强盛,且良将颇多的楚国,让秦王嬴政在攻打它时踌躇良久,当时嬴政曾就如何攻打咨询过老将王翦,王翦认为应稳扎稳打,但少壮派大将李信却不以为然,最终,嬴政派李信率军二十万出兵伐楚。
但在楚国大将项燕的应战下,李信很快被击败,不得已,嬴政只得启用王翦,并采用“坚壁自守、伺机而战”的策略,最终趁楚军疲惫之际,迅速出兵,击杀项燕。
项燕的战败,注定了楚国的灭亡,王翦乘胜追击,攻破楚国国都寿春(今安徽寿县),楚王熊负开城投降被俘。
楚国最高光的时刻,应该就是楚宣王、楚威王时期,当时可以称得上真正的兵强马壮、幅员辽阔,其疆域相当之大,西起大巴山、巫山、武陵山,东至大海,南起南岭,北至今河南中部、安徽和江苏北部、陕西东南部、山东西南部,算的上当时疆域最大的国家了。
燕国:命运坎坷的北方小国
燕国能够在“战国七雄”中位列一席,靠的就是一个“熬”字,燕国的疆域处于北部,虽然相对安宁,但也远离中原,因此,这个与周朝几乎是同时建立的诸侯国,一直等到战国时期,才终于熬出头。
燕国的鼎盛时期,是在公元前312年,燕昭王职在位期间,登基前的燕昭王,在经历了燕国内部爆发“的太子之乱”后,被赵武灵王扶持,成为燕国的国君,至此,燕国也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
登基后的燕昭王,任用乐毅和秦开合纵攻齐、破东胡朝鲜,使燕国的国力达到了鼎盛,但在燕昭王死后,燕国的实力出现下滑。
尤其在秦、赵的长平之战后,燕国时任国君趁火打劫,意图侵占赵国,但却被赵国打了个三连败,由此,燕国实力大损,沦为弱国。
到了燕王喜时代,由于秦国的不断强大,燕太子丹担忧秦国会对燕国不利,于是就做了一个史上极为著名的行动,那就是派遣荆轲刺杀秦王嬴政。
刺杀的结果自然是荆轲失败,因为被刺杀,也导致秦王嬴政对燕国怨恨不已,在公元前227年,派王翦和辛胜率军讨伐燕国。
在易水之地,王翦大败燕军,很快,秦军又攻破了燕国国都蓟(今北京城西),而燕王喜和太子丹,则趁乱逃到辽东,但立足未稳,就被紧随起来的秦将李信消灭,太子丹被杀,燕王喜被俘,燕国宣告灭亡。
燕国的历史十分悠久,至灭亡时,燕国已经建国八百二十二年,随着不断的发展,燕国的疆域也在不断扩大,在其鼎盛时期,东面有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西面有上谷、代郡、雁门,南面到涿郡的易地(保定)、容城、范阳,北面有新城、故安、涿县、良乡、新昌,以及勃海的安次,也就是说,如今的北京、河北北部、天津、辽宁南部以及内蒙古部分地区,甚至包括朝鲜半岛,都属于燕国的疆域范围。
齐国:不懂得居安思危的国家
齐国的综合实力,应该在六国中位列前三,并且,由于疆域远离秦国,因此,与秦国一直没有什么大的正面冲突,这也是齐国不懂得居安思危的根本原因。
齐国在历史上,经历了几乎亡国的黑暗时刻,公元前314年,燕国内部爆发“太子之乱”,齐国国君齐宣王借平乱之名,大举出兵燕国,没想到被燕国勇士揍了个鼻青脸肿,而在燕昭王登基后,联合三晋、楚等国进行伐齐,一度打得齐国仅剩下除莒、即墨两座大城。
若不是齐国大将田单拼死抵抗,大败燕军,恐怕齐国早早的就从战国舞台上退出了,但是这场战争,也让齐国的实力大损,进入了逐渐衰落的时代。
在秦灭六国“远交近攻”的策略中,齐国就是那个“远交”的国家,秦国在马不停蹄的攻打其他国家时,对齐国却采用了不断贿赂的计策,而贪图眼前利益的齐王,对外界的战争视而不见,一直保持中立态度。
著名的“唇亡齿寒”这个典故就出自与齐国,名士周子曾对齐王言明利害关系,但齐王依然不为所动,甚至还幻想着和秦国结盟。
公元前221年,腾出手来的秦国,以齐国拒绝秦使访齐为由,出兵伐齐,齐王建慌忙组织兵力抵抗,但在强大的秦军面前,很快就土崩瓦解。
齐国灭亡后,秦王嬴政把齐王建送到边远的共地,让他居住在松树和柏树之间,并不提供食物,最终齐王建被活活饿死在树林之中。
齐国传自姜子牙,在姜子牙辅助周武王灭商后,被封国建邦,经过数代的发展,到了齐桓公时期,齐桓公通过“尊王攘夷”,使国力十分强盛,成为春秋五霸之首,其疆域包括河北中南部、山西北部、山西东部、河南北部以及山东西部等区域,最远处濒临大海,齐国也被称为海王之国。
小结:
随着灭六国战争的结束,秦国成为了当时亚洲最大的统一政权国家,国土面积也达到了400万平方公里左右,在统一全国后,秦始皇采用郡县制,将全国分为三十六个郡(后期增加到四十六个),形成了多民族共2000多万人和谐生存的伟大功绩,因此,始皇嬴政,担得起“千古一帝”这个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