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羽毛,“万古云霄一羽毛”是什么意思?
意思:为了三分天下周密地筹划策略,万代好像鸾凤高翔,独步青云。出处: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咏怀古迹》。原文: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作者简介: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原籍湖北襄阳,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扩展资料这首诗是当时诗人瞻仰了武侯祠,衷心敬慕,发而为诗。作品以激情昂扬的笔触,对其雄才大略进行了热烈的颂扬,对其壮志未遂叹惋不已!“诸葛大名垂宇宙”,上下四方为宇,古往今来曰宙,“垂于宙”,将时间空间共说,给人以“名满寰宇,万世不朽”的具体形象之感。首句如异峰突起,笔力雄放。次句“宗臣遗像肃清高”,进入祠堂,瞻望诸葛遗像,不由肃然起敬,遥想一代宗臣,高风亮节,更添敬慕之情。“宗臣”二字,总领全诗。接下去进一步具体写诸葛亮的才能一什么羽毛、功绩。从艺术构思讲,它紧承首联的进庙、瞻像,到看了各种文物后,自然地对其丰功伟绩作出高度的评价:“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纡,屈也。纡策而成三国鼎立之势,此好比鸾凤高翔,独步青云,奇功伟业,历代敬仰。然而诗人用词精微,一“纡”字,突出诸葛亮屈处偏隅,经世怀抱百施其一而已,三分功业,亦只雄凤一羽罢了。“万古云霄”句形象有力,议论达情,情托于形,自是议论中高于人之处。想及武侯超人的才智和胆略,使人如见其羽扇纶巾,一扫千军万马的潇洒风度。感情所至,诗人不由呼出“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的赞语。伊尹是商代开国君主汤的大臣,吕尚辅佐周文王、武王灭商有功,萧何和曹参,都是汉高祖刘邦的谋臣,汉初的名相,诗人盛赞诸葛亮的人品与伊尹、吕尚不相上下,而胸有成竹,从容镇定的指挥才能却使萧何、曹参为之黯然失色。这,一则表现了对武侯的极度崇尚之情,同时也表现了作者不以事业成败持评的高人之见。刘克庄曰:“卧龙没已千载,而有志世道者,皆以三代之佐许之。此诗侪之伊吕伯仲间,而以萧曹为不足道,此论皆自子美发之。”黄生曰:此论出,“区区以成败持评者,皆可废矣。”可见诗人这一论断的深远影响。最后,“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诗人抱恨汉朝“气数”已终,长叹尽管有武侯这样稀世杰出的人物,下决心恢复汉朝大业,但竟未成功,反而因军务繁忙,积劳成疾而死于征途。这既是对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高尚品节的赞歌,也是对英雄未遂平生志的深切叹惋。这首诗,由于诗人以自身肝胆情志吊古,故能涤肠荡心,浩气炽情动人肺腑,成为咏古名篇。诗中除了“遗像”是咏古迹外,其余均是议论,不仅议论高妙,而且写得极有情韵。三分霸业,在后人看来已是赫赫功绩了,而对诸葛亮来说,轻若一羽耳;“萧曹”尚不足道,那区区“三分”就更不值挂齿。如此曲折回宕,处处都是抬高了诸葛亮。全诗议而不空,句句含情,层层推选:如果把首联比作一雷乍起,倾盆而下的暴雨,那么,颔联、颈联则如江河奔注,波涛翻卷,愈涨愈高,至尾联蓄势已足,突遇万丈绝壁,瀑布而下,空谷传响──“志决身歼军务劳”──全诗就结于这动人心弦的最强音上。
万古云霄一羽毛现如何评价?
万古云霄一羽毛”是“诗圣”杜甫用来盛赞诸葛亮的诗句。国画大师徐悲鸿曾以此题为匾额,至今仍高悬于成都武侯祠门楣之上。此句用来写诸葛亮固然贴切,但是用来形容“茶圣”陆羽亦恰如其分。
陆羽,唐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三岁时被父母遗弃在竟陵西湖边,被龙盖寺住持智积禅师捡到,在寺庙中长大。禅师看他聪慧机敏,九岁时教他识文断字,熟读经卷。他不知自己的姓名,智积禅师遂用蓍草为他占卜,得“蹇”卦,又变“渐”卦,辞曰:“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吉。”渐,即徐缓之意;陆,就是水流渗而出的陆地。整句话意为,鸿雁徐徐降落在水流渗出的陆地,华丽的羽毛显示出高贵的气质。这是一个多么吉祥的卦辞,多么美好的意象。
陆羽是智积禅师从竟陵西湖岸边捡到的,就姓了“陆”;要成为一个仪态万方的人,所以名为“羽”;大雁徐徐飞来,就以“鸿渐”作了字。
陆羽自幼为智积禅师煮茶。坊间传闻,他善烹茶,精鉴水,对茶的领悟天赋异禀。同一江中之水,他能区分不同段水的品质,还对所经之处的江河泉水分别评定等级高下。甚至,他还能品出瀑布和雪水之别。经年之后,陆羽著《茶经》,写下对水质精辟的见解。
逃离寺院
不知是玄妙的经卷对一个九岁的孩子来说艰涩难懂,还是智积禅师的管教过于严厉,陆羽对佛法兴趣不大,却喜欢诗文,以致到了忘情的地步。
有一次,禅师要他抄经念佛,陆羽却问:“释氏弟子,生无兄弟,死无后嗣。儒家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出家人能称有孝吗?”并公然称:“羽将校孔氏之文。”禅师闻言,颇为恼怒,就用繁重的“贱务”惩罚他,迫他悔悟回头。可禅师的良苦用心,不但没有驯服陆羽,反而激起他更大的反抗。十三岁的时候,陆羽逃离寺院,到一个戏班里做伶人。他虽幽默机灵,但容貌丑陋,又有口吃,只好当丑角,写台本,竟然写出了《谑谈》三卷。在戏台上表演后,博得观众好评,渐渐声名鹊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