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地菩萨,西游记中的菩萨究竟是男是女?
西游记中的的菩萨究竟是男是女?。我很尊重每个人的信仰十地菩萨,不管是流传已久的佛道,还是传入不久,仅有二三百年的教会,只要遵纪守法,拥护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信仰自由,当然就会受法律保护。只要是成年,没人协迫,谁信都可以。
说到菩萨性别,我也尊重菩萨,但現实我也怀疑过,菩萨究竟是男是女,这里绝没有不尊重的意思。菩萨似乎是个残疾,雌雄同体,也可能古時医疗条件落后,错过手术的最佳時机,因此才长成个女貌男身。说来确实可惜,这么漂亮的人却难以婚配。假如当初菩萨沒这个残疾,小菩萨肯定会生一堆,流传至现在,很有可能,无数活菩萨就是現实。残疾的菩萨确让人惋惜,无奈之举,現实凡信菩萨的,也只好对画像膜拜,以表心意。其实每家都有活菩萨,只要真心尽孝就可以。做儿女的大概都乐意。
佛教有几大菩萨?多少罗汉?
佛教有无数菩萨,无数罗汉。
在佛教里,菩萨和罗汉,是修行证果的阶位,不是某个具体的人。如果把佛教看成一个学校,罗汉是学校里的小学生,菩萨是学校里的大学生。
佛教里的阿罗汉介绍。在佛教里,阿罗汉是修行小乘佛法(苦集灭道四圣谛)成就的人,是脱离轮回的圣人。
阿罗汉有3个特点:
1、应供。阿罗汉是证果的圣人,也是世间福田,应当接受天上和人间的供养。
2、杀贼。阿罗汉已经杀了烦恼贼,断除了三界见惑烦恼和思惑烦恼,证得了偏空涅槃,出离了轮回。
3、无生。阿罗汉过世后,会进入偏空涅槃,不会再来三界受生。
佛教里的4个阶位罗汉。1、初果罗汉,又叫做须陀洹。佛教里的修行人,断除三界88品见惑,就是须陀洹。
须陀洹在天上人间,最多经历7次往返,就能证阿罗汉果,入偏空涅槃,出离轮回。
须陀洹又叫入流,入圣人之流,入法性之流。
2、二果罗汉,又叫做斯陀含。须陀洹继续修行,断除欲界前面六品思惑,就是斯陀含。
斯陀含又叫一来果。斯陀含在天上人间,只要经历1次往返,就能证阿罗汉果,入偏空涅槃,出离轮回。
3、三果罗汉,又叫做阿那含。斯陀含继续修行,断除欲界所有的九品思惑,就是阿那含。
阿那含又叫不来果。阿那含去世后,不会再来欲界受生,而是会往生到色界天里的四禅天,在那里继承修行,直到证阿罗汉果,入偏空涅槃,出离轮回。
4、四果罗汉,又叫做阿罗汉。
修行人断尽三界88品见惑,81品思惑,就是阿罗汉。阿罗汉去世后,不会在三界受生,而是会入偏空涅槃,出离轮回。因此,阿罗汉又叫无生。
佛教里的菩萨介绍。在佛教里,菩萨是觉悟的人,菩萨有两个特点:
1、立志上求佛道;
2、立志下化众生。
在佛教里,阿罗汉是自了汉,修行以自利为主。菩萨和阿罗汉不一样,菩萨除了自利外,还要利他。
佛教里的52个阶位菩萨。大乘圆教里的52个阶位菩萨如下:
1、十信位菩萨。信心、念心、精进心、慧心、定心、不退心、回向心、护法心、戒心、愿心。
2、十住位菩萨。发心住、治地心住、修行心住、生贵心住、方便心住、正心住、不退心住、童真心住、法王子心住、灌顶心住。
3、十行位菩萨。欢喜心行、饶益心行、无嗔恨心行、无尽心行、离痴乱心行、善现心行、无着心行、尊重心行、善法心行、真实心行。
4、十回向菩萨。救护一切众生离相回向心、不坏回向心、等一切佛回向心、至一切处回向心、无尽功德藏回向心、随顺平等善根回向心、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心、如相回向心、无缚解脱回向心、法界无量回向心。
5、十地菩萨。四无量心、十善心、明光心、焰慧心、大胜心、现前心、无生心、不思议心、慧光心、受位心。
6、等觉菩萨。第五十一地之心,称为入法界心,即为等觉。
7、妙觉菩萨,也就是佛。第五十二地之心,称为寂灭心,即为妙觉。
佛教里菩萨的修行渐次。修行人没有见道(明心见性),都是假名菩萨,明心见性后,是初信位菩萨,破一品无明显一分法身后,是初住位菩萨。初信位菩萨,断证功夫相当于初果须陀洹。
在佛教历史上,龙树菩萨是十地菩萨(有说是初地,有说是八地)。慧能大师、永嘉大师和慧文禅师是十住位菩萨。慧思禅师是十信位菩萨。
大乘佛教是佛陀创立的吗?
很多人都知道,佛教分为两个派别,即所谓的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大乘佛教以普度众生为目标,所以自称“大乘”,意思是一辆可以拉很多人的大车。他们认为小乘佛教只能度自己,不能度别人,所以是“小乘”,意思是一辆只能容纳一个人的车。所谓的小乘佛教并不会称自己为小乘,因为这是一种贬低的称呼。
那么大乘佛教是佛陀释迦牟尼创立的吗?是也不是。大乘佛教徒肯定认为大乘佛教就是佛陀传下的教法,真实无虚。但是以旁观者的角度看,大乘佛教源自佛陀创立的原始佛教,但又不同于原始佛教。
当年,释迦牟尼悟道后,在古印度创立了佛教。释迦牟尼一生传教,但却没有留下任何文字,全凭口述。释迦牟尼灭度(逝世)后,他的弟子们认为有必要把释迦牟尼传授的教法记录下来,这样才能经典永流传,于是佛摩诃迦叶在王舍城主持了第一次结集(即共同诵出佛陀的教法,并记录下来),由阿难负责诵出经藏,优婆离诵出律藏,这样建立了原始佛教的基本经典与僧团戒律。参与结集的这些人都是佛陀的得意弟子,而那些无缘参与结集的大众们,在结集的洞窟外也自行结集,被称为窟外结集。窟外结集所产生的经典,被称为杂藏。而这是小乘佛教与大乘佛教分裂的源头,杂藏中的方广经,就是大乘佛教经典的前身。
佛陀释迦牟尼灭度百年后,原始佛教终于彻底分裂了,这被称为“根本分裂”。关于根本分裂的原因,不同教派各有说法,在这里就不详究了。根本分裂的后果是,佛教分为上座部与大众部。顾名思义,上座部主要是由上座长老组成的,而大众部主要由低层信徒组成的。上座部较为保守,遵循着释迦牟尼的原始教法,而大众部则较为革新,为佛教引入了许多新的思想与元素。后来大众部流传较广,发展迅速,他们自称大乘,把保守的上座部贬为小乘。
所以说,大乘佛教既是,又不是佛陀释迦牟尼创立的。因为大乘佛教源自原始佛教,却加入了许多新的内容。
比如,原始佛教,以及小乘佛教认为,世间只有一个佛,那就是释迦牟尼佛,其他人修行的最高层次是阿罗汉果位。而大乘佛教则认为,阿罗汉只是自己修行,并不圆满,阿罗汉之上是普度众生的菩萨,菩萨之上是觉行圆满的佛,任何人都可以成佛,世间有无数的佛。
其实,大乘佛教在教义、仪轨、戒律、修行方法等各个方面都有所革新,和原始佛教并不一样。而小乘佛教则较多保持了原始佛教的样子。当然,这个问题就太大了,这里就不展开讨论了。
后来,大乘佛教传入中国,被称为汉传佛教或北传佛教,而小乘佛教则主要在东南亚一带流传,被称为南传佛教。
一切有为法,如梦亦如露。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梦露居士,为你解读国学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