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五的由来,为什么用“二百五”来嘲笑他人?
摘要\二百五”最早用来形容傻帽的文献是,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83回二百五的由来:“原来他是一个江南不第秀才,捐了个二百五的同知,在外面瞎混。”“二百五”一般指傻头傻脑。“二百五”的来历很多,
\”二百五”最早用来形容傻帽的文献是,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83回二百五的由来:“原来他是一个江南不第秀才,捐了个二百五的同知,在外面瞎混。”
“二百五”一般指傻头傻脑。
“二百五”的来历很多,我写两个,一个是个人比较认可的,还有一个是民间传说。
古人一般把500两银子为一封,而“二百五”就是半封,他的谐音就是“半疯”。后人于是把疯疯癫癫,傻头傻脑之人叫做“二百五”
而民间传说 说的是一个叫苏秦的人,是一个纵横家,在齐国效力之际,被人刺杀,齐王很生气啊,下令缉拿凶犯归案,可是凶手早就逃之夭夭了。怎么办?
齐王灵机一动,便把苏秦的脑袋索性割了下来,并让人鞭笞的鲜血淋漓,挂于城门之上,贴上告示:“苏秦是个大内奸,死有余辜。齐王一直想杀了他,却没想到什么好的办法。今幸有义士为民除害,大快人心。齐王下旨重赏,奖励黄金千两,请义士来领赏。”
告示一处,还真有几个人来领赏,并一口咬定是自己所杀,士兵将其四人“请”至齐王面前,齐王说:“你们四人都说杀了苏秦,但是这里只有一千两黄金,怎么分?”
四人不知已经中计,还很高兴的答道:“这好办,1000/4=250,刚好每人250”。齐王看着几人还美滋滋的分着赏钱,便拍案大怒:“将这4个二百五拖出去斩了”
这四个人成了替死鬼,真正的刺客此时早已经逃到了秦国,后来民间留下“二百五”,比喻傻瓜、笨蛋和被财色所迷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