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生,是否回归乡村?回归森林?,国家森林乡村有没有资金支持
前两年有病住院,半个月时间巧遇两位同学校友,都是局级干部,谈起转眼之间的退休归宿,两人截然不同。一个说:他是农民出身,还要回归乡村。前后用了五年的空闲时间和积蓄,在老家建了两层小楼房,花园景观一应俱全,就图有个养老的舒适环境。另一位说:我从老家出来三十多年了,父母过世,老屋毁损。况且我也不打算回去了,就呆在城里,房子也宽绰。关键是以后上了年纪身体差了,有病住院治疗方便。
两人各有思路,各有各的道理。他们问我的归宿安排,我说:你们是吃皇粮的,我不敢抄你们的作业。我是彻头彻尾的土包子,父母是农民,我是农民,儿子孙子还是农民。城里再好养不活我,首先是不习惯。我在家里盖了两层简易小楼,搞了一个三亩田园景观,花园、果树、盆景、奇石、兰苑、凉庭,现在初具雏形,后面逐步细化完善。闲暇空余时,朝霞夕阳下,穿行苑林,观花赏景,纳凉避暑,收获快乐。偶尔夫妻搀扶,儿孙陪伴,三五知己,早茶晚酒,笑谈趣事,感悟人生,也算美事一桩。
打算城里养老的校友说:年轻时各奔前程,老来时殊途同归。到那时纳凉避暑也算我一个,吃你的绿色食品,喝你的山泉清水,品你的包谷烧酒,享受你的田园风光。我声明一下是付费的。
余生回归乡村,就是回归自然。这不是梦想,是实现梦想的现实。
求一篇关于古代造纸的方法的文章
对我国古代造纸术的工艺流程记载最详尽的著作是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作者宋应星在《天工开物》的第13篇《杀青》中对造纸术关于纸料、竹纸、皮纸的记载,可说是我国传统造纸术发展到最高峰的总结性叙述,其将古法造纸总述为五个步骤:
(1)斩竹漂塘
当时竹子是造纸的重要来源之一,因此盛产竹子的华南地区,尤其福建,是竹纸的主要产地。造纸的工匠通常在芒种前后上山砍竹(当时的“杀青”就是指砍竹做原料而得名),然后将截断的竹子在就地开挖的水塘内浸上100天,取出用力捶洗,使青壳和树皮脱掉,目的是让竹料软化。
19世纪造纸的材料来源由破布转为木材,因为木材容易取得,成本也较低。但由于木材纤维是由木质素所组成,木质素会氧化,这就是纸张泛黄的原因,这个问题又因造纸过程中添加酸剂而更加严重。
(2)煮木皇足火
将竹料拌入石灰水浸在木皇桶中蒸煮8个昼夜,经过碱液的蒸煮,原料中的木质素、树胶、树脂等杂质被除去。然后取出蒸煮的原料放入水塘内漂洗,再放进锅里浸石灰水蒸煮,如此反复进行十几天。经过反复蒸煮、漂洗的竹料纤维就逐渐分解。
现代制浆已改用烧碱替代石灰水。烧碱碱性较强,能使木材纤维迅速分解。另外还添加氯,以去除木浆里的杂质,目的是用来漂白,但排放的废水便含有机氯,而有机氯对生态环境伤害极大。目前现代大型的造纸企业已投入大量的资金来清除毒素,并研究新的漂白法,如以二氧化氯取代以降低有机氯的生成。
(3)荡料入帘
取出煮烂的原料放在石臼里用力舂成泥面状,捣烂后的原料用适量的水调配,使纤维彻底分离并浸透水分,成为纸纤维的悬浮液,再倾倒入纸槽里面。然后用细竹帘在纸浆中滤取,纸纤维留在竹帘上形成一层泾纸膜。
这道工序在造纸过程中是最费力的,抄纸的工匠站在纸槽旁重复着舀水、抬起竹帘。另外,捞纸时还得靠经验,抄得轻纸会太薄,抄得重纸又会太厚,完全凭工匠的手法。
(4)覆帘压纸
把捞过纸浆的竹帘倒铺在压榨板上,然后移开竹帘,这层泾纸膜便落在板上。慢慢堆叠起一层层的纸页,再以重物挤压,排出泾纸页中的水分。重物挤压之下纸膜也慢慢成形,成为一张张四四方方的纸张,每日每个工匠只能做300到500张纸。
(5)透火焙干
用两道土砖砌成砖墙的夹巷来焙干纸张,焙纸时先在夹巷内生火,由于砖块夹巷之间有空隙能让热气透出,因此用轻细的铜镊将一张张湿纸摊在墙上,从空隙中散发的热气使纸张慢慢干燥,干透后揭起来就是一张可使用的纸了。
造纸的造纸流程是怎样的?
以我国古书“天工开物”卷中所记载之竹纸制造方法为例,作为介绍。古时以竹子造纸之步骤如下: 一、斩竹漂塘 斩竹嫩竹, 放入池塘,裁泡一百日以上,利用天然微生物分解并洗去竹子的青皮。 二、煮徨足火 将以上所得之竹子,放入"徨〃桶内与石灰一道蒸煮八天八夜。 三、舂 臼 取出上述处理之竹子, 放入石臼,以石碓叩打直至竹子被打烂,形同泥面。 四、荡料入帘 将被打烂之竹料倒入水槽内,并以竹帘在水中荡料,竹料成为薄层附于竹帘上面,其余的水则由竹帘之四边流入槽内。 五、覆帘压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