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要冬眠吗,熊在冬眠的时候会冻僵吗?
这个时间,世界各地的熊都已经结束冬眠了,而且再过一个多月就到了熊繁殖的季节了,由于熊冬眠已经将体内的脂肪消耗得差不多了,所以此时醒来的熊攻击性极强,它们需要大量的进食,一方面填补身体的营养,一方面为接下来的繁殖打好基础熊要冬眠吗。毕竟冬眠的熊可能已经有接近5个月没有进食了,换句话说,熊眼睛一闭一睁快半年过去了。那么问题来了,熊为什么能够不吃不喝的冬眠长达5个月?在冬眠时,熊会不会被冻僵呢?我们简单地来聊一下这两个问题。
熊的冬眠冬眠是所有生活在除热带以外的变温动物都具备的习性,这是因为变温动物不能调节自身的体温,体温会随着环境的温度变化而变化,当气温降低到零摄氏度以下时,这些变温动物如果不采取一定的措施,它们就会被冻僵(冻死)。
相比较变温动物,身为恒温动物的哺乳动物冬眠的只占一小部分,而熊就是其中之一。在世界范围内,除了眼镜熊、大熊猫以及马来熊外,其他的熊均有冬眠的习性。这三种熊之所以不需要冬眠,大熊猫是因为它的主要食物是竹子,而竹子一年四季都有,它不存在因为季节变化而影响食物的因素,而眼镜熊和马来熊则一个生活在南美洲,一个生活在东南亚,它们都生活在热带的环境下,冬季也非常的温暖,食物也没有太大的变化,所以,这三种熊都不需要冬眠。
而其他的熊就不同了(棕熊、黑熊、北极熊),它们都生活在温带或者寒带地区,冬季的气温很低,而且万物凋零,这对于植物性食物占比平均超过65%的熊来说,无疑是“断了粮”,所以,为了应对食物匮乏和躲避严寒(北极熊),大多数的熊选择了冬眠的习性。
对于熊这种体型庞大的动物来说,冬眠是件“技术活”。首先,在每年的8月份以后,需要冬眠的熊就开始疯狂的进食,棕熊和黑熊主要是以浆果和鲑鱼为食(这个季节恰好是浆果成熟和鲑鱼产卵的季节),大量的进食,让熊“贴上了秋膘”。之后,在10月底-11月中旬,这个期间,它们就开始找冬眠的场所了,熊选择冬眠的场所通常是以向阳背风、隐蔽性较好的树洞、岩洞为主。找到冬眠场所后,熊会先将洞内铺上干草,再倒退着进入洞穴,让自己的头始终面向洞口。这样做的主要原因是可以及时的应对一些食肉动物的偷袭(比如东北虎)。
进入洞穴后,熊的体温开始慢慢地下降(区间在2-5℃之间),与体温同时下降的还有心跳速率,最终冬眠的熊新陈代谢降低到平时的75%左右。不同于其他变温动物的冬眠,冬眠期的熊属于“半睡眠”状态,它们的听觉感官依然在工作,所以一旦有异响,它们随时可以爬出洞穴应对。而且根据动物学家的研究发现,哺乳动物的冬眠每隔几天到十几天都会有一次体温恢复到正常体温的情况,此时冬眠的熊就会趁着正午的阳光出来溜达一圈,在生物学上,这种行为被称为阵间觉醒。
因此,熊的这种“半睡眠”的冬眠状态能够让它们及时的应对突然状况,同时这个习性也在提醒我们,不要试图趁着熊冬眠的季节打它的主意。
冬眠的熊会被冻僵吗?正常情况下,一头成年健康的熊是不会在冬眠期被冻死的,即便是生活在寒冷的北极的北极熊也是如此。这是为什么呢?有两个主要原因:
01 防御
熊是一种体型庞大的食肉动物,它们最大的特点就是身上有一层厚厚的毛发覆盖。记得小时候,总是担心自己养的狗(农村都是在院子里)会在冬天冻死,但是,母亲说了一句话让我放心了下来:带毛的动物冻不死(健康)。由此可见,毛发对于野生动物来说显然就是最好的御寒工具。在北极生活的北极熊也是如此,它身上也被厚厚的毛发覆盖,而且北极熊虽然看起来是一头白熊,但是它的皮肤是黑色的,毛发是中空且透明的,这有利于吸收太阳的热量,维持自身的体温。
当然,仅仅是有一层毛发还不足以抵抗严寒,所以所有需要冬眠的熊,在冬眠之前都会疯狂的进食,以增加自己脂肪的厚度。脂肪多了,除了能够给冬眠期不进食的熊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外,还能够抵御寒冷(企鹅的脂肪层就非常的厚,而这也是它能在南极生存的主要原因)。除了毛发和脂肪外,冬眠的熊选择向阳背风的洞且在洞中铺的干草也是一层御寒的机制。
因此,有了一层厚厚的毛发和脂肪,再加上可以挡风避寒的山洞的加持,让熊可以在寒冷的冬季,安然睡着大觉,不用担心自己被冻死。
02 冬眠期的习惯
在上面我们说过,冬眠期的熊并不是一觉到明年的,它们属于半睡眠状态,再加上阵间觉醒的行为,让它们能够及时的发现气温的变化。在极寒的那段时间里,它们会利用中午的太阳和“散步”让体温升高,而且它们还会调整睡觉时所在洞的深度(冷了往里面缩一点)。
总结冬眠期的熊是不会被冻僵的,因为它们有着厚厚的毛发、厚厚的脂肪层,这本身就是御寒的利器,再加上冬眠的熊并不是随意的趴在地上,而是会事先找到或者挖好一个可以遮蔽风雪的洞,在这三层机制的保护下,熊想要冻僵都难。况且冬眠的熊没事还喜欢趁着太阳较好时出来溜达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