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序志愿,顺序志愿的录取原则是什么?
顺序志愿是指在同一个录取批次设置的多个院校志愿有先后顺序顺序志愿,其表述方式为:第一志愿、第二志愿……例如一个第一志愿院校,一个第二志愿院校,计算机投档时将相同院校志愿的考生分别排队,然后根据分数从高到低向对应的院校投档。
例如,理科考生中有200个考生第一志愿填报了北京大学,300个考生填报了清华大学。若北京大学招生计划为30人,把这200人的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排队,计算机按1∶1.2的比例将排在前面的36名考生档案投给北京大学;若清华大学招生计划为40人,把这300人的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排队,计算机按1∶1.2的比例将排在前面的48名考生档案投给清华大学。
按“顺序志愿”实际上就是按“志愿+分数”投档,游戏规则明确,最大限度地保证了程序公平。但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首先是强化了志愿的作用,因为是先按志愿分别排队,考生能否被所报志愿录取,不完全取决于考试成绩,实际上是取决于与自己分数大体相当的其他考生的志愿,如考生志愿一旦扎堆,学校提档线会大幅提高,转而次年又可能大幅下降,使得考生填报志愿,尤其是第一志愿的填报有一定的偶然性,甚至不失博弈色彩;再者就是如果考生未被第一志愿录取,当填报的第2志愿的学校已经录满其他第1志愿的考生时,该生最后的录取结果可能使他感到很大的心理落差。实行这种录取投档办法的省份已经较少。
对于实行按“顺序志愿”(即“志愿+分数”)录取投档办法省份的考生,在填报志愿时要注意以下问题。
1、第一志愿是关键
从“技术和分数”的角度看,如果考生选报的第一志愿学校在该省近2~3年录取分数大体稳定,则考生分数最好达到该校上年度录取分数范围的中间段才较有把握,而且专业也有一定选择余地,如果仅仅达到分数范围的下端,选报时则要慎重。如果考生选报的学校近2~3年在该省录取分数“忽高忽低”,则考生分数最好达到其录取分数范围的上端,才较有把握。从录取结束后考生的心理状态看,学校报低了,但专业更容易满足,特别是对于录取到一般本科及高职院校来讲,在就业压力较大时专业尤显重要,因此这样的录取结果只是“小遗憾”;如果志愿报高了,第一志愿学校未能如愿则最后的录取结果可能是“大遗憾”。
2、第二志愿应是“保底”志愿
按照“顺序志愿”的投档办法,考生填报的第2志愿学校必须是第1志愿生源不足的学校,绝不能觉得自己的分数比该校上年实际录取分数高出很多就可将该校做为第2志愿学校。因为有不少学校虽然录取分数在批次内不是很高,但第1志愿生源充沛,录取的基本都是第1志愿考生。那么如何判定一所学校上年录取的学生第1、第2志愿学生各占多少比例呢?有的省市提供了详尽的录取统计资料,可以查到,有的省市的录取统计资料只是给出了各校录取分数,并未给出分志愿顺序的录取人数,这时就要直接咨询学校了。只有将第1志愿生源不足的学校做为自己的第2志愿学校才有可能被录取,才能“保底”。当前实行这种投档办法的省份,一般而言,第1志愿录取率可达75%左右,第2志愿录取率可达15%左右,第2志愿录取完成后总体上计划可完成90%以上,因此,考生应将第2志愿定位在自己可接受的最后的“保底”志愿,在“可能”被录取的学校中慎重选择。一旦前两个志愿未能录取,甚至分数高出批次线不少,尽管录取不应有什么问题,但最后的录取结果可能会很不“如意”。
3.志愿间及批次间的填报策略
在一个批次内,如果可选报的第1志愿学校,从上2年实际录取分数看,只有50~60%的把握,则一定要报好第2志愿,选择第1志愿生源不足的并且是自己可以接受的学校做为第2志愿,才有可能被录取,也才有可能得以“保底”。如果找不到很合适自己的第2志愿学校,则不如第1志愿就选择有70~80%录取把握的学校。至于批次间的填报策略,主要指分数达到本科重点(一表)线以上不多,填报重点批次院校也可以适当“高报”,选择只有50%把握的学校作为第1甚至第2志愿,如不能录取,则放弃重点批次,(不服从调剂,甚至不填满一批志愿),用相对较高的分数到二批本科选择自己理想的学校做为第1志愿。
顺序志愿和平行志愿有什么区别?
我在另外一个回答“每个大学划定的录取线什么时候公布?”中,详细介绍了“平行志愿”。为了避免重复,在此回答中只对顺序志愿进行解答、然后总结区别
什么是顺序志愿仍然以坐车举例。一个高校相当于一个大巴车,车里的座位数相当于这个高校要录取的人数,每个专业相当于指定的一个座位区域–比如红框区域对应数学专业。
而每个学生要坐车的意向(志愿表)仍然是这样一个表格
于是,首先按照每个学生第1想坐的车的意向(第1志愿),形成了如下的排队格局:
开始进行第1志愿的录取:各个高校从各自对应的队伍中,从第1位起给安排座位。在给每一位安排座位时,首先是看车里还有没空位。若没有空位了,则这个学校录取结束。
若还有空位,则进一步看:这个学生想坐的第1个区域有没座位,若有该学生被录取;若没,判定第2个区域…依次类推。
假设这6个区域都没有座位了,此时车上肯定还是有空位的,那么看看这个学生“想坐的区域都没位置的话,接不接受给安排座位”(是否服从调剂)所填写的答案是什么,假设是接受(服从),还需要进一步看“接受安排座位,但不接受哪个区域的座位(不服从调剂专业)”所填写的答案。假设没填,那么该学生被录取;假设填了某个区域(专业)–如:白色区域(如:生物学专业),此时假设车上非白色区域有空位则被录取,假设只有白色区域有空位则该学生不被录取。
第1志愿录取结束后,开始第2志愿的录取。参加的人是:第1志愿没有被录取的学生、还有空位的高校。具体过程与上述相似,不再重复;第2志愿结束后,进行第3志愿录取…依次类推。
其实可以看出来,到第2志愿录取时,机会已经非常渺茫了,还有空位的学校一定是一些冷门的学校。从第3志愿开始,基本已经属于撞大运啦。
两者区别建议先看一下我在“每个大学划定的录取线什么时候公布?”这一问题回答中对平行志愿的解答。
用大白话总结下区别:平行志愿是分数第一。假设不怎么顾及专业的话,学生具有多次选学校的机会;而顺序志愿可以说是志愿第一、分数第二,学生基本只有一次选学校的机会。
此外要说明的是:目前绝大多数省份都是只在提前批中使用顺序志愿,普通批次都使用平行志愿。
欢迎关注下我、欢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