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战役的意义,中国历史上的三大战役是什么?

2022-02-06 08:46:02 百科大全 投稿:一盘搜百科
摘要我国解放战争历史上著名的三大战役三大战役的意义;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三大战役:三大战役是指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进行的战略决战,包括辽沈、淮河、平津三

我国解放战争历史上著名的三大战役三大战役的意义;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三大战役的意义,中国历史上的三大战役是什么?插图

  三大战役:

三大战役的意义,中国历史上的三大战役是什么?插图1

三大战役是指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进行的战略决战,包括辽沈、淮河、平津三个战略性战役。辽沈、淮河、平津三大战役,历时142天,共争取起义、投诚、接受和平改变与歼灭国民党正规军144个师,非正规军29个师,合计共154万余人。三大战役后,蒋介石国民党集团赖以维护其反动统治的主要精锐部队被消灭殆尽,中国革命已处于胜利的前夜。三大战役的胜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巩固基础。

  三大战役的意义:

从战争规模和取得成果来看,三大战役在中国战争史上是空前的。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万人,国民党的主力基本被消灭,为解放全中国奠定了基础。

三大战役的时间,人物,意义。

中国解放战争三大战役可以说是共产党解放中国的先驱,至关重要的战役。因着三大战役的成功,加速了全中国的解放,加速了新中国的成立。

解放战争三大战役时间

从总时间来说,解放战争三大战役时间是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分开来讲就是:

辽沈战役:1948年9月12日开始,同年11月2日结束,共历时52天。

淮海战役:1948年11月6日开始,1949年1月10日结束,共历时65天。

平津战役:1948年12月5日开始,1949年1月31日结束,共64天。

三国演义》三大战役简介

《三国演义》三大战役简介

这三次战役是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夷陵之战。

这三战相同的地方在于:一,三战都使用了火攻这一战术,并且都是最终由火攻战结束战争;二、一般认为,这三战都是以少胜多的战役。当然,夷陵之战是否以少胜多是有争议的,例如《资治通鉴》就认为它是以多胜少。不过,这三战的确打得相当精彩,却是不争的事实;三、三战在进行过程中都使用了“相持”这一战术,战争拖延的时间都比较长。尤其夷陵之战,战争的双方在山川综谷间相持了一年之久,可谓旷日持久。四、这三战都是三国形成过程中的关键之战,因而其战略意义非常重大。官渡之战使曹操完成了对北方的统一,使他一跃成为全国实力最强的军阀。赤壁之战确立天下三分的历史格局,使三国的走向日趋明朗。夷陵之战则最终确立了天下三分的格局,使三国成为事实。

这三战的不同之处在于:一,三战爆发的时间不同。官渡之战爆发于建安五年(200),赤壁之战在建安十三年(208),而夷陵之战则迟至黄初三年(222)。二、三战爆发的政治背景不同。官渡之战是在军阀割据状态下爆发的,赤壁之战是在曹操显现统一趋势的情况下爆发的,而夷陵之战又是在三国鼎立已经大致形成的情况下爆发的。

声明:一盘搜百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888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