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经典的微型小说,你们看过哪些精彩的微小说?
谢邀最经典的微型小说:微型小说是近年来比较流行的微文化的一种文学形式。一般不超过200字,寓意深刻、语言洗练。在艺术处理上的最大特点就是它们的“意外结局”,也就是“欧·亨利式的结尾”,“常出乎人意料之外,但又在情理之中”。
微小说创作需要更扎实的文化功底和精炼的语言功力。很多微型小说都是通过精心观察体验来的生活细节的组合;在朴实无华的描述中、寥寥几笔便勾勒出人物深层次的动态,表现出强烈的人物震撼力,微型小说题材选取广泛,描写的形象各异,但都风格独特,蕴涵着特有的艺术魅力。下面欣赏二篇佳作。
短篇小说大师蒲松龄有一篇微型小说,题为《快刀》。堪称微型小说经典。
明末,济属多盗。邑各置兵,捕得辄杀之。章丘盗尤多。有一兵佩刀甚利,杀辄导窾。一日,捕盗十余名,押赴市曹。内一盗识兵,逡巡告曰:“闻君刀最快,斩首无二割。求杀我!”兵曰; “诺。其谨依我,无离也。”盗从之行处,出刀挥之,豁然头落。数步之外,尤圆转而大赞:“好快刀!。
意思如下:
明朝末年,济南的强盗很多,各地布兵抓捕。抓到就砍头,有一天逮住强盗十几个人,其中有一个强盗认识押解的士兵,在押送刑场的路上,盛赞其刀法娴熟,恳请他为自己砍头。士兵嘱咐他紧随身后,行刑时,果然一刀头落。强盗的头颅滚出数步之外后,突然回转头来大声称赞道:“好快刀!”
蒲松龄在这篇微型小说中寥寥几笔就勾画出士兵和强盗的形象,结尾画龙点睛之笔令人拍案叫绝,在头颅被砍下后,瞬间的滚动、旋转回头,这时脑细胞并没死亡,头颅脱离肢体,但神智仍正常,大喊“好快刀”。一连串动作,一气呵成、活灵活现地展现出来,让人身临其境、叹为观止。
我们再来欣赏日本获奖的一篇微型小说。
她每周三都会来到镇上的小邮局。邮局的人都管她叫星期三小姐。今天她又如约而至——“对不起,这样写是无法投递的”,拿着没有写对方姓名的信封,邮局的小伙子苦笑着抬头看了看她。只见她微微低着头、抿着嘴,双眸闪烁着热烈的目光,紧紧地盯着他。
这篇微型小说,在选材构思上独具匠心,通过描述日常生活的一个邮递细节,把姑娘缜密的相思之情,用每周三都来投递一封没有姓名的信件表现出来,情节巧妙令人赞不绝口。
世界上最短的小说是什么?
很多年前,曾在中国青年报上读过一篇最短的小说《网》,读到这只有一字的小说时,竟止不住心有戚戚,留下眼泪。 自幼性格孤僻的我,似乎总得不到别人的关爱,总在察言观色中小心翼翼的生活。总怕那儿做的不好,所以就一直努力的表现自己。可现实,就像一张网,让人透不过气来,让人无处可逃。父母,儿女,家庭,社会,亲情,责任,义务!只是希望有一天,抛开一切,冲出桎梏,做一个自由自在的自由魂 你们所有人――能冲出这个网吗? ――――网
你们读过哪些神转折的短篇小说?
我读过最有神转折的短篇小说有两篇,一篇是法国大作家莫泊桑的《项链》,一篇是美国短篇小说之王欧.享利的《最后一片叶子》。
《项链》说的是:
有一个清贫的小职员的妻子,特别爱慕虚荣。为了参加一个上流社会的舞会,花尽所有积蓄买回了高档的裙子,可是还缺少一个能配得上裙子的首饰:项链。
可是家里的所有积蓄已经花光。万般无奈之下,只好到一个要好的朋友那里借了个项链。
舞会上,她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满足,没料到,回到家竟发现把价值昂贵的项链弄丢了。她没敢和朋友说,只好花三万六千法郎,买了个一模一样的项链还给了人家,为此欠下了巨额外债。
打那以后,她辞退了佣人,放下架子,省吃俭用什么活儿都干,历经十年终于还清了债务,也把自己熬成了一个黄脸婆。
有一天,在街上碰见了当年借给她项链的朋友,她落魄的样子已经让对方认不出来了。她说,我之所以变成今天这个样子,都是为了还清你当年那个项链的债务啊!
朋友大吃一惊,说:我那个项链是假的,只值五百法郎!
《最后一片叶子》说的是:
苏娣和琼西是两个要好的画家朋友,她们同租在一间房子里。楼下住的是个叫贝尔门的老画家,他总说自己要画出一个杰作,可是四十年过去了,也没画出他的杰作。
琼西不幸得了重病。医生告诉苏娣,琼西的病单纯依靠药物已经没什么希望了,除非会有什么奇迹出现。
苏娣哭着送走医生,回到房间,看到琼西躺在床上,望着窗外在数着数字,十……九……八……七……六……
原来琼西在数窗外不远处墙上缠绕的长春藤落下的叶片。秋风飒飒,黄叶在一片片飘落。琼西说,等到最后一片叶子落下,我也就该离开这个世界了。她一直数到天黑只剩下最后一片叶子。
当晚,苏娣找楼下的老画家贝尔门去让他给自己做模特,在画画的过程中,苏娣顺便把琼西的情况对贝尔门说了。
这个晚上狂风大作,大雨倾盆。第二天早上,天一亮琼西就催着苏娣把窗帘拉开。当窗帘拉开后,奇迹出现了,经过一夜的风吹雨打,那最后一片叶子竟然还在那里,一整天也没有飘落。
第三天,那片叶子还是没有飘落。
第四天,看到那片叶子还是纹丝不动,琼西挣扎着坐起来说:这都是天意呀,那片叶子就是不飘落,我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活着呢。苏娣,快给我拿鸡汤来,拿牛奶来,还有葡萄酒。快,给我拿个小镜子,把我的枕头垫高,我要画画,我要画加勒比海湾……
医生来了,看到琼西的病情大有好转,拉着苏娣的手说:好好护理她,你会成功的。我还要去楼下看一个病人,那个叫贝尔门的老画家病得很厉害,需要拉到医院去。
琼西的病好了。医生又来了,高兴地说对苏娣说,你成功了,下面只要加强护理和增加营养就可以了。
苏娣送走了医生,回来伏在琼西的床前说:琼西,你知道么,楼下的贝尔门先生死了。窗外那至今没落的最后一片叶子,是他第一个晚上顶着风雨在夜里画上去的。他终于画出了四十年前许下的杰作。
总结:
我相信,凡是读过《项链》和《最后一片叶子》的朋友,对它的艺术价值都会有深刻体会。
我想说的是,文学作品的所谓神转折,应该是既出乎意料又饱含哲理,既合乎逻辑又蕴意无穷。否则,所谓的神转折也就失去了应有的意义。毫无疑问,《项链》和《最后一片叶子》都做到了。像这种以小见大,以短见长,有着神转折的短篇小说,确实是文学艺术百花园里的一朵奇葩,一件瑰宝。
莫泊桑和欧.享利确实不愧为短篇小说的艺术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