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栖动物,两栖动物体内是否存在牙齿腺体?

2022-02-10 08:17:53 百科大全 投稿:一盘搜百科
摘要科学家们首次在两栖动物身上发现了类似蛇的牙齿腺体的证据。来自巴西布坦坦研究所和犹他州立大学的一个科学家团队在尾目动物Siphonops annulatus的嘴里发现了“两栖动物口腔毒腺的第一个已知证据

科学家们首次在两栖动物身上发现了类似蛇的牙齿腺体的证据。来自巴西布坦坦研究所和犹他州立大学的一个科学家团队在尾目动物Siphonops annulatus的嘴里发现了“两栖动物口腔毒腺的第一个已知证据”。这种穴居动物看起来像蛇和蠕虫之间的交叉两栖动物,但它与青蛙和蝾螈有关。

两栖动物,两栖动物体内是否存在牙齿腺体?

两栖动物,两栖动物体内是否存在牙齿腺体?

“我们知道一些两栖动物在他们的皮肤中储存了恶心,有毒的分泌物,以阻止捕食者。但了解到至少有一种可以从它的嘴里造成伤害是非凡的,”犹他州立大学生物学家Edmund’Butch’Brodie,Jr.在周五的一份新闻稿中说。

该团队之前研究了caecilian的皮肤腺体,但后来发现了Brodie所描述的 “上颚和下颚中微小的充满液体的腺体,有长长的管道,在它们每个勺形牙齿的底部打开。”研究人员周五在《iScience》杂志上发表了他们的研究成果。

一些两栖动物,比如臭名昭著的毒镖蛙,以在皮肤上分泌有毒物质而闻名。“有毒的皮肤腺体是从表皮形成的,但这些口腔腺体是从牙齿组织中发展起来的,这与我们在爬行动物的毒液腺体中发现的发育起源相同,”要作者Pedro Luiz Mailho-Fontana说。

研究人员的下一步计划是要找出牙腺的分泌物是否具有毒性。如果是这样,研究人员认为,两栖动物的毒液腺可能比蛇类进化得更早。

“因为尾目动物是研究最少的脊椎动物之一,它们的生物学是一个充满惊喜的黑匣子,”研究合著者 Carlos Jared i在一篇文章中说。

水陆两栖的动物谁跑得最快?

谢邀。关于水陆两栖动物许多人都存在误解,因此我们首先说一下水陆两栖动物的概念,水陆两栖动物是指幼体时生活在水中,靠腮呼吸,成年后可以在水里和陆地上同时生存的变温动物。

两栖动物,两栖动物体内是否存在牙齿腺体?

许多人认为鳄鱼是水陆两栖动物,实际上这是一个错误的认知,鳄鱼确实是陆地和水里都可能生存,但是鳄鱼属于陆地卵生动物,它的幼体并不生活在水中,而且也不靠腮来呼吸,因此严格意义上来说,鳄鱼并不是水陆两栖动物。

两栖动物,两栖动物体内是否存在牙齿腺体?

两栖动物,两栖动物体内是否存在牙齿腺体?

那么,水陆两栖动物有哪些呢?

两栖动物,两栖动物体内是否存在牙齿腺体?

据不完全统计,世界上有超过四千种水陆两栖动物,根据形态动物学家们作出了三个大类的分类,它们分别是:蚓螈目,这种动物的主要特征就是身体细长没有四肢,而且尾巴很短或者是没有尾巴,例如我国的版纳鱼螈;有尾目,这些动物的主要特征就是有短小的四肢,终生有长尾巴,主要生活在水中的爬行动物,比如娃娃鱼。无尾目,这些动物的主要特征就是四肢较长,幼年时期有尾巴,成年后无尾,比如青蛙。

(版纳鱼螈)

(娃娃鱼)

弄清楚什么是水陆两栖动物之后,我们很容易就能看出究竟谁才是跑的最快的水路两栖动物,它就是蛙类。

所有的蛙类都具有极强的跳跃能力,比如箭毒蛙,虽然它的毒性很强而且体型很小(大约只有2厘米左右),但是它可以一跃挑出自身体长30倍的距离,如果按照同等比例换算的话,也就是相当于成年人可以一跃跳出50米左右的距离。

因此,蛙类才是世界上跑的最快的水陆两栖动物。

(箭毒蛙)

河马为何不能长时间离开水?

河马是很特殊的存在,它是有蹄动物中唯一一种水陆两栖的。那么河马为什么选择水陆两栖生活?它为什么无法长时间离开水呢?

两栖动物,两栖动物体内是否存在牙齿腺体?

两栖动物,两栖动物体内是否存在牙齿腺体?

生理上的原因:高度依赖水

两栖动物,两栖动物体内是否存在牙齿腺体?

首先,河马必须大量喝水。河马消化道与其他偶蹄类(包括反刍动物、猪、骆驼)的一个显著区别是结肠很短,而且没有盲肠,这一段是负责吸收水分的。这就导致河马对水分的吸收效率特别低下,粪便含水量达90%以上,它必须大量喝水才能满足身体对水的需求,否则就会脱水。

两栖动物,两栖动物体内是否存在牙齿腺体?

其次,河马的皮肤娇嫩,在阳光照射下很容易被灼伤或干裂。为了适应水生生活,河马皮肤做了相应的改进,通体光滑无毛,以减少在水中运动的阻力。有得必有失,这种皮肤的弊端是缺乏保护,对阳光很敏感,尤其是热带非洲的阳光还那么毒。因此河马需要泡在水里保持皮肤湿润,从不敢离开水源太久。

两栖动物,两栖动物体内是否存在牙齿腺体?

两栖动物,两栖动物体内是否存在牙齿腺体?

当河马长时间远离水源时,皮肤表面会分泌一种红彤彤的、被称为“汗血”的液体。实际上,这种液体既不是汗,也不是血,呈现红色是因为其中含有酸性色素。汗血具有防晒霜、保湿霜和抗生素三合一的功能,能起到保护皮肤的作用。

两栖动物,两栖动物体内是否存在牙齿腺体?

再次,河马代谢率很低,适合一个比较小的生活圈子。河马代谢率低,通俗地说就是吃得少,不爱动。做个对比,河马每天进食5小时,而白犀牛每天进食12个小时。一头1.3吨的河马,每天吃13千克草料就够了,而同样重量的白犀牛每天需要26千克草料。

两栖动物,两栖动物体内是否存在牙齿腺体?

这主要是由于河马的消化道结构比较特殊。河马那个大牙对吃草毫无用处,还会碍事。当嘴巴闭合的时候上、下犬齿是相互锁住的,不能侧向咀嚼,咀嚼效率异常低下。与其他偶蹄动物一样,河马依赖前胃中共生的消化菌群消化植物,由于它的咀嚼能力很差,作为补偿,它前胃中的微生物活性更强。

河马咀嚼效率不行,想通过增加食物摄入量来获取更多能量也是行不通的,因为共生微生物处理食物需要一定时间,吃得多只会导致食物过快通过消化道,消化效率降低。所以河马干脆少吃,好好进行消化。它住在水里,吃的是水边的青草,水和食物挨得很近,不用走太多路就都能获得,这样可以最大限度节约能量。

进化上的原因:半水生祖征

传统上河马被归于偶蹄目,但现代分子生物学研究发现,它最近的亲戚其实是鲸和海豚。因此,一些学者主张将鲸目与偶蹄目合并,称为鲸偶蹄目。该目分四个亚目,除鲸-河马型亚目外,其他三个亚目按与河马亲缘关系由近到远依次是:反刍亚目(牛、羊和鹿)、猪亚目和胼足亚目(骆驼)。

河马的史前近亲:石炭兽

鲸与河马的共同祖先与其他偶蹄类分化已久,它们的共同祖先就是半水生的,出现在距今6000万年前。从那时起河马就没离开过水,因此它的半水生习性是继承了祖征。约5400万年前,原始的鲸-河马型动物分化为两支,一支为鲸和海豚,另一支为石炭兽和河马。到260万年前的上新世末期,石炭兽全部灭绝,只留下了河马孤零零地存活至今。

河马有很多特征适应水栖生活。首先,它皮很厚,能隔热,一头1.4吨的河马皮肤最厚的地方居然达到了3.5厘米,这对在水里维持体温很有帮助。其次,它的鼻子、眼睛和耳朵都是长在头顶上的,当它泡在水里的时候,只要把头顶露出水面就可以洞悉水面环境。

而且,河马潜水的时候耳朵和鼻孔都可以完全闭合,它的闭气能力很强,只需要每隔5分钟浮出水面换一次气。河马几乎所有生命活动都可以在水下进行,交配的时候雌河马完全淹没在水下,幼仔在水下出生,哺乳也可以在水下完成。河马还能在水下睡觉,下意识地浮出水面换气而不会醒来。

然而,与它的近亲——鲸相比,河马对水的适应能力又是远远不及的。它根本就不会游泳,只能用脚蹬河底,在水中跳跃前进。而且,河马的主食是岸边上的青草,而不是水生植物,也就是说它的饮食无法脱离陆地的限制,因此专家把河马称为半水生动物。

行为学上的原因:躲避敌害

河马通常在晚上上岸觅食,晚上没有灼热的阳光,但河马依然不敢长时间离开水,因为它最大的敌害狮子也是在晚上活跃。由于河马体型过于巨大,而且长时间呆在水里,狮子很少能捕杀河马。例如,在塞伦盖蒂、卡拉哈里、马尼亚拉和内罗毕等地的调查中,都没有发现狮子捕杀河马。而在克鲁格,狮子捕杀河马仅占其狩猎总次数的千分之一,在卡福公园和喀辅埃河国家公园也只占1.4%。

在旱季,河马有时无法从岸边获取足够食物,可能远离河岸达4千米。这时候如果遇上狮子就很麻烦了,河马在陆地上行动颇为笨拙,一旦狮群的力量能阻止它下水,河马会很快因脱水、体力不支而失去抵抗能力,被狮子活活啃死,尤其小河马的处境更危险。所以,河马在晚上也不敢长时间离开水。

河马选择半水生生活是占据未开发的生态位,非洲食草动物都是陆生的,淡水里的就只有河马一种,这是河马繁荣至今的奥秘。然而,对水的高度依赖,也限制了河马的分布和扩散,今天河马就仅见于非洲,历史上曾见于欧亚,但从未进入过北美。

声明:一盘搜百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88888@qq.com